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大老爷以理服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四十一章胡大老爷以理服人


眼见着阅兵一事儿定下来了,胡惟庸转头说起了他最在意的一件事儿。


“太子!”


“还有一件事儿,臣得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朱标这会儿也是听得兴奋了,赶忙回道:“胡公请讲!”


胡惟庸咂咂嘴,再次喝了口茶水,整理了下腹稿后,才朗声道。


“太子!”


“最后一件事,方才是你这个太子以及咱们礼部,最应当讲究的事儿!”


“那便是,如何回国礼!”


一听这话,朱标结合之前胡惟庸所说的那些,其实大概已经猜到胡惟庸要说什么了。


可是,他总不能打断吧。


胡惟庸环视了一眼周遭,坦然道。


“番邦来我大明朝贡,自然是要带国礼的。”


“我看了眼礼单,啧,还真就啥都有。”


“山鸡、人参、木材、皮毛……”


“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


“诸位其实心里也明白,那些东西吧,咱们实际上也就是看个稀罕。”


“咱们本地固然不出产,可在他们当地,那能是个什么稀罕物件?”


“不过是人弄来凑趣,弄来好看的而已。”


“可就凭着这些东西,他们却想着让我大明赐下真金白银、刀枪甲胄、米面粮油……”


“诸位,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了啊!”


胡惟庸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给了众人一些思考的时间。


他眼下倒没有之前的激动了。


他心里很清楚,大喊大叫固然自己情绪宣泄得很舒服,但实际上过了今朝以后,还是那样。


所以,激动完了、宣泄完了,那就得跟他们这些人讲道理了。


尤其是朱标!


他对于朱元璋的影响可太深了。


只要坚定了朱标的立场,还真不担心他会不会跟朱元璋去说。


而眼下这点事儿,若是朱标去说的话,还真不算啥。


毕竟,说来说去,其实眼下这些破事儿,与其说是礼部弄出来的,还不如说是朱元璋一手弄出来的。


历史上,大明对来朝贡的国家那可是非常厚道的!


厚道到什么程度?


厚道到即使国库萧条的情况下,也要回厚礼!


也正因为大明厚道成这样,这才导致很多周遭的番邦小国都来大明打秋风。


这种行径一旦形成了惯例,那可就惨了。


在大明中后期,朝贡的回礼实际上已经对国库形成一定的经济拖累了。


而这个毛病,就是从朱元璋时期开始的。


没办法,朱元璋就是个农户出身,他哪怕当了皇帝了,很多作法、想法还是遵循着当初种地时候的想法。


说白了,就是小农思想,爱面子、也喜欢炫耀。


如果只是个人的话,好面子没什么。


毕竟大老爷们谁还不好个面子了。


可一个皇帝,尤其是朱元璋这种一言九鼎,别人连劝都不敢劝的皇帝好面子,那乐子就大了。


这不,眼下就能看到苗头了。


这来朝贡的使团带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国书倒是写得花团锦簇,可实际上就是空手套白狼呗。


可谁让老朱就好这一口呢。


而今天,胡大老爷看不过眼了!


他打算给老朱家好好上上课,顺便给大明把把脉!


“太子,臣给你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啊!”


“伱看,咱大明眼下可远远说不上富裕,对吧?”


朱标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


胡惟庸见此继续说道:“那既然如此,为何要给番邦小国那么多好处呢?”


说到这,胡惟庸竖起手指,一个一个跟人掰扯了起来。


“我算了算,尤其是咱们礼部哈,主要的想法是两个。”


“第一,我大明乃天朝上国,这番邦小国来了,还是来朝贡的。”


“甭管带了多少东西、也甭管那国书里头是不是写得狗屁不通,但至少面子上,人恭恭敬敬的。”


“因此,我大明多多少少得有天朝上国的气度,大家伙是不是这样想的?”


胡惟庸说到这里,环视周遭。


众人一听这话,也没太过放肆,只是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


他们确实是这样的想法。


而且他们也不觉着这样的想法有错啊!


胡惟庸看着一脸迷茫的朱标。


“太子,这种想法没错,但给的东西,给错了!”


“什么叫国礼?”


“国礼其实说白了就是个面子功夫!”


“我大明虽然不富裕,可我大明乃中华正统、汉家王朝,儒家千年传承!”


“因此,要送国礼,送什么金银财宝、刀枪甲胄都不对!”


“金银咱不能赈灾济困?”


“刀枪甲胄咱不能自己用?”


“说白了,得送儒家典籍才是最符合我大明面子的啊!”


“他们这些番邦小国既然认了大明的宗主国,那就得需学我大明的规矩、学我汉家的规矩,是不?”


“那这送儒家典籍,是不是就正常了?”


“这,才是我礼部该干的!”


众人这时候才恍然大悟。


对哦!


都不傻!


胡大老爷其实说得很明白了。


送什么真金白银啊。


这四书五经送出去,既有面子还特娘的不怎么花钱。


这事儿,还真就是礼部该干的啊。


一众官员这会儿眼睛都亮了。


不过,胡大老爷的讲述还没完呢。


“这第二嘛,那便是这朝贡的时间了。”


“你说这隔上三五年的来一回,那也算是人番邦小国有孝心,心向大明。”


“可这每年都来,年年都带着一堆破烂换走咱一堆好东西,这算啥?”


“好!就算咱拿他当孙子、儿子折腾,当个邻居吧!”


“可这邻居也没有三天两头上门打秋风的吧!”


胡惟庸这番话一出,算是彻底让众人服气了。


这年头的礼部,以及这个时候的大明文官,虽然还没有大明中后期时那么嚣张跋扈。


那时候的文官,皇帝说话算个屁!


得咱文官说的才是真的。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句话在大明中后期的文官眼里,压根就没有第一个“君”字。


不过这时候的文官,多多少少其实已经有几分这样的意思了。


这不,眼看着胡惟庸说得有理,所有人都目光炯炯的看向了朱标。


朱标也不含糊,直接点了点头。


“行,此事就按胡公所说的办!”


一众礼部官员本就被说服了,如今太子都点头了,那就更不用说了。


哪怕有几个还有其他想法的,面对一位太子,一位前任宰相,你想干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