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 第222章:外事不决问风雪,内事不决也问风雪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错,正是如此。”


朱标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那咱就要开口说道说道了。”


朱元璋喝了一口酒道。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


“农业发展,才是一切的根本。”


“从古至今,强如汉唐,从未有盛世是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上的。”


“古往今来,唯有前宋的附属是建立在商业之上的。”


“但是前宋,懂得都懂,软弱可欺。”


“我大明岂能效法前宋?”


朱元璋放下酒杯道。


“这…”


朱标微微沉默,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


确实,古往今来,靠着商业繁荣的,唯有宋。


但是宋…


懂得都懂,靠着商业确实繁荣,但是商业上赚的钱,却是被赔款给赔给了辽金夏,这一点,着实是让人隔应。


“爹此言差矣。”


“宋确实软弱,但宋的软弱,却不能否认其商业上的成功。”


“换句话说,若非宋有着商业上的成功,整个王朝都已经垮了。”


“宋确实不行,但这不能代表商业之路不行。”


萧寒开口说道。


“这是什么混账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前宋的例子摆在那里,难道不能证明以商人这种只知道利益的群体为核心,不可取吗?”


朱元璋反问道。


“我觉得不能。”


“宋的失败在于对外软弱。”


“若我大明对外保持强硬,再辅以商业发展,从外朝取得钱粮,难道不能造就一番强盛盛世吗?”


“前人未曾有,难道咱大明就做的不得?”


萧寒无视了徐妙云拉自己的衣角说道。


“嗯…”


“确实有些道理,但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难道咱就不考虑咱大明的现实情况了吗?”


“咱大明也是刚从天下大乱走出,不全力加持农业怎么行?”


朱元璋道。


“恰恰相反。”


“爹,我认为,正是因为咱大明才走出战乱,才更需要通过商业吸纳周边诸国国力。”


萧寒抬起头道。


“你是一统天下萧风雪,咱说不过你。”


“但是强汉盛唐皆是如此,难道不值得咱借鉴吗?”


朱元璋对着萧寒道。


“若爹你只是想达到汉唐的水平,那就这么走就可以。”


“但咱大明,难道就止于汉唐?”


“合汉唐之盛,前宋之富,蒙元之广,起步更好?”


萧寒直视朱元璋。


“可…如此吸纳诸国之力固然好。”


“但一旦诸国国力全都衰弱,咱大明岂不是也容易空中楼阁?”


“农业生产才是根本啊,粮食不会凭空变出来。”


朱元璋沉默少许。


“哈哈哈!”


“他们为什么要衰弱?”


“咱大明固然吸,可如同越国、占国,咱吸了他们的国力,也在帮他们搞农业。”


“他们一直种,咱大明一直吸,如此,生生不息,其虽不是咱大明之土,却也可以供养咱大明之民。”


“这样?”


“不好吗?”


“还是说,爹伱也觉得咱这样持续从诸国抽血,过于蛮横无礼,若是如此,我们立刻改回来。”


萧寒嘴角勾起。


“无礼?”


“咱大明讲集贸礼?”


“咱朱元璋一个农民,就是能吃就吃,他们的东西,咱能抢就抢。”


“风雪你说得对,咱想明白了,用别人的地,养咱大明的百姓,这确实是汉唐未有之盛。”


朱元璋最终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想明白就闭嘴吧!”


“我早就说了,风雪做的没问题,你非得给叫过来上课。”


“这下好了,让风雪上了一课,该吃就吃你的!”


沉默许久的马皇后哼了一声。


“咳咳!”


“这不是咱也怕大明走了弯路吗?”


“没想到风雪他想的比咱顾全大局多了。”


“妹子,是咱错了,下次肯定不会了。”


朱元璋干咳两声。


虽然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但不得不承认,萧寒给出的道理,他完全无法反驳。


不说有问题吧,那几乎就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对那些周边效果太不公平。


但是,这管他朱元璋鸟事?


他朱元璋,是大明的皇帝,又不是那些小国的国君,那些人是没了他都不在意,反而还能直接占下土地给大明。


正义使者,朱元璋根本不屑做。


“对对对。”


“爹,风雪说的,也是孩儿想的。”


朱标这时候也是终于开口。


“你能想这些,那咱就要怀疑你到底是不是咱的种了。”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


老朱家,向来经济学不及格,朱标几斤几两,朱元璋还不知道吗?


“朱!重!八!”


“你什么意思?”


“你这是再说我吗?”


