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383章:总辅助苏良:我在广南搭好台,让狄汉臣唱大戏!

第0383章:总辅助苏良:我在广南搭好台,让狄汉臣唱大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七月初六,广州城。


五名知州的尸体摆放在城门前。


数名士兵手持兵刃站于两侧,以防有百姓愤怒之下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


一旁的城墙上张贴着五名知州被处死的布告。


一时间。


引来诸多百姓围观。


“知广州仲简,轻视敌力,因循误事,视民如草芥,践死者甚众,论罪当杀。”


“知端州丁宝臣、知梧州江镃、知藤州李植、知贵州李琚,不战而逃,擅离职守,致百姓死伤者过千人,论罪当杀。”


围观者们看后都大为诧异。


他们没想到这位奉圣命整顿广南两路官场的御史中丞,来广州的第一日,便连杀五名知州。


更没想到杀这五名知州的主因,竟是因他们的失职导致百姓伤亡过大。


要知——


广南两路的百姓对大宋朝廷并没有什么归属感。


虽然全宋变法也覆盖到了他们。


但很多侗族百姓依旧是部落制,有利自己的就遵守,不利自己的就弃之。


在他们眼中,自己是被圈养起来的底层人,大宋朝廷与地方官员都是剥削者。


彼此的关系。


几乎可以称得上:官视民如草芥,民视官如仇寇。


他们还知,大宋的士大夫官员们特权甚大。


除非犯下造反通敌之大罪,才会被判处极刑,其他罪责,最多也就是贬谪而已。


而今。


苏良为百姓而杀士大夫。


让一些南境百姓对大宋朝廷的印象有了一些改观。


……


午后。


广州城州衙前、各个城门前,再次贴出两份布告。


第一份,乃救济布告。


广州城自即日起将开官仓放粮,所有难民皆可前往各个发放点领取粮食。


第二份,乃抚恤布告。


凡是因侬智高之乱而导致家人亲眷受伤、身死或家中房屋、财物受损者,皆可前往州衙领取一定数额的补偿金,最高可达三百贯。


三百贯。


对南境的任何一名百姓而言,都是一笔巨大财富。


这两条布告一出。


广州城附近的百姓都甚是欢喜,纷纷前往广州城领粮或申请赔偿。


……


七月初七,午后。


广州州衙,大厅内。


七品以上的文官武将、各个地方的知县、主簿全都战战兢兢地站着,连大气都不敢出。


不到两日。


苏良便接管了广南西路体量安抚杨畋的所有军队。


整个广州城的防卫也全都换了人。


就在昨夜。


有两名武将不服,要找苏良理论,直接就被砍了脑袋。


此刻。


再也没有人将苏良当作只会动嘴动笔的御史。


苏良用风火枪击杀仲简的那一幕,已成为诸多文官武将的噩梦。


他们都非常清楚。


在当下的广州城,违逆苏良,就等同于寻死。


苏良望着众官员,沉声道:“诸位,往昔过错,本官既往不咎,但接下来,你们必须要听从本官的命令行事!”


“下官遵命!”官员们齐齐拱手。


“首先,将安抚百姓放在第一位。”


“百姓们帮助侬智高,并非百姓刁蛮,而是他们恨官府更甚于恨侬智高。接下来,该赔就赔,该救就救,该低头向百姓道歉就向百姓道歉,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再坚固的城墙也护不住广州城!”


“其次,广州港市舶司的主官,务必在五日内令广州港的商贸恢复正常。”


“还有,在城外搭棚设官员答疑岗,每日有两名官员轮岗,答百姓所疑,解百姓所需,务必在狄帅到来之前,将民心都安抚下来,本官会与余靖安抚使联系,广南两路所有州城,皆如此做!”


“若有不情愿者,或无法解决百姓问题的无能之官,直接去州牢即可,若在本官面前诉委屈,发牢骚,本官定斩不饶!”


“此外,若谁有什么歪心思,一边做我大宋的官,一边做侬智高的内应,只要被本官发现,下场一定比简仲惨。”


“莫想着跑到交趾、跑到大理、跑到海上,本官便没有办法,即使跑到天边,本官也一定会将其斩杀!”


