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196章:返京!家声狼藉陈执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齐州州衙,书房内。


君臣五人聊到近子时,方才各自回屋休息。


苏良那句“官家欲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还是欲与天下百姓共治天下”彻底扰乱了赵祯的心绪。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年近不惑,亲政十六载,竟一事无成。


太祖太宗有开疆扩土之能。


先帝也曾御驾亲征、以澶渊之盟造就宋辽多年和平。


而他。


只有辽夏战争的惨败与范富新政的昙花一现。


这一晚,赵祯无眠。


辗转反侧许久后,他不由得翻阅起那两个竹筐中的文书。


……


翌日,君臣会议继续。


王安石、司马光向赵祯详细汇报了齐州变法取得的成果。


其中,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六大变法条例的优缺特点也都尽数道尽。


一言以蔽之。


“摧豪强,抑兼并,使得国库充盈,百姓无贫。”


这些法策一旦全宋施行,定然会遭到很多豪强士族的反对。


到时能否坚持到底,就完全看赵祯的意志了。


此外。


王安石和司马光还提出了惟才取士、海外贸易、练兵强兵等多项举措。


赵祯皆记在心中。


接下来的几日,赵祯一步都未曾踏出齐州城州衙。


在与王安石和司马光深度交谈后,他愈发觉得当下朝堂的士大夫官员们过于因循守旧,苟且度日。


大宋朝堂绝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也不能是这个样子。


……


十月初十。


距离赵祯计划返京还有两日。


近黄昏。


赵祯将欧阳修、苏良、司马光、王安石四人召入他的临时书房内。


苏良四人都清楚。


官家这几日听了诸多变法策略,而今即将返京,该是表态的时候了。


众人坐下后,赵祯面带笑容,望了望一旁的两个竹筐道:“竹筐内的文书,朕已看有近半,返京途中将接着看。”


随即。


赵祯坐直身子,看向王安石与司马光。


“一国之变法,难有完全之策,朕以为齐州变法完全适用于全宋变法,个别策略之害处,根据各地实情调整即可。”


“明年年初,朕将下诏在全宋境内施行变法之策,去我朝积贫积弱之态,先抑兼并,摧豪强,行青苗法等六策,继而强兵,待国库充盈,百姓无贫,吏治清明之时,必复汉唐旧境!”


听到此话,苏良四人的眼睛不由得都亮了。


他们知晓全宋变法势在必行,但听到官家亲口说出,尤其是完全认可了齐州变法,自是难掩心中欣喜。


这一日,他们都等太久了。


随即,赵祯又看向欧阳修。


“裁官,非不可行,然当下却不可行,给朕一些时间,朕会给所有愿意做事的官员们一个理想的朝堂氛围。”


欧阳修重重点头,心情激动。


紧接着。


赵祯又望向苏良。


“景明所问,朕欲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还是欲与百姓共治天下,朕现在给你答案。”


“朕欲与可富国富民强兵者,共治天下,非此类者,朕自有果决处理之法,日后,朝廷必不养无用无功之人。”


苏良重重拱手,赵祯的这个答案,让其甚是满意。


这趟齐州之行,实在是太值得了。


赵祯接着说道:“明年之变法,朕欲为先锋,朝堂反对之声,由朕挡之,民间所生乱象,由朕治之。日后,朕在百姓口中或后世史家,是贤是昏,朕皆问心无愧,望四位与朕皆倾力而为!”


听到此话,苏良四人直接站了起来,齐齐拱手。


自古以来,所有变法,皆是臣在前而君在后。


而今赵祯主动站出,愿总领一切,已具圣君担当,此举将会为变法减少甚多麻烦。


这时,赵祯看向一旁的张茂则。


后者立即会意,将四份文书分发至四人手中。


“此乃朕之手诏,今日之言,皆在诏上,若日后朕之行事有违诏上之言,四位可持诏上谏!”


