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502章:东瀛高丽全面开战!大宋灭夏之战即将开始

第0502章:东瀛高丽全面开战!大宋灭夏之战即将开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和二年,元月元日,五更天。


大庆殿内。


顶盔披甲的禁军武士站于四周,法驾仪仗,威严肃穆。


大宋的文武百官,身穿朝服,头戴官帽,手持笏板,鱼贯入殿。


各国使臣、各州使官拿着上贡礼单,紧随其后。


此时。


还无人注意到使团队伍中少了高丽使臣。


负责清点人数的鸿胪寺和御史台官员,早已被提前打了招呼。


片刻后。


赵祯头戴通天冠、身穿织有云龙纹饰的红色纱袍,来到殿内。


殿下众人纷纷躬身行礼。


紧接着。


赵祯先发表了一段简洁的新年贺词,百官与各国使臣便开始朝贺。


这套一年一次,贺词基本没啥变动的朝贺内容,足足消耗了一个多时辰。


苏良站在身材高大的富弼身后,闭目养神。


很快,朝贺结束。


赵祯环顾四周,道:“高丽特使何在?”


这时。


很多官员使臣环顾四周,才意识到大庆殿内竟无高丽特使。


所有人都知晓,苏良与三国特使出了海,但即使高丽特使王有诚有事未归,也应让副使补上。


如此场合,没有高丽使臣,那恐怕是出大事了。


苏良大步走出。


“官家,臣奉命与辽国萧特使、东瀛清源特使,高丽王特使出海寻证,经查,我大宋朝廷与商人曹护乃是被人诬陷,东瀛特使亦是受害者,此事的主谋为高丽,其意图使得我大宋与东瀛全面开战!”


“我大宋与东瀛卷入其中,臣便恳请辽国萧特使详查,现可由萧特使道明此事的来龙去脉,让天下人知晓高丽人的狼子野心。”


官员使者们都纷纷望向辽国特使萧开世,没想到大宋与东瀛的自证赌局,竟然查出幕后主使是高丽。


萧开世早就准备妥当。


当即大步走出,详细地讲了起来。


从高丽人冒充宋商和宋人海盗敲诈勒索东瀛商人讲到两万高丽兵冒充东瀛兵袭杀苏良等三千宋人……


从高丽特使王有诚撺掇东瀛特使杀苏良未遂讲到王有诚意图将萧开世和清源有德也杀于岛上……


在萧开世的嘴里,所有的恶都是高丽人所为。


大宋、辽国、东瀛皆是受害人。


一旁的清源有德还不断配合他,朝着高丽泼脏水,无论是不是高丽所为,都算在了高丽人的头上。


并且还顺便夸赞了苏良一番。


萧开世讲完,大殿内的官员使臣都满脸惊诧。


没想到一向没有存在感的高丽,竟然会做下此等恶毒的事情。


特别是用两万高丽兵冒充东瀛兵杀苏良等三千人。


此策最是阴毒。


若让他得逞,那恐怕大宋和东瀛一定会全面开战。


众相公们也都黑着脸。


若大宋失了苏良,那高丽绝对不会有一寸完好的地方。


就在大殿内众人窃窃私语时。


东瀛特使清源有德看向赵祯,躬身拱手道:“尊敬的大宋皇帝陛下,昨晚我已命人将此事汇禀给我家国主,高丽人卑鄙,险些害得我东瀛亡国,我已请求向高丽全面开战,灭掉这个小人之国!”


清源有德说罢。


萧开世立即道:“高丽虽是我辽之藩国,但此等作派,过于阴险,东瀛若攻高丽,我大辽定不会出手,我也已向我大辽皇帝汇报过了!”


赵祯微微点头。


“自此刻起,大宋与高丽断绝商贸往来,驱逐所有高丽人,禁止所有高丽人进入我大宋境内。”


“东瀛若战,我们支持,若不能灭高丽,我大宋亦可出兵!”