……


苏良的话语带着浓重的杀气。


众官员不断点头拱手。


心中也都想着如何更好地完成苏良交待下来的任务,根本不敢有丝毫歪心。


……


不到五日。


苏良在广州城一日杀掉五知州的事情便传遍了广南两路。


其救济百姓、抚恤患难者,以及令官员轮岗搭棚解决百姓问题的各项措施也陆续在各州展开。


那些曾经弃城而逃的知州,各個胆战心惊。


他们庆幸自己在侬智高扫荡一番离开后,又回到了州城主政。


不然必如那五名知州般,直接丢了性命。


广南两路的百姓们。


对朝廷的怨念也随着得到实际补偿而渐渐减弱。


……


桂州城,州衙。


五十二岁的余靖,望着苏良写给他的亲笔书信,忍不住长叹一声。


“还是苏中丞有胆魄,老夫若在上任之初,杀官立威,也不至于被侬智高打得节节败退,而今已是晚节不保啊!”


“曾经,有官员称,苏景明在朝堂之举,如同小余靖,而今看来,我与其相差甚远矣!”


余靖与苏良的经历相近。


进士出身,主张变法,因担任台谏官成名,且有三使契丹的壮举。


他向来自傲。


也一度以为,苏良与他很像,不过苏良运气比他好,赶在了全宋变法的最好时候,才有了这样一番成就。


但这一刻,他彻底服气了。


仅从苏良在广州城的一番策略,就远远不是他能够布置出来的。


……


此时。


侬智高退守到邕州城后,便再也没有外出。


但他并未闲着。


而是在游说广源州的少数民族土酋们,欲先巩固后方,然后再兴师北上。


他已知狄青率领西军正在赶来。


当下的他,也在蓄积力量,大战一场。


一时间,战况渐息。


但所有人都知晓,更大的战事即将到来。


……


七月十二日。


广州城,州衙内。


孙胜快步来到苏良面前,道:“中丞,两路人马皆已出发。此外,也已向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抚使孙沔去信,让其率兵前来广州。”


苏良点了点头。


今日,苏良派出了两队人马。


一队前往邕州,打探叛军的情报;一队则是前往交趾,打探交趾的动静。


交趾王李德政已收到大宋朝廷拒绝援助的信函。


其到底会不会趁火打劫,乃是个未知数。


苏良自然要额外留意。


此外,苏良已决定动身前往桂州,广州城便打算交给孙沔镇守,以防侬智高从广州港逃走。


……


这一日。


辽国国都,御殿之上。


辽国的文官武将们争吵得正是激烈。


“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啊!南朝西兵南下,精锐大减,我们当下应该立即兴兵攻宋,一雪雄州战败之耻!”


“恳请陛下速速兴兵!只要我们再次屯兵白沟河,即使这场仗打不起来,我们也能令南朝归还耶律大王,此外还能再索岁币!”


“陛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不能再犹豫了,当下实乃我们攻宋的最好时机!”


“陛下,一年来,我朝因变法内乱,国库亏空,而今若能攻宋,在大名府抢掠一番,我们必能恢复元气啊!”


……


辽国的主战派们,吐沫横飞,纷纷主张趁大宋南境内乱之机,向大宋发难。


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皱着眉头,看向不远处的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时并非良机。”


“宋将狄青虽带领着一部分西兵前往南境,但大宋西兵至少还保存有六分实力,此外还有范希文坐阵呢,不容小觑!”


“坐阵河北大名府的庞籍也精于防守,我们一旦发兵,并不好打,儿臣建议再等一等。”


“若南朝剿灭了叛军,我们最好作罢,若南境的战况越来越大,南朝需要派遣的将士越来越多,我们则可以挑良机攻宋。”


“此策确实较为稳妥。”耶律宗真认可地点了点头。


这时。


一名辽国将领站出来道:“陛下,此策虽稳妥,但也极易让我们失去一次机会啊!”


“我们当下发兵攻宋,向南朝施压,必然能使得南朝首尾难相顾,若待其平乱结束,我们就没有机会了,依照南朝当下的能力,赢面明显更大!”


