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199章:众朝官弹劾台谏,剑指苏景明(求月票)

第0199章:众朝官弹劾台谏,剑指苏景明(求月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近午时。


陈执中呈递致仕奏疏,恳请回青州种田养老。


赵祯当即令翰林待诏丁度拟诏,加授陈执中为观文殿大学士,封英国公。


大宋对待致仕的高官向来优待。


只要活得久,即使赋闲在家,依旧能不断提升虚职。


甚至有的官员在死后依旧能够升职,使得家族子弟不断受益。


虚职代表着荣誉和待遇。


一般情况下,官员致仕,俸禄减半,但如陈执中这种,定然是全额发放俸禄,家族子弟也会在入仕中受到特别照顾。


就在这时。


三名银台司的内侍抱着三大摞奏疏来到垂拱殿内。


赵祯不由得一愣,满脸疑惑。


除非遇到重大事件,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现如此多奏疏的。


当即,赵祯认真地阅览起来。


约一刻钟后。


赵祯抬起头,面带忧思之色。


这些奏疏分别来自枢密院,三司,中书门下的礼仪院、审刑院、大理寺、国子监,还有昭文馆、集贤院、秘阁等馆阁。


约有五十多封奏疏,全都上奏了一件事。


“台谏势大,已成私党,欲凌驾中书之上,若不抑之,必将贻误朝政。”


众官员纷纷请求赵祯限制台谏之权。


因台谏官合班上奏,使得陈执中罢相,很多官员都对台谏产生了畏惧甚至排斥之心。


“唉!”


赵祯长叹一口气,有些无奈。


在王拱辰、钱明逸、李定、高若讷离开台谏后,台谏在唐介、欧阳修的管辖下,同心同志,几乎拧成了一股绳。


往昔。


某个台谏官弹劾,往往难以成势。


甚至台官与谏官之间也经常互相弹劾,争论不休。


但当下,凡遇大事件,台谏弹劾,几乎都能合班论谏,声势巨大。


其中,受到抨击最严重的便是苏良。


有官员称,苏良一边博直名,一边与欧阳修、包拯、唐介等人交往过密,丝毫不知避嫌。


有官员称,台谏成今日之势,主罪在苏良,他便是使得台谏结私党的串联者,不将其外放,无法制衡台谏之权。


有官员称,苏良借经筵官之名,多次误导官家决策,实乃贪权误国之人。


还有官员称,苏良任职台谏官已有四载,依照朝廷官制升降条例,理应将其外放为官。


……


高若讷甚至写下了苏良的十二宗罪。


怒斥苏良以台谏之名,僭越行事,实乃国之大害,理应降黜。


赵祯看到“结党”二字,甚是郁闷。


如今还未曾开启全宋变法,朝堂便已有了党派之争的苗头。


君王之道,在于制衡,防止一方独大。


赵祯比谁都清楚,当下的台谏确实已成大势。


但他丝毫不慌。


因为台谏之权皆来自皇权。


台谏官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


是赵祯对当下的朝臣不满,才让台谏拥有了如此强大的攻击力。


台谏之责,本就是挑人毛病,防微杜渐,查漏补缺。


但赵祯没想到的是——


群臣竟与台谏官对立成了这副模样,而苏良则成了他们围攻的重点对象。


赵祯都不由得为苏良感到委屈。


朝臣对立,危害甚大,必须立即调节。


当即,赵祯命丁度将御案上的奏疏整理成简报,发往中书和御史台。


他准备通过朝会廷议彻底解决这个矛盾。


……


午后。


秋阳灿烂,御史台台院内。


唐介、欧阳修、苏良三人坐在一处石台前,晒着太阳。


苏良看着众朝官弹劾台谏的简报,有些哭笑不得。


大宋被称为弱宋、怂宋的原因就在这里。


一旦有人团结起来想要做一番大事,就会出现窝里斗。


一句“结私党”,一句“私德有失”,就能让很多人的努力,付之东流。


赵祯没有意识到这是夏竦攒的局。


但苏良却想到了。


平日里,这些官员根本没有如此团结,也不愿得罪台谏官们。


而今同日上谏,语辞犀利。


没有夏竦撑腰,这些人根本没有这个胆略。


而夏竦也擅于用这种阴险计策,成之对其有益,败之对其也无害。


这时,唐介拿起一份文书。


“景明,高若讷总结了你的十二宗罪,已在朝堂上传开了。不过看着有点像抄袭咱们写的陈执中的八宗罪。”


苏良接过文书,认真地看了起来。


依照高若讷和馆阁官员的能力。


莫说十二宗罪,一百零八宗罪,他们也能杜撰出来。


苏良看着看着,不由得笑出声来。


他的罪名有:好名嗜进,慢上无礼,凌辱大臣,挟情坏法,专戚害政,不识君臣之分……


高若讷写得很认真。


但凡所举罪名,皆有例证。


比如,见夏竦而不拘礼,是为慢上无礼;在朝堂给前御史中丞王拱辰来了一个过肩摔,是为凌辱大臣;在为官家上经筵课时放声大笑,是为不识君臣之分……


苏良看完后,将其随手扔在一边。


若这十二宗罪皆为事实,他今年过年大概率就在岭南或琼州了。


欧阳修拿起看了看,说道:“这个高若讷,如此毁你清誉,要不要骂回去,论写这种文书,咱们台谏何惧之?”


欧阳修与高若讷乃是恨不得对方立即去世的老对头。


只要是骂高若讷,欧阳修便充满了十二分的干劲。


苏良摇了摇头,笑着道:“犬吠而已,无须在意。不过……”


“不过,明日廷议,我们绝不可有半分妥协。明日所议,定涉及台谏的职责权力。”


“台谏之权乃是官家权力的延伸,我们定不能因此断了近日的势头。此外,我们必须让这群人明白,同心协力去做一件事情与结私党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这个道理若是论不明白,变法之时还会如这般拉扯,导致整个朝堂都乱成一锅粥。”


唐介和欧阳修都认可地点了点头。


而此刻,在诸多官衙内。


往日都是“一张邸报一壶茶”便能悠闲度过一整日的官员们纷纷搜肠刮肚,苦思冥想。


思索着如何能去台谏之权,让自己更安全地坚持到七十岁致仕。


高若讷更是动力十足。


以往,他斗不过欧阳修和苏良乃是因为一人单打独斗,但此次有几十名官员与其一起对抗台谏。


他信心十足。


盼着能够洗脱《与高司谏书》的恶名,甚至将欧阳修与苏良这两个结党头目赶出汴京城。


月底,跪求月票,万分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