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晋末长剑 > 第七十八章 赌神(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月头上的时候,已经有一些近处的士人、商徒抵达洛阳了。


洛阳城东某宅内,聚集一大帮子人。


桓温一入内,便觉一股巨大的声浪传来。


「刚从江夏、襄阳一路回来,陶侃禁博戏,实在憋得厉害。」有商徒目光紧紧盯着骰子,嘴中抱怨道:「襄阳幕府僚佐的赌具被收缴一空,扔进了河里,气煞我也。」


「这如何能禁?」有商徒笑道:「便是下围棋都能博而赌之,禁不了的。」


说话间,五枚投子(骰子)已经被扔在了木碗中。


「卢!卢!卢!」投掷的商徒大呼小叫,围观之人嬉笑连连。


很快,五枚骰子已有三枚停了下来,其中两枚现出了黑色一面,一枚现出白色,另外两枚转跃未定。


不过商徒懒得看了。


围观之人哈哈大笑,幸灾乐祸道:「杂采!」


桓温一看,便再也挪不动脚步了,这是「(chu)蒲」。


此时博戏刚刚开始,他略一搜寻,便看到了袁耽。


袁耽向桓温笑了笑,没说话。


恰好这时轮到袁耽投掷,只见他将五枚骰子拿在手中,搓揉许久,口中念念有词。


许是这种做派给人增添了心理压力,便有人道:「搓揉作甚,速投。」


袁耽哈哈一笑,五枚骰子齐齐掷出。


一瞬间,便有三枚骰子翻了黑。


紧接着是第四枚,露出牛犊图案,定在了那里,而第五枚仿佛吊人胃口一般,始终转跃不定。


众人见了,气氛轰地一下热烈了起来。


「卢!卢!卢!」的喊声又响了起来,几乎震破屋顶。


仿佛响应众人呼唤一般,第五枚棋子定了下来,赫然是牛犊。


「卢!真的是卢!」围观之人齐齐大喊,神色癫狂。


袁耽哈哈大笑,扫视了其他三名博戏之人,道:「我便不客气了。”


说罢,执筹(木条)拨出一马(棋子),在秤(棋盘)上走了十六格。


接下来又轮到其他人投子了,只不过运气都不好,没掷到贵采,不能出马。


到袁耽时,他又拿着五枚般子搓揉许久。


其他三人面色不豫。


袁耽冷笑一声,五枚棋子齐出,翻腾片刻后,赫然是:黑黑黑雉雉,矢数十四。


「又是贵采!」众人惊呼道,纷纷用惊叹的目光看向袁耽。


「方才口出狂言,现在认识我袁彦道了么?」袁耽执筹,再出一马,走了十四格。


现在的棋盘上,袁耽已经出二马,一前一后,其余三人还没掷到贵采,五匹马都窝在家里,气得牙痒痒。


桓温用崇敬的目光看向袁耽,赌神啊!


接下来继续投子,袁耽运气不好不坏,连掷数轮,得一「白白白雉雉」的八矢贵采,再出一马。


其余三人有两人也掷得贵采,出一马,最后一人始终没掷得贵采,一马未出片刻之后,外间有人喊了声「元子」,桓温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房间。


