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211章:变法司挂牌,抑田亩兼并法落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月初三。


新官署变法司的位置便被苏良定了下来。


地点位于宣德楼与右掖门中间,乃是进奏院旁的一处合院改建而成。


地方不大,但临近禁中,且较为僻静,乃是讨论政事的好去处。


二月初四。


此处便挂上了赵祯亲书的“变法司”三字牌匾。


紧接着。


王安石被任命为三司度支推官,司马光免试任馆阁校勘。


二人的官职皆为虚职。


在全宋变法中,他们将全程留在变法司。


二月初五。


参知政事范仲淹、三司使王尧臣、枢密直学士梁适、侍御史兼知杂事苏良,三司度支推官王安石,馆阁校勘司马光便搬到了变法司。


此外,赵祯安排了三十余名吏员,负责抄写传送文书、呈递信息、司内杂事、众人吃喝等。


他也将经常在这里办公。


在此处,众人只需一心思索变法即可,其余杂事,朝廷皆会安排妥当。


全宋变法,注定是一项漫长而繁琐的事务。


苏良等人自然不会没日没夜的思索新法之策,他们的旬休假日、放衙时间皆与以前相同。


而且,还多了一笔俸禄。


不过像王安石这种工作狂,让其休沐时去勾栏逛一逛,去听个小曲,根本不可能。


这比杀了他都让他难受。


他注定是一名为大宋变法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物。


范仲淹、苏良、王安石、司马光,这四人组合产生的能量,超乎了所有人想象。


学问深度、政事认知、谋略智慧、道德品行,皆是上上品。


尤其是做事的效率,沟通的方式,让三司使王尧臣和枢密直学士梁适直呼:非人哉!


这四人若是主掌三司或枢密院。


估计三五日便能将一个月的事务都完成的井井有条。


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


二月初十。


变法司颁布了第一条变法之策:抑田亩兼并法。


“丈量清查土地,抑制恶性兼并,以田亩优劣、数量,设定不同赋税额度,鼓励地主商贾还田于民。”


往昔,朝廷法令都是通过邸报传至各州各府。


但这一次,除了邸报外,在苏良的建议下,赵祯令各个地方将此变法之策皆在州报府报之上刊载。


务必使得全民知晓,为何施行抑田亩兼并法以及此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如此一来,就规避了一些地方滥用法令谋私的现象出现。


也解决了王安石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菩萨是好的,就怕和尚把经念歪了。


抑田亩兼并法自颁发后,百姓们各个欢欣鼓舞。


而那些将要卖地的商贾地主也都未曾抱怨,在施行官招商之策时,朝廷已经打过了招呼。


他们已有心理准备,且很多地主豪绅早就将田地售出了。


当然,也有对此策不满的。


这类人就是一边依靠着剥削佃农种地赚钱,一边在他们走投无路时放高贷的奸商。


朝廷要打压的就是这类人。


他们来财不义,断他们的取财之道乃是朝廷应该做的。


此次,曹家作为外戚之首,再次做出表率。


售卖大量良田,还之于民。


宗室外戚皆有部分免税之权,他们这样做不但利民,而且富国。


曹家做过示范后,其他的宗室外戚也都纷纷效仿。


有人虽然不愿,但却不得不做,因为当下的形势已经完全变了。


与此同时。


汴京城的科举省试也将进行。


此次试题的方向,依旧延续上届的“重策论而轻诗赋”,意在选拔出对朝廷有用的良才。


令赵祯和群臣意料之中的是,抑田亩兼并法颁布之后,开封府很多做小生意的百姓都纷纷开始购买田地。


令众人意料之外的是,百姓们买完田地后,并没有放弃做生意。


当时,众人皆认为,百姓有田后,商贸自然会下沉,若商贸流动出现巨大问题,朝廷就必须降低商税去拯救了。


但从目前看来,此策对开封府的商贸情况并未有太大影响。


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


苏良始终没有想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直到回家后他向岳丈唐泽讲到此事,唐泽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


“不要将百姓当成种田的,百姓是杂家,能种田,能捕鱼,能是木匠、铁匠、也能是商人。”


百姓的谋生方向是多元化的。


他们有了田地后,依然想要让家人过得更好,故而便不会放弃手中的买卖。


只要在农忙之时回家收割便可。


拥有田地,使得他们得到了安稳,能有一个家。


而手里的买卖,使得他们能够改变命运或让他们的孩子改变命运。


若不是生活无望,百姓也不会冒死造反。


而今,这条抑田亩兼并法,让底层百姓的眼里渐渐有了光。


……


二月二十二日,午后,阳光灿烂。


范仲淹、王尧臣、梁适、苏良、王安石、司马光六人坐在院内的石台旁,晒着太阳。


这是文彦博教给众人的养生之法。


若是晴冷之日,经常长坐而不动,最好每日中午左右,晒上半个时辰太阳。


不但解乏,而且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众人不知会不会有效果,但此等天气晒着暖阳,确实舒服。


就在这时。


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众人根本无须抬头看,便知是欧阳修来了。


自打变法司成立以来,欧阳修经常来串门,美其名曰可为众人的文章润色,其实就是来唠嗑的。


他最景仰的两个人,范仲淹和苏良在这里;他最看好的两个人,王安石和司马光也在这里。


欧阳修兴奋地走到众人面前,道:“诸位,今日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苏良等人同时看向欧阳修。


“河北路传来消息,辽帝耶律宗真亲率大军发兵三路攻夏,将与西夏全面开战!”


“据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耶律宗真看到了辽国特使耶律庆和西夏特使杨怀素互骂的滑稽戏。”


听到此话,范仲淹六人都兴奋地站起身来。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


辽夏相斗,大宋的西北边境与河北边境便可保平安。


如此一来,大宋的变法便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要知,一场战事足以摧毁掉一切法令条文,变法如同闭门修炼,唯有不受干扰,才能事半功倍。


此战也在苏良的意料中。


辽军向来自认兵力天下第一,在河曲之战输给西夏后,耶律宗真的惨状与大宋太宗皇帝在高粱河之战时差不多,险些被擒。


如此奇耻大辱,好面儿的耶律宗真自然忍不了,且西夏屡次扰边,更是令辽国愤怒。


而今西夏内乱,国主年幼,乃是复仇的大好时机。


“今时,我大宋几乎将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希望全宋变法能有一个好结果。”苏良喃喃道。


注:史料记载,辽重熙十八年(即宋皇祐元年),耶律宗真发兵三路攻夏,辽夏第二次贺兰山之战爆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