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388章:赵祯:绝不能让苏景明受此天大的委屈!

第0388章:赵祯:绝不能让苏景明受此天大的委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九月初一。


狄青、苏良、余靖等人处理完邕州之事后,便返回了桂州。


当下,侬智高已逃入大理境内。


不过大理皇室已答应全力配合大宋搜捕侬智高等反贼。


将其抓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而这时。


苏良率领一千宋兵入交趾境打败一万五千名交趾军,令后者足足伤亡八千人的消息开始在南境疯传。


起初。


很多人认为此消息不实。


一千宋兵对战一万五千名交趾兵,在微乎其微的代价下令后者伤亡八千人,实乃前所未有。


但很快就不断有人证实了此事。


一些从交趾归来的大宋商人亲眼见到了那些落败的交趾士兵。


有交趾士兵称宋兵乃是天兵,有引雷之能。


有交趾士兵称宋兵各个有以一当百之勇。


还有的交趾士兵称若不是宋兵手下留情,他们将会全军覆没。


……


还有一些闲人奔向了那处发生激战的无名峡谷。


他们看到了被炸得满是坑洞的峡谷底部,看到了掩埋尸体的巨大土包,以及四周草木上残留的血迹、掉落的铠甲碎片等。


不由得相信,此事确实为真。


甚至还有人找到余靖,询问情况。


余靖告知百姓,此乃实情。


是御史中丞苏良怀疑交趾军入宋另有所图,故而率一千名精锐,伏击了交趾兵。


之所以形成如此战果。


不是宋兵有引雷之能,而是大宋拥有一种新型火器。


其威力如雷电一般,顷刻间便能炸死数十人。


余靖的话语,百姓们自然是信服的。


南境的百姓们并没有觉得苏良出手狠辣,也未曾觉得此举有失大宋国威。


他们只觉得御史中丞苏良比狄青还要难惹,只觉得宋军的战斗力甚是强悍。


百姓的嘴,向来都有夸大事物的能力。


一时间。


大宋士兵的威名达到了极致。


南境许多部落的首领主动与地方官衙沟通,配合程度大为提高。


这正是苏良想要达到的效果。


让南境人人都惧宋军,南境便不会出那么多乱子了。


与此同时。


狄青、余靖、苏良三人都开始撰写此次平叛的文书。


狄青和余靖为了苏良能减少惩罚,在奏疏中多次提到苏良对剿灭侬智高叛军的巨大作用。


……


九月初四。


狄青带着大部队开始班师回朝。


他与来时一样,走的乃是陆路,而苏良则选择走水路,自湘水而上,开始返京。


此刻。


汴京城内。


狄青、余靖、苏良三人的平叛文书与相关交趾兵的文书还未呈递到禁中,交趾王李德政的文书便传到了赵祯面前。


李德政足足写了一篇五千字的长文。


诉说委屈,痛斥苏良。


他称,交趾接到大宋无须增援的命令时,严格遵守大宋诏令,并未有任何逾矩行为。


他出于侬军可能会闯入交趾的考虑,便率领一万五千名交趾军在边境驻守。


本来规划的是——


若侬军闯境,交趾军可迅速击之;若宋军不敌侬军,一旦提出援助的请求,他也能迅速助力大宋灭贼。


他一心为宋,日月可鉴。


哪曾想。


苏良率兵冲到交趾境内,埋伏在一处峡谷前。


不说不问,对他们发起猛烈进攻,导致交趾军伤亡近八千人,交趾军力折损甚大。


李德政质问大宋,交趾可是大宋属国?


若是大宋属国,苏良之举,便是袭击大宋郡王,并致八千兵士伤亡,理应判处极刑。


李德政质问大宋,此事到底是朝廷授意还是苏良私举?


若是朝廷授意。


那李德政认为大宋有失泱泱大国之规制礼仪,必须向交趾道歉并赔偿。


若是苏良个人之意。


李德政认为必须将苏良处以极刑,不然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挽回大宋的大国体面与尊严。