“是啊,陛下,臣请战!”


“臣亦请战!”


“臣亦请战!”


……


当即,便有数名官员站了出来。


还不待耶律宗真开口,耶律弘基便站了出来,看向众臣。


“发兵攻宋?你们可知我们现在若派遣五万大军攻宋,连一个月的军粮都凑不出来,并且你们以为北方的女真族不会捣乱吗?你们谁若能立下军令状,保证可在半个月内攻入大名府,抢夺足够的粮食,我便支持开战!”


顿时,众官员都不说话了。


当下让他们攻打大宋,心里并没有谱儿。


耶律宗真冷声道:“再等等南朝平乱的消息吧!”


……


西夏国都,皇宫内。


不足六岁的西夏国主李谅祚正趴在御案上,握着毛笔,偷偷画着王八。


一旁,西夏国相没藏讹庞朝着没藏氏道:“妹妹,此等机会务必要把握住啊!狄青已率大量西军精锐前往南方平乱,范仲淹已老迈,即使坐镇西北,也无法亲临前线,我们完全可以试着打一打,我立即去信辽国,若耶律宗真同意,我们就可以大肆抢掠一番,补充国力!”


没藏氏摇了摇头,干脆地说道:“不行!”


“范仲淹再年迈也是范仲淹,不可小觑!我们绝对不能引战,西夏再经历战火,就真的完了!”


没藏讹庞撇了撇嘴,又道:“那我派遣一些士兵装作盗贼或商人去熙河镇那里闹一闹总可以吧!”


“如今,熙河镇商贸繁盛,远胜于周边榷场,乃是抢掠的最好地方!且这个地方,以后我们一定是要占领的!”


没藏氏想了想,微微点头,道:“行吧,但切记,小打小闹可以,但绝不可与大宋官兵起正面冲突。”


没藏讹庞点了点头,当即快步离开了。


……


七月十八日。


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抚使孙沔率兵来到了广州城。


苏良与孙沔并不相识。


但孙沔与柳永却是志趣相投的好友。


孙沔此人。


有才干,有谋略。


但不守士节,较为放荡,且极爱女色。


中书和御史台对他的评价都较为一般,但而今的南境确实无官可用,只得派上了他。


广州城州衙内。


孙沔,一个面貌清秀、面色白皙的中年人见到苏良后,直接给了苏良一个大大的拥抱。


“苏中丞,感谢您安置我的好友柳三变,您让他的人生有了第二春!”


“客气,客气了!”苏良笑着寒暄道。


随即,苏良便嘱咐孙沔定要守好广州城,且提防侬智高之众从广州港逃窜。


孙沔干脆地答应下来。


此事乃是一个美差,危险性低,且平叛结束,还能为孙沔算上一功。


……


七月十九日,上午。


苏良交待完毕后,便率随行的一千余人奔向了桂州。


狄青的先锋军已经传来消息,因前几日暴雨,道路泥泞,征讨大军要在七月底才能抵达桂州。


七月二十日,近黄昏。


苏良正在奔赴桂州的途中,突然听到一个消息。


广西钤辖陈曙未经知桂州余靖同意,率领八千步卒,奔往邕州,意欲攻打侬智高。


这显然是要抢首功了。


并且。


他在写给余靖的书信上。


明确表示:掌控广南军政大权的狄青还未曾来到两广境内,苏良的任务是管束内政,知桂州的余靖又身在后方,而他身在前方,有主动出击之权,此行为无任何过错。


他根本没有将苏良那句“坚守城池,等待大军来援,不得擅自出战,弃城者,立斩”放在心里。


苏良淡淡一笑。


“陈曙此次出战,无论输赢,都必须要死!不过这一次,就留给狄帅处置他,也让狄帅迅速在广南诸将心中立威,我的任务是搭好台,让狄汉臣唱出好戏!”


苏良非常清楚自己此次前来西南的目的。


他绝对不会与狄青抢军功。


此外,他还想着狄青可以靠着这一战,将大宋武将的地位朝着上面提一提。


如此以来,大宋的朝堂才能够更加平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