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181章:张尧佐VS包希仁,选朝臣还是选美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七月初十。


天气愈加炎热。


汴京城各个衙门皆置上了冰盆消暑。


御史台,台院。


一方近五十平的房间内。


苏良独坐其中,望着邸报咂嘴道:“这两位相公还真是擅于揣摩圣意,专挑官家喜欢听的上奏。”


陈执中与夏竦上奏,称张美人贤良淑德,更有诞下皇子之功,建议进为贵妃。


这已经是二人第三次上此奏疏。


丁度、张方平、吴育、欧阳修、包拯等人,一直以来都反对赵祯独宠张美人。


赵祯若亲自张口提出晋升张美人,丁度等人大概率还会反对。


但由两府的主官率先提出,赵祯便可以就坡下驴,不至于那么尬尴。


苏良预料,今年年内,张美人必然会晋升为贵妃。


对此。


台谏官们已经不愿再发表什么意见了。


只要不迁升张尧佐,张美人即使成了贵妃也无关紧要。


当下。


曹皇后后宫之主的位置,稳如泰山,根本不是张美人凭借圣宠便能取而代之的。


而目前开封府推官张尧佐的日子并不好过。


包拯对下属官员极其严苛。


即使张尧佐有着外戚身份,资格较老,然公事一旦出错,包拯也是张口就训斥,毫不留情。


仅传到苏良耳朵里的,二人都至少争辩过三次了。


……


就在这时。


殿中侍御史范镇快步走了进来。


“景明,快快与我一同去中书省,张尧佐被包希仁揍了,二人正朝着中书方向去呢!”


“希仁兄揍了张尧佐?”苏良站起身来,摇头道:“我不信。”


苏良对包拯的性格脾气极为了解。


包拯擅长理辩。


在法令礼数上,自我要求极为严苛。


平时即使与其他官员吵起来,也基本不会爆粗口,更别提打人了。


更何况,张尧佐都已经六十有二了。


虽然身体看上去也算健朗,但真要挨上几拳几脚,真有可能被直接送走。


包拯不可能如此莽撞。


若是换作欧阳修,苏良还相信,但包拯殴打张尧佐,苏良完全不相信。


“我亲眼所见,二人都攥着拳头,怒气冲冲,那张尧佐的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脸上都是血呢!”


“什么?都见血了?”


苏良甚是诧异,当即与范镇朝着中书省走去。


与此同时。


唐介、欧阳修、丁度、夏竦等人听闻一脸是血的张尧佐与包拯一起去了中书省,都不由得也赶了过去。


……


中书省,政事堂。


当苏良看到张尧佐和包拯时,不由得傻了眼。


张尧佐头裹白色纱布,左脸上还有凝固的血迹,而在包拯的官服上,也有数点血痕。


二人都黑着脸,一言不发。


苏良一眼就看出了端倪。


此等伤情看上去不像是斗殴,除非包拯拿着一块石头砸在张尧佐的脑袋上。


但若这样,就是谋杀了。


刚走到门外的欧阳修远远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无比惊诧道:“这……这个张推官到底是做了什么恶,竟……竟然能将包希仁逼到动手,还见血了?”


在欧阳修眼里。


若包拯与张尧佐起争执,那断然是张尧佐的过错。


陈执中看到这一幕,气得面色发黑。


在当朝,还从未出现过官员脸上见血的情景。


实在是有辱斯文。


他当即令人将一些看热闹的官员驱逐,关上了政事堂的大门。


门内。


只剩下陈执中、吴育、张方平、文彦博、夏竦、丁度、欧阳修、唐介、范镇、苏良,外加包拯和张尧佐,共计十二人。


陈执中望向一直黑着脸的包拯和张尧佐。


“二位,到底发生了何事,怎么弄成了这副模样?”


包拯率先开口道:“诸位,我没动他一下,是他自己朝着桌角撞的。”


张尧佐面色铁青,眼睛里满是怒火。


“他确实没动我,但若不是他,我不可能去撞桌子!”


张尧佐气呼呼地说道:“我要弹劾知开封府包拯,他知法犯法,无视《宋刑统》,为报私仇而徇私,制造冤假错案,麻烦诸位相公与我一起,去官家面前理论!”