赵祯此话,一锤定音,使得整个大殿都安静下来。


这意味着,高丽必亡。


即使东瀛灭不了它,大宋也会灭掉它。


众相公们也渐渐缓过神来,面露喜色。


他们是知晓曹护身份的。


而今闹得东瀛与高丽全面开战,必然有苏良的设计,而两国相斗,最有利的便是大宋。


此次元日大朝会,意义非凡。


再加上大宋海军与高丽两万兵的那一战,彻底坐实了高丽的罪行。


高丽人无论如何辩解,都无济于事。


当日下午。


高丽人的一整套阴谋便传到了汴京城的街头巷尾。


汴京城的百姓最爱看热闹,且他们对高丽和东瀛人皆不喜。


这两国打仗,他们甚是兴奋。


从此事的热度看来,最多七日,便能传到大宋全境。


朝会结束后。


辽国使团和东瀛使团便匆匆离开了汴京城。


高丽特使王有诚被东瀛使团带走,这是他们要全面进攻高丽的铁证。


高丽使团剩下的其他人,则全被驱逐。


与此同时。


高丽朝廷已知两万高丽兵被宋军所灭的事情,在无法联系到王有诚时,他们便知此事败露,已猜到大宋知晓此番刺杀苏良乃是高丽兵所为。


他们连忙派遣使臣前往辽国求助。


正月初二。


汴京城热闹非凡。


又到了苏良带着苏子慕和苏沁一串门拜年的时候。


苏良对年前为自己家准备年货的一众同僚好友都表示了感谢,也纷纷给了回礼。


随后,他就开始享受自己的年关假期了。


……


正月十二,午后。


辽国国都,一座豪华大宅内。


耶律洪基倚在一张软榻上,嘴里喃喃道:“苏良若生在我大辽,辅佐我执政,十年之内,我必能一统天下。”


而在耶律洪基的对面。


一个中年人正在看着辽国特使寄来的书信以及大宋元日朝会上传来的一系列情报。


此中年人名为王有实,乃是王有诚的堂弟。


高丽国主在两万高丽兵被宋军击溃后,正是派遣他来到了辽国求助。


辽国皇帝耶律宗真并未见他,而是将他交给了耶律洪基。


王有实看完这些情报信息后,大惊失色。


“耶律大皇子,这……这……这……明明是东瀛栽赃诬陷大宋未遂,你们辽国让其袭杀苏良,我……我高丽听从你们的主意,派遣两万高丽兵冒充东瀛军,怎么……怎么宋人、萧特使、东瀛特使全称是我朝所为,这实在是冤枉啊!”


“这……这是要我高丽亡国啊,接下来,该如何做?你们可不能置我们不顾啊!”


王有实一脸委屈,他将当下的情况全都搞清楚了。


这明明就是一次袭杀大宋御史中丞苏良的计划。


辽国是主谋,东瀛是杀手,而高丽最多只能算是帮凶,但现在所有的罪过却都算到了高丽头上。


耶律洪基缓缓坐起身。


“你说,我辽国该如何帮你们?”


“自然……自然是澄清事实,袭杀苏良之事乃是我们三国联合所为,我们一起承担,大宋必然不敢同时朝着我们三国发难!”


说完此话,王有实的脸色就变了。


这根本不可能。


哪有人会朝着自己身上泼脏水!


并且此事的性质实在过于恶劣,谁承认,谁丢人。


耶律洪基冷哼一声,道:“你以为南国朝廷不知此事是咱们三国联合为之?这都是苏良的计!”


“怪只怪你们的两万兵都是废物,不但被宋人识破,还被宋军打得全军覆没,这個罪,只能由你们来承受,我大辽帮不了伱!”


“我高丽乃辽之藩国,东瀛来攻,辽国总不能坐视不管吧,即使不出人,能给我们一些兵器和粮草吗?或遣使去东瀛,让他们不再与我高丽开战,无论要多少财物,都能商量。”王有实躬着身子说道。


耶律洪基白了他一眼。


“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南国朝廷在元日大朝会上令我朝使者宣告了你东瀛的罪恶,当下的高丽,已经是众矢之的,十恶不赦,谁帮你们就是与元日朝会上的所有国家为敌,我辽国想帮,也不能帮。”


“至于东瀛,虽然他们恨你们入骨,他们若与你们全面开战,损伤也巨大,但是他们不得不打,他们若灭不了你们,大宋会灭了他们!”


“此次,咱们三国都被苏良坑了,而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最大问题就是你高丽两万兵的无能!”


“耶律大皇子,你……你一定……一定要帮帮我们啊!”


王有实朝着耶律洪基跪了下去。


耶律洪基想了想,道:“想要活命,你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速速给你的家人写信,让他们带着财物立即离开高丽,我可保全你家人的性命。”


“待你们高丽灭亡后,你们的地盘将是我大辽的,听说你国偷窃了南朝很多珍贵书籍,你若能捐献一些,我可以考虑赏你一官半职!”


