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 第213章,这么难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青松看着两人在那里仔细的检查,也没有着急安静的等着。


“哎,问清楚了。”


没一会,周颖便走了过来。


“我刚刚顺便帮你问了一下价格能不能便宜点,不过价格那边没办法再降了,中介费的1.5个点他们可以出,随时都可以签合同。”


“1.5个点?什么意思?”


“就是中介费啊!房屋价格的1.5%给中介。”


听到这话,王青松轻轻点了点头,看了一下时间已经三点多了。


想想问道:“那今天还来得及吗?”


周颖闻言看了看旁边正在看画的两个人,说道:“签合同来得及,中介到晚上九点才下班,网签来不及了,他们四点多就下班了。”


王青松闻言轻轻点了点头:“那行,一会忙好了,咱们去看看呗!你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时间?我们随时都可以签。”


听到这话,周颖点点头,又出去了。


过了一会走了回来:“问过了,他们那边联系房主。一会给我们答复。”


王青松见状点了点头:“那行!等会看情况。”


周颖轻轻点头,闲着无事,拿出手机,在那对碗拍了个照片。


随后赶忙用胳膊拐了一下他。


“哎,你看看,是不是这個东西?”


王青松伸头看了一下,顿时一阵的好奇:“你哪里弄出来的。”


这些东西他都没办法找到,名字都不知道,价格更加不清楚了。


周颖笑道:“我也是好奇,拿百度的拍照搜了一下,你看看,好像又有些不太一样。”


一边说,一边随便点开了一个。


里面是介绍一些东西的。


没有价格,看了一会又重新返回了。


王青松也看了看,好像是有很多摸样差不多的。


陡然一看好像一样,但有的图案上有着细微的差距,而且落款也是年份都不一样。


有的有价格,都是以往的交易记录。


“你看!”


周颖指着一个价格,对着他小声说道。


王青松看了看,只见上面写着:


拍卖公司:BJ保利


拍卖专场:禹贡—五福五代宫禁秘藏


清道光黄地洋彩开光花卉膳碗(一对)


「大清道光年制」款


尺寸:直径15cm


拍品估价:2,300,000 - 3,300,000人民币


成交价格:3,335,000人民币


又点开一个,底下写的是佳士得拍卖场。


拍卖价格:5.8万英镑。


不过时间是2011年。


底下也有其他的拍卖价格。


“马老师?您怎么看?”


思绪间,传来了齐伟业的声音。


王青松两人松开了手机,看了过去。


只见两人都已经看好了,而齐伟业对着马老师在那里低声询问着。


马老师没说太多,只是一脸平静的说道:“您是收东西的!我不好说太多,等你们谈好了,我再说吧。”


说完,背着手,向着边上茶几走去。


端起桌子上的保温杯,打开喝了一口。


齐伟业看着他离开,将目光看向了桌子上的几样东西,又看向了王青松。


笑道:“老弟,这两样东西,您打算多少钱出手。您就说个实在价。买卖不成仁义在。”


王青松犹豫了一下,他是真的不知道多少钱。


那一对碗的话,他还能说说。


毕竟有参考。


但是那一副画他是真的不清楚。


齐白石的画,他也搜索过介绍。


过亿的画是有,但不是所有都是,不过百万起步的话肯定有。


想了想,他还是没说:“你报个价吧!合适我就卖了,不合适就算了。我们换一家。”


齐伟业见状,知道对方肯定是不会报价了。


琢磨了一下说道:“这一对碗的话,三十万,这画……这画我再考虑一下!如果您这边有兴趣的话,可以帮您问问。”


王青松一阵的失望。


为什么每个人看到画以后,都是说帮忙问问呢?


