夜间
笔趣阁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 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明内阁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四十八章大明内阁制


大明洪武年间的官儿,比起大明中后期来说,那是真的不容易。


平日里当差办事提心吊胆就不说了。


关键是大明初立,很多政策都是朱元璋拍着脑袋想出来的。


或许这里边有朱元璋的考虑在,但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朱元璋的搞法“很不传统”!


儒家千百年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官员们的传承。


对于官场、对于科举、对于学问,任凭朝代怎么更迭皇权怎么争斗,那一套东西实际上都没怎么变过。


哪怕是元朝时候,外族入主中原了,最终也只能按照之前的规矩弄科举、弄官制。


因此几乎这些话刚从他们耳朵里进去,他们就明白这事儿的关键了。


可以说,这一套已经沿用了千年了。


你看,就这么简单!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整个大明朝堂慢慢的还真就习惯了朱元璋时不时弄出点事情来了。


‘哦,还有监督之权,那这事儿有说道了啊!’


这里边牵扯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而且,稍微想想就知道,如果每年都开考的话,那么拿出来的职位呢?


考试内容是不是还能调整?


这里边牵扯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


而后,内阁是个什么鬼?


之后再去翰林读书、修书,熬上几年以后才能放到六部去参政。


‘这岂不就是把丞相之权拆分成七份了?’


而且,这事儿说起来也好听啊。


可这次宣布的两件事,影响太大了。


可以说,位极人臣这四个字,之前就是为丞相这个位子准备的。


可如今,朱元璋直接把这事儿给改成了一年一次不说,关键是考试内容压根就不是以前他们所学的那些四书五经了啊。


三年一届的科举还得一轮又一轮的参考,过谷关斩六将之后才能拿下进士功名。


‘咦,阁臣有七个?’


既帮着六部迅速补充了一批堪用的人手,又让六部都参与了进去,从礼部手里分润了些许功劳。


汤和、徐达,这二人代表的是勋贵,必须进!


毕竟很多时候,内阁代表的就是皇帝的意志,光放文官是几个意思?


而后,章善稀里糊涂的进了内阁。


朱元璋可不管你儒家是怎么一代代传承的,反正他觉着好的他就用,他觉着不行的那就必须改。


更何况,听刚刚朱元璋吩咐的情况,要做成一年一届。


而朱元璋则是拉着自家胖儿子朱标琢磨了好长时间,然后终于定了下来。


那岂不是说,丞相制虽然取消了,可改头换面以后又重新冒出来了?


这想法一冒出来,无数人心头一阵火热啊。


太特娘的爽了!


他仅仅只是工部尚书而已,可偏生如今顶级朝臣凋零得厉害,然后他就捡漏了。


而且,因为所有阁臣加在一起可能才原本丞相手中权力的一半。


看似限制极大,但实际上责任也小了不少啊。


当然了,还有给他们配备的书吏。


对于这次的考试,所有人都觉着不错。


好家伙,科举可是才三年一届呢。


这固然是对他们职权的一种削弱,可反过来想,这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呢?


如今居然分到了阁臣的手上?


他憎恨的是这个位子,而不是某个人。


这职房就在皇宫,为的是方便他们能第一时间跟朱元璋交流。


之前朱元璋取消丞相制,多少人夜不能寐。


看似多了一项工作,还仅仅只是个四品的职司。


若是把这事儿变成一个长期的差事,那里边包含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但凡当臣子的,谁还没个当宰作辅的梦想来着?


这些日子下来,实际上朝臣们都明白了,朱元璋之所以杀李善长,无非就是因为李善长坐上了丞相之位而已。


‘哦,还得分责权啊,一人对应一个衙门不说,还有一人对应地方?’


这事儿,但凡能参与进去,那就是妥妥的青史留名啊!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围绕着内阁七人名单,整个朝堂都闹腾起来了。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清贵官”了,可那品级、职位可不是假的!


接到圣旨的七人,几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朱元璋为他们准备的职房内。


其一、官员招录考试!


可章善接到这份圣旨的时候,好悬没当场笑出声。


这些人可能干别的不行,但绝对看得清形势。


这是协助他们干文字工作和跑腿的。


一时间,不少官员的眼睛都亮了。


刚刚朱元璋也解释了,内阁直属于皇帝,上面没有专门的衙门管控。


然后朱元璋就会送你上刑场,然后立马换一个愿意当官愿意听话的来接替伱的位置。


‘那三司呢?该不会没人管吧?哦,对应地方的还兼管这三司啊!’


可以说,大家都很满意这次的招考。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梦想被浇灭了啊。


如今倒好,自己的梦想改头换面之后又回来了。


而除了他们几个以外,还有四人都是朱元璋手里的老臣。


可偏生这样的考试,直接就能当官啊。


而职责居然是看奏折、写条陈、督促六部办差!


天哪!


如今的他是兼任的内阁大臣,工部尚书的事儿他还得继续做。


那如今内阁至少明面上的责任就小了太多太多了。


要知道,这三条以前可是丞相的权利!


能参政国事、监督六部三司,这妥妥的天子近臣啊。


可不曾想,到了大明,这个得国最正的汉家王朝,这开国皇帝不讲武德啊。


甚至他们中间不少人还亲自参与到了其中,哪怕不是主要经手人那也是知道内里的情况的。


没二话可讲!


当然了,你也可以头铁不答应,甚至还可以暗戳戳的反对。


说白了,这就是皇帝给自己找了一帮子助手。


所有人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着朱元璋对于内阁一事的说明。


这事儿他们刚刚经历过。


如今还能站在朝堂之上躲过了李善长一案的,那就没一个傻的。


但这些都是建立在这事儿是一次性的基础上的。


仅仅试运行了两天,朱元璋就差点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娘的,轻松太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