来人是左骁骑卫长史山世回,一见桓温便道:「元子,今日休沐,你不在家读书习武,却跑来这里博戏。」


「我不是———-没有—————」桓温辩驳了两句,见人家不信,只能说道:「这些商徒玩得大,击一马要二十万钱,我没这许多。」


「你还是想赌。」山世回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他,道:「今上不喜博戏、


厌恶服散,但凡有志于任途者,都不会沾这两样。便是手痒了,私下里玩两把即可,怎可在此人多眼杂之处博戏?」


桓温恍然大悟,惭愧地行了一礼,道:「受教了。」


「走吧,去那边坐坐。」山世回扯了一把桓温,说道。


桓温默默跟在后头。


二人一前一后,来到了一厢堂内。


房中已经有几人在饮茶闲聊。


「淮南有消息传回,野蚕遍于山谷,吐丝成茧,大如卵,却不知真假。」一人穿着蜀锦的中年汉子说道。


「听闻建邺也有。东吴黄龙年间有人记载过。」说话之人年纪比较大,许是怕冷,身上穿着一件洁白的狐裘,应出自拓跋代国。


「淮南俘获了吴兵,提及宣城亦有此物。」


「却未必是柞蚕。」


「野蚕罢了,我也弄不清。」


更多人参与了进来,你一言我一语,显然有些心动。


野蚕茧丝,可做绵絮,塞入麻衣或绢衣之中,便是一件上好的御寒绵衣。


很多官员一年可领几十斤绵,便是拿来做冬衣的。


更别说军中士卒的冬衣了,那个数量才大呢,毕竟汉地士卒可不一定有羊皮裘穿。


几人说完,仿佛刚注意到桓温一般,眼神看向山世回,有问询之色。


山世回遂为桓温和众人互相介绍。


好一番见礼完毕之后,桓温才知道几人中以蜀锦汉子和狐裘老者地位最高,


前者是田曹尚书刘泌,后者是供军院监糜晃。


「元子,听闻你在江东多冶游,可知野蚕之事?」糜晃示意桓温坐下,问道。


「回糜公,我曾至宣城郡,听土人提及野蚕,生茧大如鸡子,弥漫林谷,凡三百余里。」桓温说道。


几人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喜意。


「可还有其他物事?」刘泌问道。


「药材多矣,鱼盐亦不少,或还有铜铁金银。」桓温说道。


场中顿时为之一静,显然都在默默消化这个消息。


他们都没去过南方,对南方财富多寡的概念只停留于传闻,但他们愿意相信。


不是他们天真,而是人总是下意识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北方度田如火如茶,眼见着十九个郡年底就能完成清查,其间财富受到损失的人可不在少数。


他们能满意吗?必然不能。


但在没法反抗的情况下,只能相信天子提出的另一个方案:北失南补。


不相信也没办法,公然对抗度田的不是一个两个,但结局都很悲惨。


甚至今年就有:东莱、乐陵二郡袭杀度田的官员,被查出来后,举家潜逃,


带着宗党部曲,浮海南下江东。


济南郡亦有人不满,不过没袭杀官员,而是千余家聚在一起,奔长广,渡海南下了。


至于明里暗里贿赂官员的,那太多了。被人举报之后,全家贬为罪人,发往河州。


在豪族们看来,度田就是他们的「斑斑血泪」史。


没有站出来反抗的,那就是被迫屈服、默认损失了。


他们愿意屈服,与天子曾经的许诺不无关系:去南方开荒置庄园。


而随着大局已定,且度田越来越深入开展,他们对这件事愈发迫切了。


南征江东,已经不仅仅是天子邵勋一个人的事了,而是关系到广大北地豪族的切身利益。


正所谓上下同欲也。


不过在座的这几人,却不是去南方开庄园的,或者说不仅仅是开传统的仲长统式庄园。


他们是天子近臣,更理解天子内心的想法和抱负。


天子更希望他们从商做买卖,而不仅仅是开辟荒地种粮食,那样就太让人失望了。


而这,其实也是天子召集了一堆商徒来此的主要原因。


「江南奇货多,可富家、可赡族,妙哉。」糜晃笑了笑,看向众人,


道:「东海糜氏赖以存身的本事,可不能荒废了。」


「糜公,陛下前言,可还作数?」有那远道而来的豪商,忍不住问道。


「陛下一言九鼎,说话算话。」糜晃说道:「你家若能在江东扎根,光大门媚,未必不能评上门第。」


「我家不治四书五经,也能评门第?」此人忍不住问道。


「若能连续几代人做官,如何不能?」


「商徒亦能做官?」


「兵家子可以做官,胡人可以做官,商人为何不行?」


此人一听,喜形于色。


桓温一听,心中震动。


其实,即便不能当官,只要在江南当个富家翁豪族,一样舒服。


江东有周氏、沈氏、钱氏等土豪,并无门第,比顾陆朱张四家差远了,但宗族富贵少不了,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陛下何日南征?」有人受到鼓舞,说道:「如山海般的财货,就等着自取呢。」


「还得给陛下献上一份。没有他,哪有这等好事?」


「把吴宫美人献给陛下就行了。」


「哈哈。」


一阵笑声响起,众人情绪都有些激昂。


「元子————」外间响起了呼喊声。


桓温下意识扭头望去,他听出来了,那是袁耽的声音。


「去吧。」糜晃挥了挥手,道。


刘泌仔细打量了一番桓温,若有所思。


桓温行礼告退,出门寻得袁耽。


「赢了?」他问道。


袁耽大笑:「如何不赢?击马十次,得二百万钱。赌关坑,赢百万钱。五马走完,再收百余万。」


桓温有些咋舌。


玩得这么大,这帮豪商真是不得了。


以前听闻有人下棋赢一座别院,今日袁彦道赢四百余万钱,一套上好的宅院到手,也差不到哪去了。


但他还有个问题:「你赢的钱呢?」


「要去坊市取。」袁耽说道:「谁能随身带几百万钱?拿货冲抵给我了。有的人啊,出门数月,一笔买卖没做成,货倒是输光了。”


说到这里,袁耽笑眯眯地看向桓温,道:「元子,你弓马娴熟,随我去取货,分你百万钱,如何?」


桓温想拒绝,但话到嘴边,又可耻地咽回去了。


「好。」他脸一红,应了下来。


(第二章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