说罢,耶律洪基将王有实一脚踢开,然后大步离开了。


王有实望着耶律洪基的背影,紧紧攥起拳头,眼神里满是恨意,他最后悔的就是高丽不该投靠辽国,相信辽国。


正月十六日,清晨。


东瀛上百艘战船载着数万士兵,朝着高丽的方向驶去。


这些士兵还不足以灭掉高丽。


但他们必须先拿出一个态度,不然得罪了大宋,后者一旦出兵,将两国一起收拾,后悔都晚了。


东瀛兵向来狠辣。


他们意欲先围住高丽半岛,将沿海周边的粮草财物全部掠夺到手里,然后再发起全面攻击。


在无辽国的参与下,三个月内灭掉高丽,他们志在必得。


他们也已暗中与辽国磋商,灭掉高丽士兵,抢掠一番后,他们就会撤离,将地盘留给辽国。


辽国欣然接受。


他们若敢参战,被压制下去的女真人恐怕会立即卷土重来。


……


而在东瀛与高丽开战的同时,狄青拟定的一份《灭夏总略》传到了汴京城。


正月十七日。


午后,垂拱殿内。


赵祯、两府三司的相公、台谏主官苏良等一众官员全集聚在殿内,纷纷看完了狄青的这份《灭夏总略》。


此总略的主要内容是——


狄青欲在二月初十,联合青唐吐蕃、发兵二十五万,分五路,合击西夏,意在一鼓作气将西夏荡平。


具体部署是,河东一路五万兵西进;鄜延路五万兵向西北进;环庆路兵五万北进;泾原路发兵五万北进,熙河、秦风路兵五万东北进,青唐吐蕃首领瞎毡率兵八万过河攻凉州区域,全面牵制西夏右厢兵力……


另有数十万西北民夫负责兵器、粮草的搬运。


大战一起,整个大西北都将动起来。


在总略的最后,狄青还留了一句话:中秋日前,西夏归宋。


此话无异于军令状。


表达了狄青必能灭掉西夏的决心。


赵祯一脸兴奋,环顾四周,然后道:“众卿如何看?”


文彦博笑着拱手道:“官家,臣以为,是时候了!”


听到此话,众官员都忍不住笑了,灭夏乃是早就定下的国策。


当下,西夏粮草不足,辽国受困于内乱和内斗,正是最好时机。


这时候。


张方平迅速出列,道:“官家,听闻苏中丞此次将不再前往西北,但狄枢相身边多是武将,臣自荐为监军或军师,前往西北参战。”


此话一出。


一旁的文彦博、曾公亮、富弼、吴育、欧阳修、王尧臣等都不由得瞥了他一眼。


紧接着。


富弼、曾公亮、吴育、欧阳修四人几乎是同时出列。


这四人也精通武事。


自然也想在灭夏之战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人还未曾说话,赵祯就摆了摆手。


“朕知晓你们也想请命去西北,但你们都不行,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年龄不行。”


“西北苦寒,开战之后需要连日奔波,你们都是朝之重臣,不能有丝毫损伤,年龄超过四十八岁的就不要再请命了!”


曾公亮、富弼、吴育一脸无奈,退到了一边。


今年,曾公亮五十七岁,富弼五十一岁,吴育也是五十一岁。


欧阳修却面带兴奋,道:“官家,臣今年刚到四十八岁,加上整日锻炼,身体比一些三十多岁的官员还要强健。”


说罢,欧阳修还刻意挺了挺胸膛。


赵祯嘴巴一撇。


“永叔,过了今年,你算是四十九岁了吧,你的年龄也不行。”


此话一出,殿内官员相视一眼,顿时全明白了。


众人纷纷拱手,齐声道:“官家,不可御驾亲征啊!”


赵祯之所以将年龄卡在四十八岁而不是四十五岁。


是因他今年四十五岁。


赵祯黑着脸,站起身来。


“朕御驾亲征,可鼓舞士气,令敌胆怯,直接与下达重要指令,有何不可?”


“莫非你们觉得朕会拖后腿?朕知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会给狄枢相充分放权的,不会瞎指挥!”


众臣皆不言。


赵祯接着道:“朕意欲亲征,不是要抢功,而是要给我大宋皇家争一口气!”


“当年,太宗皇帝在高粱河外遇险,传为民间笑谈,先帝亲临边境被说成被寇准挟持,在边境的表现被百姓称为‘毫无胆气之君’,这些丢人的笑谈,你们以为朕听不到吗?朕要将自己的龙旗插到西夏,为大宋皇家争光!”


“你们有何理由拦朕,现在朕有儿子了,有两个儿子!”


赵祯放大声音,自豪地伸出两个手指。


庆历年间的宋夏之战,阻碍他无法御驾亲征的最大因素就是他无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