此话一出,欧阳修、苏良、王安石、司马光都纷纷泪目。


这相当于赵祯对四人许下了一个承诺:待变法起,绝不会半途而废。


能遇到这样的好皇帝,也是他们作为臣子的福分。


不拼命干,如何能对得起这份厚待。


苏良更是激动地哽咽起来。


这几年,他没少在赵祯面前吹圣君之风,而今官家终于支棱起来了。


有书生常言,大宋之元气在台谏。


但苏良非常清楚,大宋的元气乃是官家,一旦官家支棱起来,大宋距离国富民强便不远了。


……


当晚,聊完正事后。


心情激动的苏良提着两坛酒又找到司马光和王安石。二人以茶陪之,与苏良足足畅聊到后半夜,然后直接同塌而眠,沉沉睡去。


十月十二日,清晨。


赵祯一行离开齐州城,开始返京。


赵祯离开前,拍了拍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肩膀,郑重地说了一句:朕在汴京城等你们。


二人明年的舞台将在汴京,准确来讲,是在全宋。


……


十月二十日,午后。


赵祯一行回到了汴京城。


苏良思妻、思子心切,本打算准备回御史台打个招呼,再回家。


哪曾想,他与欧阳修刚行至御史台前,便见以唐介为首的御史们还有隔壁谏院的谏官们,手拿奏疏,挺着胸膛正朝着禁中奔去。


看这架势,俨然是要合班论谏。


唐介看到欧阳修和苏良,不由得大喜,道:“永叔、景明,你们回来的正好,我们听闻官家归来,正要准备去垂拱殿弹劾陈执中,同去!同去!”


“陈相有何过错,竟引得大家合班弹劾?”苏良一脸疑惑。


“伱自己看。”


唐介将手中的弹劾奏疏递给苏良,而一旁的谏院左司谏何郯将弹劾奏疏递给了欧阳修。


苏良与欧阳修看完弹劾奏疏,不由得明白了。


就在昨日,民间传出一条消息。


陈执中府内惊现巨大丑闻,一名婢女被体罚致死,两名婢女被殴打后自缢身亡。


有人说,是陈执中施以杖刑;有人说,是陈执中最宠爱的小妾张氏动的手。


此事涉及当朝首相,台谏又有风闻言事之权,自然要将此事迅速告知官家,以防陈执中从中做手脚而伪证清白。


欧阳修看完后,笑着道:“同去!同去!”


此时,官家正欲施展政治抱负,陈执中家中传出如此丑闻,必将遭受重罚。


就在众台谏官再欲前行之时,苏良开口道:“我建议大家先回去。”


台谏官们同时看向苏良。


何郯更是疑惑地问道:“景明,陈相之才,远不足为相,而今找到机会,你为何劝大家回去?”


众台谏官都知晓,苏良对陈执中也有诸多不满。


苏良拿着唐介的弹劾奏疏念道:“家声狼藉,伤害无辜,仗首相权而立私门之威,有失大臣之体……”


“诸位的弹劾理由是不是皆是这些?”


众台谏官点了点头,不明白苏良到底要说什么。


“此等弹劾,不足以使其罢相。我建议大家再捋一捋,比如政绩上乏善可陈,总以个人喜好选贤等等,这些问题最好能汇总到一块儿,然后反馈给官家才有效果!”


苏良的弹劾原则是:不击则已,若击必将是重击。


“哈哈,景明,还是你坏啊,我等这就回去重写!”唐介不由得笑出声来。


众台谏官也不由得恍然,纷纷露出笑脸。


陈执中以“从龙之功”任相以来,地位甚是稳固,若没有足够的理由,很难将其从位置上拽下来。


而今,正是大好时机,苏良岂能放过。


陈执中为相三年,政事搞得一塌糊涂,台谏官们找出其五六条大过失,完全没有问题。


陈执中纵妾杀婢之事乃是史实,但不在庆历八年发生,因本书将其提前罢相,故而将此事前置,且进行一系列加工,望周知。另,临近月底,求月票,感谢诸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