众人都听得一头雾水。


陈执中道:“张推官,你先将此事的来龙去脉讲一讲,待我们了解后,若不能处理,再去面见官家。”


张尧佐微微点头,当即讲了起来。


“三日前,太学生石布桐为向国子监太学博士许春急送一份讲义,在闹市纵马过快,撞倒了一名商贩,致其腿残。”


“石布桐乃是我的外甥,我便避了嫌,哪曾想他包拯在审案时,直接按照‘走车马伤人罪’中的‘故杀伤人罪’论处,判处石布桐流两千里,为期三年。”


“根据《宋刑统》,若有公事要速而走者,须轻惩。石布桐乃是为送讲义而纵马,怎能按照‘故杀伤人罪’论处,包拯不依《宋刑统》而判处重罪,实乃枉法之举。”


“此外,石布桐将在明年年初参加省试,我怀疑包拯乃是因与我不合而牵连到我外甥。我与其理论时,他竟声称《宋刑统》过于教条,不可全依之,老夫气不过才撞了桌角,开封府有此等冷血之官,实乃我大宋之不幸。”


……


待张尧佐讲完后,陈执中看向包拯。


“包学士,你可有什么要补充的?”


包拯从怀里拿出一份文书,道:“此为石布桐纵马案的结案文书,我可对里面的每一句话负责,诸位一看便知。”


当即,陈执中接过文书,先与夏竦看了起来。


看过之后,将其转交了其他人。


……


约半刻钟后。


在场的众人都阅览过了此结案文书,结案文书与张尧佐所言,相差甚大。


其一,石布桐已经不止一次在闹市纵马狂奔,此事许多百姓都可作证。


其二,石布桐是否为国子监太学博士许春急送讲义,存在争议,因为此事只有双方二人能证明,肇事现场,并无人发现讲义。


其三,石布桐将那名商贩撞倒后,没有立即勒马,反而急奔而去,延误了商贩治疗的最佳动机,导致那商贩很可能终生致残。


其四,国子监太学博士许春即使当时没有拿到讲义,对其讲学的影响亦不大。


基于这些原因。


包拯才给出了“流两千里,为期三年”的重惩。


此案唯一的争议点。


便是石布桐为国子监太学博士许春急送讲义是否为真。


但即使为真。


因其影响不大,石布桐仍不应在闹市纵马。


而张尧佐的逻辑是,石布桐乃是为了公事,为了公事做事出现事故,就应该轻罚。


这是《宋刑统》上明确记载的。


此外。


张尧佐认为包拯是为了报复他,才将他外甥重罚。


张尧佐家族中,当下最有出息的也就是这个外甥石布桐。


有人甚至称其有状元之姿。


若被判处流刑,就将失去参加省试的资格。


故而张尧佐在论辩不过包拯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怒而撞桌。


张尧佐显然有些心虚,又开口道:“我朝律法向来讲究疑罪从无,一份案件在可轻判或可严惩的情况下,定然会选择轻判。但包拯却选择了从严从重,此举合乎大宋法令吗?此等判罚,将会毁掉一名年轻人的一生!”


这时,欧阳修站了出来。


“我觉得包学士的判罚没有任何问题,你外甥是人,那位被致残的商贩便不是人了,即使送讲义为真,也非急事,有何值得狡辩的?”


欧阳修说话,向来干脆果断,没为张尧佐留半分情面。


“我附议!”


“我附议!”


“我附议!”


唐介、范镇、苏良同时站了出来,表示认可。


至于那几位相公,较为谨慎。


他们感觉此事确实有一点点需要商榷之处,故而都没有说话。


张尧佐瞪眼道:“哼,伱们这群台谏官皆是公报私仇,莫以为老夫怕了你们!”


这时,陈执中看向吴育。


众人当中,最为通晓大宋法令的。


除了包拯和张尧佐外,便是副相吴育。


吴育想了想,道:“此案量刑的尺度,确实有待商榷,我建议由大理寺和御史台复核,而后再下结论!”