当下的交趾相当于被苏良打断了一条腿。


李德政的话语虽然愤怒,但并不敢说出“与大宋断交”之类的话语。


他也怕真将大宋惹急了,引来覆国之危。


他需要赵祯给出一个交待。


……


赵祯没想到南境竟然还有这样一场战事。


他对一千名宋兵动用火器使得交趾伤亡八千兵不感到意外,意外的是苏良为何要入交趾动手,且下了狠手。


赵祯并没有听信交趾王李德政的一家之言。


他在等南境传来的消息。


此等大事。


狄青作为南境平叛主帅,苏良作为主战者,余靖作为广南西路的主官,事后不可能不汇报。


当日午后。


狄青、余靖、苏良三人的军情文书便到了。


苏良讲述了此事的具体经过。


称他怀疑交趾出兵另有所图,故而有了伏击之举。


苏良诚恳认错,承认自己杀戮过重,未曾提前上报朝廷,请求重惩,同时声明此事与狄青、余靖无关。


随即。


赵祯又看了狄青和余靖的文书。


二人和苏良讲述的情况几乎一致,但赵祯从字里行间里看到了些许不同。


狄青和余靖皆称交趾确实有图谋不轨的嫌疑,苏良乃是为了南境的长治久安,为了免于宋军两面受敌,故而策划了这样一场伏击……


若是一般的官员将领如此做。


赵祯定然大怒,认为此举是为了抢军功,是意气用事,是为了成名,此等偷袭自己属国的行径有损大宋国威。


但赵祯了解苏良。


他明白。


苏良做此举没有任何功利心,完全是为了大宋。


为了消除南境隐患,他宁愿背上一个“无端杀戮属国之兵”的罪名。


“唉,这個苏景明!”赵祯无奈长叹一口气。


此事。


无论怎么辩,都是大宋输了理。


交趾乃大宋属国,其将士并未出境,却遭到大宋的疯狂屠杀,伤亡八千人。


此罪名。


要么算在朝廷身上,要么算在苏良身上。


算在朝廷身上。


那大宋朝廷就要背负“无端杀戮属国之兵”的罪名。


有此污点在,大宋名声受损,日后哪还会有部落或小国敢依附。


并且。


辽国、西夏两国定然也会以此事讽刺大宋,甚至大宋民间的百姓都会觉得朝廷过于残忍,有失治国之道。


后世史书上都会批判赵祯与一众中书相公,认为此举甚是暴虐,非明君良臣所为。


而苏良在文书上表达的意思。


明显是要算在自己身上,是自己临时起意,大行杀戮。


但如果放在苏良身上,就要重罚苏良。


此非小罪。


轻罚不足以平息天下对这种暴虐之举的愤怒。


赵祯想了想。


将两府三司的相公都宣了进来。


……


众相公来到垂拱殿,知晓此事的来龙去脉后,也都皱起眉头,争吵起来。


“景明实在是莽撞,实在是糊涂啊!即使交趾军意欲入我宋境生乱,将其强行截住不就行了,在交趾境杀属国之兵八千人,这……确实有失大国威严,让我们如何保他?”宋庠有些气愤地说道。


富弼瞪眼看向宋庠。


“我不觉得景明莽撞糊涂,景明此举乃是要彻底将交趾打垮,让南境那些想要生乱者断了念想,使得南境久安,此举对我大宋裨益甚大!何罪之有?”


“何罪之有?那此事能让朝廷来担吗?”


“无端杀戮属国之兵等同于屠戮我们自己的百姓,并且还是八千人,若咱们护住景明,承认是朝廷之意,那咱们所有人都将遭到后世百姓的唾骂!此举,不仁,不义,与我大宋礼制背道而驰,咱们所有人包括官家,都将遭到后世的唾骂!”


“宋相,在你眼里就只有朝廷的脸面吗?景明此举,虽然在明面上输理,但却是为了我大宋江山社稷稳固。”


“大家应该都知晓景明的脾气,知晓他将全宋变法看得有多重要!他是为了防止我们北境有战时,交趾突然偷袭,方才做出了这样损己利国之事,此等毫不顾忌自己名声的护国行为,你们谁能做得出来!”吴育面色铁青地说道。


“我们都知景是此意,但是现在如何收场呢?是朝廷担其责,还是严惩苏景明?若严惩,又该如何惩,才能彻底解决此事!”张方平开口道。


这时,首相文彦博站了出来。


“依照景明在文书中所言,他是准备自己担责,咱们当下要考虑的是如何惩罚景明,才能平息事端,保证大宋国体无损,让天下人说不出闲话来!”


枢密使曾公亮道:“此事发生在交趾境内,我们又没有任何交趾欲攻大宋的证据,相当于是坐实了景明‘无端屠戮八千属国之兵’之罪责,就算将罪责降到最低,也是勒停。”


勒停,即一撸到底,罢黜苏良的所有官职差遣。


不过,若不除名,便还保留着进士身份。


“勒停?景明刚刚擢升为御史中丞,全宋变法又不能没有他,我不同意勒停!”


三司使王尧臣撇嘴道。


“你不同意?你不同意有何用!不重惩景明,上至官家,下至朝廷百官,都会因此事而留污名,导致大宋国体受损?这个罪过谁来背?谁又能背?”宋庠瞪眼说道。


王尧臣想了想,道:“官家,不可勒停啊!只要不勒停,依照景明的能耐,两三年便能再次成为御史中丞,若勒停,我大宋变法一柱便可能立不起来了!”