“要不你把我废了,想立谁当皇后立谁,我绝不反对。”


朱元璋这话,朱标没说什么,马皇后却是火了。


什么意思?


她怀胎十月生的第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你跟我扯这一出?


“咳咳咳!”


“妹子,你别生气,咱就这么一说。”


“咱也没说不是啊。”


“标儿的经济能力,跟咱一脉相承,不是咱的种还能是谁的种?”


朱元璋顿时一阵干咳,坏了,一时嘴快,说了不该说的话,今天晚上倒霉了。


朱标:…


“爹,你这确实是实话,但这么说话,是不是太伤人了?”


朱标无辜地看向朱元璋。


明明他已经很努力了,大明经济学他天天看,学不明白着实水平所限啊。


“哈哈哈!”


“标儿,你也别太苦了自己。”


“咱大明这不是还有风雪坐镇吗?”


“你不懂没关系,咱也不是很懂,风雪懂就行,有事你多听听风雪的意见,就算咱不在了,大明也绝不会出问题。”


“外事不决问风雪,内事不决也问风雪。”


朱元璋哈哈一笑。


他这辈子,做过无数次至关重要的选择,影响了后来成就大明的国运。


但是,最重要的,朱元璋认为,还是风雪之夜抱回了萧寒。


就这一件事,让本来不相信天命的朱元璋认为自己真的是天命所归。


他老朱家确实缺点很明显,但,咱当年捡到的儿子,把这一切全给补上了,现在的大明,无懈可击。


这不是天命,是什么?


“爹你说得对。”


“所以我现在除了批奏折,几乎一直赖在英国公府,就怕少听了风雪一句话。”


朱标呵呵一笑。


“额…其实,大可不必。”


“你要是真的做出了错误决定,我会找你说的。”


“我现在虽然不上朝,但是朝堂上的事还是知道的。”


萧寒嘴角一扯,合着上我这儿拿标准答案来了是吧?


真行。


“风雪,你说说,咱要是按你说的,集万国之地,养大明一国,集汉唐之盛,前宋之富,蒙元之广,能比强汉盛唐强多少?”


朱元璋对着萧寒问道。


“这怎么比?”


“汉唐的生产水平照咱差远了。”


“两伙人打起来,唐还比汉强不少呢。”


萧寒翻了个白眼。


后世就喜欢各个朝代瞎比,以至于某些人纵占优比纵,横占优比横,得出了后来那个朝代最强的结论。


“就比人口,能养活的百姓越多,国家越强盛嘛。”


朱元璋开口道。


“哦。”


“这么比的话至少能强十倍吧。”


“汉唐也就几千万人,咱大明按照这个趋势发展,至少能养几亿。”


萧寒随口说道。


“好好好!”


“那咱觉得现在周围这一圈养咱大明还不够。”


“你在酒楼顶层包间放那个万国堪舆图咱也看过了。”


“你看,咱能不能把他们都收服?”


“这才是真的万国来朝啊!”


朱元璋搓了搓手。


“很难。”


“起码如果没有什么技术突破的话,我们哥俩活着的时候够呛了。”


萧寒摊了摊手,实话实说。


“为什么?”


“难道这里面有哪个帝国比咱大明还强?”


朱元璋问道。


“确实没有。”


“但是爹,别怪我说,你除了经济学不行,地理学也不行啊。”


“这地图你是真没看明白啊,你也不看看咱大明在里面才多大一点,大明的船一点不停走一圈也得几十年。”


“山高皇帝远,人家也不是受虐狂,怎么可能一直挨宰?”


萧寒撇了撇嘴。


“风雪,我记得你不是有那个快船…”


朱标突然开口道。


“我说了。”


“那个我也不会,等什么时候弄出来了我会拿出来,但是现在不能把那个算进去。”


萧寒翻了个白眼。


“快船?”


“什么快船?”


一听朱标的话,朱元璋顿时精神了。


这事,好像还有门啊。


“没有快船!”


“起码现在没有!”


萧寒一手扶额。


这一个个怎么都在这儿读取关键词?


这么会,要不去做外语听力吧,一做一个不吱声。


“咳咳咳!”


“风雪别急,你这不也说了是现在没有吗?”


“你那个大明工学院努努力,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只要有可能弄出来,就有希望不是。”


“不像秦始皇的长生不老药,一路从秦汉到唐宋,无数皇帝投入,都打水漂了,这浪费的给咱心疼啊,这要是能全用来经营中原,哪有什么五胡乱华?哪有什么蒙元啊?”


朱元璋干咳两声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