至于那个碗,价格更是不理想。


如果按照刚刚搜索的价格低的来算,勉强可以。


如果按照高的来算的话,那就少太多了。


摇了摇头:“太低了,这个上拍卖会,卖过三百三十多万,还是算了吧!等我缺钱了再来看看。”


说完就要收起来。


反正买房子的钱够了。


齐伟业见状一阵的苦笑;“老弟,您估计不了解行情,上拍卖那是碰到有人喜欢的,而且拍卖会也要收检验费,服务费,还有拍卖费,最少也是百分十,最高的,要收到百分之三十五。


去掉这些,再扣除有喜欢的人加价,那价格自然是高上去了。至少都是翻几倍的。


我们这收,也只能按照行情价格收。”


随后说道:“而且这个道光的年份也没有清三代的老,清三代,就是康乾雍三代,他们三代,那是瓷器的巅峰。所以价格很高。”


王青松听到这话,手里的动作默默的顿了一下。


心里默默估算着。


三百三十万,按照拍卖会价格,去掉百分之三十五,那也有两百多万。


去掉一倍,那也有百十万。


蒙老子呢!


笑着摇摇头:“还是算了吧,我再看看别家的。”


听到这话,齐伟业也没有勉强。


买卖不成仁义在。


最后将两人给送到了门口,看着两人离开。


这种情况多了去了。


古玩城经常能碰到好东西,交易不成也很正常。


而且这种交易一般都是不是一锤子买卖,得反复的确认以后,知道这基本上是真的以后才会出手。


很少有现场买卖的。


扭头看去,见老头披上外套准备离开,他赶忙过去:“马叔,今儿麻烦您了。”


“没事,正好我也有事情。也算是开了眼了。”


老头不在意的说道。


齐伟业点了点头,笑道:“马叔,刚刚那画是真的?反正我是没看出来门道。”


马老师呵呵一笑:“伟业,伱这眼力见还得练练啊!东西是没问题的,你那三十万开的也太低了。在古玩城里想捡漏还是比较难的。”


听到这话,齐伟业自然是恭敬的点点头。


“是,马叔您说的是!”


不过他还是疑惑道:“马叔,您感觉那一对碗开的低了?道光年的年份确实不够老啊。”


马老师摇了摇头:“你们这些年轻人啊!聪明是聪明,学起来也挺快,但是古玩这东西,不止是看东西的本身,还有它背后的故事。”


齐伟业点点头,这个他自然是知道的。


乾隆的夜壶,那都是价值连城。


因为有历史的意义。


想了想,他还是疑惑的问道:“马叔,你给说道说道,我没太明白。道光年的瓷器当年烧纸的数量好像不少吧?”


他自认瓷器方面自己的眼力见问题不大。


东西也确实是真的。


马老师见状只能开口说道:“那个碗是宫碗,这个没问题,也是道光年的,道光年确实是烧了不少,但是你看看,博物馆里的东西多吗?”


齐伟业迟疑了一下:“好像不多。”


“对啊!这碗是宫里节令膳碗,当年烧纸颇多。


至于这东西少的原因,这就得说到圆明园了。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帝几乎每年都要在圆明园长驻,其中尤以道光帝在园时间最久。


不算道光元年、二年(宫中居丧)和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驾崩)这三个年份,从道光三年到二十九年,道光帝平均每年驻园时间达二百六十余天,而在紫禁城居住的时间则仅九十天。


一般来说,除特殊情况外,每年正月祈谷礼前后他就入驻圆明园,直到入冬阴历十月甚至十一月才回宫。


所以,除了年节和一些寻常时节外,多款节令膳碗都需要在圆明园中使用,因此当时的物品大量存贮在这里。


但是最终于庚申浩劫中损毁佚失殆尽。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在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中却数量很少,属于清宫旧藏的更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老头停了一下,失笑道:“你这个价格,不上不下的,捡漏的话,这个价格太高了,想正常买的话,这个价又太低了。”


随后笑道:“好了,我还有事情,就先回去了。”


背着手,向着外面走去。


齐伟业见状赶忙过去恭送。


等人送走了以后,他这才回来,在那里琢磨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