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 第219章 汉民族的民风到底是强是弱?大汉文人:儒汉主打一个以和为贵!

第219章 汉民族的民风到底是强是弱?大汉文人:儒汉主打一个以和为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顾笙此刻也是颇有感触。


假若丞相真的能重来一世的话,或许三造大汉绝不是什么虚妄之谈!


按照古人的那种脾气,说不定白马之盟的誓约真的要流传千古,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强汉之后,无弱宋,无靖康耻,无外贼环伺……


莫名地,顾笙忽然想起了那句话。


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中地位究竟有多高?都几千年过去了,人们还是想着法的想让他赢一次!


但感触归感触,顾笙手上的动作可算不上慢。


【今日话题:总的来说,汉民族的民风到底是强是弱?为什么总有人说汉族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历史#汉朝#战斗民族】


【众所周知,大汉朝是一个历经了四百余年的强盛时代,哪怕曾经遭遇篡位的危机,却出现了汉光武帝刘秀这样的英雄人物力挽狂澜,再造大汉!】


【甚至于在东汉末年,仍有汉昭烈帝带领着一群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人物,企图再造大汉!】


【于是千百年来,直到今日,我们早已经以汉人自居!】


【张召忠将军说中国人尚武,高晓松说中国人不尚武,那您认为汉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吗?】


【这里就不分析中国的北方少数民族了,那是显而易见的,咱只说汉族。】


【因为有人说我用“剽悍”和“柔弱”是贬义词,那就用“强”和“弱”来评判一下,中华上下五千年,我汉族民风到底如何?】


《中原人民数千年间,都是在再忍一忍和去他妈的这两种模式间切换。》


《其实这个问题真不好评价,毕竟按照汉朝的儒家学说来说,咱大天朝自古就是讲仁义道德的!》


《你看看以前战国时候打仗就跟过家家似的,还有什么免战牌的说法!》


《匈奴以前侵略大汉,后面又有五胡乱华,汉朝人民风应该不是强悍的那种吧!》


《印象中我们大汉朝不是一直都停热情好客的吗?都是那群可恶的草原蛮夷入侵中原,不然你什么时候听到过咱们入侵其他国家的?》


看见这些弹幕之后,顾笙只感觉逻辑上好像出了什么问题,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


在顾笙看来,汉族不应该是战斗民族吗?


不然这两千年是怎么延续下来的,不就是打出来的吗?


可惜,天幕之下的万朝观众并不知道历史的全貌,此刻看见这些弹幕后,只感觉天幕上说的的确有道理。


万朝无数百姓们看着弹幕,心中难免生出了一阵戚戚然。


对于大汉早期的百姓们来说,匈奴无疑是恶魔的象征,不知多少百姓因为匈奴肆虐而流离失所。


然而,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还算是幸运的。


曾遭遇过靖康耻的中原百姓们,回想起五胡乱华的惨状时,一个个都心生惧意。


是啊!


真的要评论出什么战斗民族的话,说的应该是中原四周的那些蛮夷吧!


那些未受教化,茹毛饮血的草原蛮子们。


春秋战国,


当看见天幕上那些弹幕飘过时,武安君白起只感觉格外的不爽。


什么是过家家?


你真当那赵国四十万降卒是白杀的?


再说了,除了中原大地之外,四周那些蛮夷部落能成什么气候?


但另一时空中的稷下学宫内。


百家学子却是颇为认同天幕的说法。


君子重仁、义、礼!


一国明君若想真正治理好国家,肯定不能做出那些穷兵黩武的事来。


因此为了江山的稳固,定然不该弄出什么全民皆兵的事来!


自然就谈不上所谓的民风彪悍。


大秦。


始皇嬴政看着天幕上的画面也陷入了深深的狐疑。


寡人的大秦,难道真的很孱弱吗?


大汉。


高祖刘邦望着天幕上出现的那些画面,只感觉心中满是郁气不吐不快,可面对匈奴人的威胁时……


刘邦此刻也沉默起来。


打仗容易,可要想在不伤及国家根本的情况下打一场大胜仗,那着实是太难了!


如今的匈奴人兵强马壮,或许也只能像天幕上那般,“再忍忍”!


反正刘邦是从天幕中见过后世大汉的风姿的,此刻哪怕经历再多屈辱的事,那都是为了最终的反击!


一念及此,高祖刘邦顿时感觉心脏一松。


另一时空之中。


武帝刘彻则是默默眯起了眸子。


匈奴之痛,是大汉建朝以来无数君王的心病,但好在,一切过往屈辱都到此为止了!


在大汉铁骑的镇压下,四周的什么战斗民族都得臣服!


不臣者,诛灭之!


殊不知此刻的大汉文臣中,看着天幕上对于汉族民风的评价却是极为受用。


不错。


儒汉主打一个以和为贵!


大汉天朝本就是一个包容万民的存在,当今陛下的胸襟比天高,比海阔!


天下番邦莫不臣服!


如今儒道盛行,就连陛下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身为孔圣传人的文臣们,本就认同以和为贵的思想。


回想起匈奴对大汉的入侵后,更是越发觉得大汉朝的民风的确称不上彪悍。


反而颇为热情好客。


没看见对于那些臣服我们的番邦,咱都那么热情好客,和平友好吗?


大唐。


太宗李世民看着这个话题后,忍不住摸着鼻子思索起来。


很明显,这个问题的回答并非那么片面。


战争?


远的不谈,就说最近的隋末乱世,咱中原汉人能不能打的问题自然不必多说!


每逢乱世也是名将辈出,即使是在东汉末年分三国,整个中原一锅粥的时候,周边那些蛮族也是被中原诸侯压制!


曹操远征乌桓,临阵斩杀单于蹋顿,平定凉州,横扫羌、氐,虎步关右!


孙权平定山越、夷洲、亶洲!


诸葛亮平定越巂、益州、牂牁、永昌!


可在太宗皇帝李世民看来,真正决定一国兴衰的还是百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个饱经战火的国家如何能保证百姓的安稳,如何能确定天下的太平?


“对天下万民生计的治理成果,是江山稳固的根本!”


“评价一个皇帝,更应首重文治而不是武功!”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莫名的威严,瞬间就让在场众人噤声,纷纷思索起了话中的深意。


然而此刻的李世民,却是无端生出了一阵感慨。


别说其他人了。


就连他,此刻想的也只是,自己若能在后世人的口中得一个文皇帝的谥号那便好了!


因此,对于天幕上的议论。


李世民此刻也只能轻叹了一句。


“中原汉土,自古就没有百姓崇武一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