吴育话音刚落。


张尧佐便扯着喉咙说道:“我不同意!御史台和大理寺皆是一丘之貉,根本无法主持正义,我建议将此事交给官家亲审!”


吴育看向张尧佐。


“张尧佐,你以为你是谁,大理寺和御史台乃是朝廷赋予的监察权力,你有何资格污蔑?”


“污蔑?你们这群支持包拯的人,全都是在结私党。睁着眼睛说瞎话,莫怪我将你们一并弹劾了!”


此刻的张尧佐,高高挺着胸膛。


就像一只斗鸡。


石布桐的仕途对当下的张家尤为重要。


这时,陈执中看向张尧佐。


“张推官,要不要先洗把脸再去见官家?”


张尧佐果断地摇了摇头,道:“不用,这是我遭受不公的见证!”


……


稍倾。


众人一起奔向垂拱殿。


赵祯见到张尧佐脸上的血痕,也不由得吓了一跳。


很快。


他便了解到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赵祯亦然觉得包拯的判罚没有任何问题。


但他有顾虑。


他非常清楚石布桐在张尧佐心中的地位。


若被判流放。


张尧佐真要想不开,那就糟糕了。


他不在乎张尧佐,却在乎张美人的感受,特别是拥有了龙子的张美人的感受。


张尧佐见赵祯面带迟疑,当即装起了可怜。


“官家,自臣拥有外戚这个身份后,朝中的士大夫官员皆对臣有偏见,而今更是因为这个偏见,要重惩我的外甥。臣心里苦啊!没想到兢兢业业换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


“要不……要不……臣死了算了!”


说罢,张尧佐便瞄着前方的柱子撞去。


依照当下张尧佐的力气,撞在柱子上根本无法将自己撞死,但却会引得官家对其产生巨大的怜悯。


苏良怎能让其得逞。


唰!


苏良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揽住了张尧佐的腰。


“放开我,你放开我!”别看张尧佐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但劲力十足,使得苏良浑身都起了汗。


直到赵祯摆手令两名士兵搀住了张尧佐,苏良才放了手。


赵祯面带难色,俨然又是动了怜悯之情。


此案若不严判,包拯等人绝对会闹;若严判了,张美人那里又将是一团糟。


赵祯很多次都觉得想要将家事和国事维持平衡,实在太难了。


苏良看向赵祯,见他又将心弱,不由得皱起眉头。


这是赵祯的软肋。


若不让其彻底改掉,以后必将会影响朝廷大事。


这次苏良不打算再为赵祯解决问题。


变法在即,赵祯不能再被这些儿女情长干预了。


他已经对这种乱七八糟的小事不耐烦了。


当即,苏良大步走出。


“官家,臣以为包学士的判罚,没有任何问题。情分怎能大于法理。褒姒一笑使周灭亡,罪不在褒姒而在周幽王。妲己惑君,罪不在妲己而在商纣王,女色哪有江山重要!”


“臣恳请维持原判!”苏良重重拱手,高声道。


此话直接将赵祯与亡国之君相比,直接令其他臣子听懵了。


此话是在告诉赵祯。


朝臣和美人只能选一个,而赵祯必须在此刻做出抉择。


在座的除了苏良还真没有人敢举出这种例子。


这时,欧阳修腰杆一挺,道:“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文彦博、唐介、范镇、等人皆心情激动。


没想到苏良一下子将这层君臣各自体面的窗户纸捅破了。


这对大宋而言乃是好事。


一旁的陈执中、夏竦都皆是一愣。


没想到苏良如此大胆,直接以周幽王、商纣王与赵祯相比。


但他们知晓。


苏良此举,不但无罪,反而还会受赏。


谁不想做忠臣呢?


当即,陈执中和夏竦也都拱手道:“官家,臣亦恳请维持原判!”


张尧佐一脸懵,他没想到自己突然就站在了所有臣子的对立面。


并且苏良将张美人也捎带上了,若张美人被赵祯嫌弃,他便彻底失势了。


这一瞬间,朝堂一下子安静下来。


群臣都担心赵祯会大发雷霆,


而赵祯坐在御座上,脸上火辣辣的。


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张美人与江山社稷比起来,微不足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