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一百零三章林澈临终留‘遗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先不说这些!”


“老大,夫子庙旁边的那套院子收拾的怎么样了?”


“明天林先生就要出狱了,到时候你把人接出来直接带过去。”


“还有夫子庙那边处于集市,人员繁杂,你将毛骧带过去,做好护卫,同时不要让林先生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


“你懂我的意思?”


朱标对父皇的安排有些不太理解:


“父皇!”


“夫子庙那套宅院紧靠秦淮河,那里是咱应天府最热闹的地方,人来船往的…”


“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安排林先生住那里…儿臣觉得有些不太妥当…”


“请父皇重新考虑!”


“应天府宅院千千万,干嘛非要选那么个地方?”


听了朱标的一番抱怨,朱元璋嘿嘿一笑道:


“老大,这伱就不知道了吧!”


“越是鱼龙混杂的地方,越不显眼,越能保障林先生的安全。”


“灯下黑你听过吗?这就叫做出其不意!”


“咱这么做,准没错!”


“你就听咱的,快去办吧,后面还有一堆事等着呢!”


“是,父皇!”


朱标答应一声,对着朱元璋和马皇后行了一礼,匆匆离开大殿。


……


眼看天色将暗。


诏狱内已经点起了火把。


豪华监室。


朱樉浑身酒气躺在床榻上,鼾声雷动。


诏狱内那些明天待斩的死囚们的尖嚎声,丝毫没影响到他。


林澈监舍跟他隔着好几间监舍,依然能清晰听到呼噜声。


微微摇头。


林澈对这个学生也是无语,人家到诏狱等着砍头,这小子倒好来诏狱度假!


将准备好的笔墨纸砚放在桌子上。


闲着也是闲着,林澈准备将遗言写下来。


毕竟来这一世也不容易,总得给自己留下点大明痕迹吧!


否则回到前一世,某天想起来,会觉得遗憾。


林澈不急不慌将纸摊开,研磨、提笔写了一段关于这一世的观感和看法。


埋头又思憷片刻,提笔在另一张纸上写下:大明二世现波折,当心朱允炆!


林澈放下笔,看着自己最后的‘遗言’。


他想到了不久之后,发生在洪武朝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觉得没必要再剧透了。


毕竟这两件案子,对大明王朝的走向没产生丝毫影响。


随着皇后和太子朱标先后薨逝,老朱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定然会大开杀戒,谁都没法阻止。


就算提醒了也无济于事。


林澈在这一世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什么亲人。


唯一有点关系的,就是和自己相处了半个多月,有着‘师生’情谊的那个愣头青——朱二。


这小子为人仗义,重情重义,就是脾气太燥,容易招惹是非。


一旦进入官场难免会吃亏。


“算了,咱已经提点的够多了,后面他混的怎样就看他自己了。”


“尽人事,听天命!”


“但愿他能躲过洪武朝这些波折,以及后面的‘靖难’这道生死口。”


林澈站在囚窗下,望着昏暗的天空,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大明这个汉人最后一个王朝,处在世界新旧体制的分界线上。


可是大明却没有从世界快速崛起中,分一杯羹,更是走错了很多弯路,让华夏民族逐渐落后于世界之林。


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林澈作为一名华夏子孙,骨子里也有着汉家儿郎的血性,他不想大明在今后的错路上越走越远。


他想着能改变大明这一状况,可惜他即将回到前一世。


再说了他也不是圣人,能改变世间的一切。


林澈摇摇头,突然心生感慨:


“要是太子朱标不死就好了…”


“大明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波折,还有大将军蓝玉不被处死,有着这位继徐达之后又一位战神守护,大明的江山将异常稳固。”


“还有骁勇善战的燕王朱棣,镇守北方,蒙元鞑子不敢跨长城一步。”


“还有沐英王爷镇守云南,安南、交趾迟早会加入华夏大家庭。”


“大明怎么看都是千秋霸业!”


“要是没有如果…”


收回思绪。


林澈忍不住微微摇头,不去再想那些和自己无关的烦心事。


他走出监室,看到一名狱卒,向狱卒要了盆清水,准备简单洗一洗。


他不想自己临死前,弄的脏兮兮的。


体体面面的离开这个突兀而来的世界。


在诏狱中也只有这点想法了。


……


与此同时。


应天府北城,魏国公府。


“丫头,你算得真准,上位背后的确有高人出谋划策,这位高人就在诏狱,每天给诏狱里的二皇子讲课。”


“上位带着太子也天天去‘听课’。”


“听说这位高人是这届会试的贡生,啧啧啧,当时会试时,咱错过了,真是可惜。”


“爹,您去诏狱?见到这位高人没有?”


“没见到面,咱去了诏狱,就在隔壁听了一会,高人就是高人,讲课就是与那些学堂里的先生不同。”


“不但见解独特,还能注重实践,居然能改进火铳,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会‘帝王术’。


“怪不得上位像着了魔一样,一天一天往诏狱跑。”


“咱大明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见父亲一脸神往,徐妙云秀眉微憷,嘴里喃喃念叨着:


“一个贡生,居然有如此水平,能改进枪械,还会‘帝王术’,这未免也太神奇了!”


“这样的天之骄子,怎么以前没发现,突然之间就冒了出来…”


徐妙云望向徐达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奇怪道:


“这位高人既然是位贡生,想必年纪也不会太大…”


“爹,您征战四方,见多识广,可曾在江湖上听到过这号人物?”


“有没有可能是山中隐世之才…改头换面而来的。”


读书做学问,如同医者行医,年纪越大资历越深,这是毋庸置疑的。


初出茅庐,涉世未深,会有多大能耐?


反之,鹤发银丝的老者,才更能符合高人的身份。


见女儿一本正经的模样,徐达不禁摇头失笑,深知女儿的好胜心又上来了。


被冠以‘女诸生’之称的徐妙云,从幼时起,被她打击过的少年天才,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不管是坐而论道,亦或是起而行之,甚至比较武艺,论兵法,徐妙云都不输任何男子。


真正是巾帼不让须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