听到此话,赵祯顿时眼前一亮。


“对,不能勒停。”


赵祯神情坚定地说道,“依照景明的能力,即使让他做一个小官,他也能迅速立功擢升,即使他没有立功,朕与众卿也能想法将他提上来。”


“景明损己利国,我们不能让他吞下这天大的委屈!”


这时。


富弼道:“臣无异议,不过景明恐怕无法待在御史台了。”


若让苏良仍在御史台就职,官员们必然还会有一大堆怨言。


赵祯点了点头。


这时。


王尧臣道:“官家,让景明去三司吧,臣愿护着他!”


一旁,宋庠道:“此等惩罚,恐怕难给天下人一个交待啊!”


听到此话,赵祯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


“给天下人一个交待?诸位相公可愿苏良勒停?我大宋百姓可愿苏良勒停?想要重惩苏良的不过就是一些顽固不化的朝臣,在变法中利益受损的商贾地主而已,至于辽、夏、高丽等国,不过就是想看我们的笑话而已。”


赵祯缓缓站起身来。


“此次,苏良整顿南境官场有功,剿灭侬军之功绩更是仅次于狄青,但犯有‘错误指挥,无端杀戮属国之兵'之罪,朕决定,连降数级,让他去谏院任左正言,职阶从七品。”


三品落到从七品,此等连级落,也是没谁了。


“谁若不满意,让他来寻朕!”


“此外,待苏良返京后,让他向交趾写一封道歉信。随后,朕再赔偿交趾一些瓷器、绸缎之类的物品,物品可稍贵重一些,朕不相信交趾王敢不领情!”


“诸位能接受此等解决方式吗?”


这一刻,众相公对赵祯肃然起敬。


虽然此事徇了私,但乃是为公徇私,为大宋的江山社稷徇私。


文彦博露出一抹笑容。


当下的苏良不宜待在御史台,但却谏院却也可行。有欧阳修为他撑腰,无人敢针对苏良做些什么。


顿时,众臣纷纷拱手,道“臣无异议。”


这时。


三司使王尧臣朝前走了两步,再次拱手。


“官家,臣以为不应赔偿交趾贵重之物。如今交趾畏我大宋如羊畏猛虎。我们若赔偿重礼,恐怕他们会觉得我们被他们的控诉吓到了,没准儿他们会更加嚣张!”


“当下,国库虽有钱,但也必须该省省,该花花。”


“往昔,我们被辽夏欺负,就是因为我们太儒雅,太讲道理了!”


“对外,臣觉得我们在不输道理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地野蛮霸道一些。”


“臣建议,官家下令在交趾边境多开设两个榷场即可。南方商贸繁荣起来,两国百姓就有钱了,我们宁愿将这些钱给两国边境的百姓,也不能给交趾王。”


“有道理,还是三司使会花钱!”赵祯赞许地说道。


随即。


赵祯又道:“接下来,此事传出朝堂、传到民间后,定然有人以苏良损害国体尊严为由弹劾他,如何将这些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就劳烦诸位了,此事的处理结果,在苏良回来后再宣布!”


“臣遵命!”众相公齐齐拱手。


……


两日后。


苏良率兵攻打交趾兵的事迹便传到了汴京城的民间街头。


百姓们议论纷纷。


有人称苏良实为天神下凡,有人指责苏良过于暴虐,也有人称苏良之举全都是为了大宋南境的长治久安……


还有一些官员,集体上奏。


攻击苏良杀戮成瘾,暴虐无道,损大宋之体面。


对于这些奏疏。


赵祯全都压了下去,称待苏良返京后再议。


……


九月初八,湘水之上。


苏良惬意地躺在甲板的椅子上,晒着秋阳,望着湘水两岸的秋景。


心情甚是惬意。


他知晓,回去之后将会遭到一些人辱骂,甚至会受到重惩。


但他并不后悔这样做。


他知,自己即使被罢黜,也能很快擢升。


当下的大宋,离不开他。


且他是为大宋之利而损己名,官家绝对不会让他受大委屈的。


至于后世之名,苏良完全不在乎。


他笃定。


在后世史书上,他的政绩名声最多不过是白璧微瑕而已。


“明日之事,还是明日再想吧,我现在要做的,是欣赏一番沿途的美景,品尝一下各地的美食!”


苏良看向孙胜,道:“孙胜,记着啊!遇河边州府的大小码头都要停,小码头你们去岸上寻找美食,大码头,我亲自去,咱们十月中到汴京城就行。”


“好嘞!”孙胜笑着道。


跟着苏良的他,已成了半个美食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