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095章:以齐州之变,掘天下之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入夜,凉风阵阵。


州衙茶室内。


苏良、王安石、司马光三人坐在一起。


志同道合者,最喜彻夜长谈。


苏良主动相约,司马光与王安石都甚是兴奋。


三人本打算去州衙后的竹林中秉烛夜谈,品茶、赏竹、观月。


聊至酣畅处,再写一首诗词或文章。


定能成一段佳话。


怎奈竹林内蚊虫实在太多,只能移到茶室中。


三人闲聊数句后。


苏良问道:“介甫、君实,在你们心中,齐州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为解决土地兼并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寻找一条可行之路,使得天下无反民,百姓安!”王安石脱口而出。


此乃是赵祯提出的要求。


苏良微微摇头。


司马光又说道:“令齐州成为天下人心向往之的富庶安定之地,使得天下各个州府,皆来习之。”


苏良再次摇头。


二人都疑惑地看向苏良。


苏良喝下一口茶水,道:“二位所言,是官家认定的齐州变法目的,而非我们的目的。”


“不一样吗?”二人疑惑地问道。


苏良第三次摇头。


“我先总述一下二位在齐州的变法之策,你们听一听有无问题?”


王安石和司马光同时挺起腰来,二人对苏良向来倾佩敬重。


“首先,行抑制土地兼并之策,根据田地数额设置不同税额,使得商人地主等富人阶级卖地,令佃户有田可种,减少剥削。同时,为避免富人生怨,为富人阶层降低商税,并提供各种利好政策,引得更多富人经商。”


“其次,为避免佃户无钱买田以及天灾风险的侵扰,施行青苗法,以低息贷为佃户们降低风险。”


“此套方法,对贫民佃户有利,对商人地主有利,对齐州的发展也有利。再加上兴科举,整顿吏治,开垦荒地等措施,又有朝廷的大力支持,只要没有战事和巨大的天灾,三年之后,齐州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对?”


“确实是这个思路。”王安石说道。


这个思路的最终形态,就是使得齐州有升府之资。


苏良接着说道:“我相信,依照二位的能力,令齐州三年升府,令齐州成为天下人心向往之的理想之地,都没有问题。”


“但这样还远远不够,如此做,天下还是只有一个齐州,而难以出现更多的齐州,此外,抑制土地兼并只是变法的其中一环而非全部。”


“恕我直言,我认为二位不是在齐州变法,而是在齐州当一个百姓拥护的父母官。这样的事情,我大宋有很多青年官员都能胜任。”


此话一出,有点伤人自尊心了。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以为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很多。


没想到在苏良的眼里,平平无奇,所做之事竟然与变法不沾边。


苏良正色道:“我认为,齐州变法的目的应该是以齐州之变,掘天下之变。”


“唯有使得官家和多数朝臣生起全宋变法之心,让他们认为齐州的变法策略在全国施展定能强宋富宋,齐州变法才算成功,否则,皆是失败!”


“二位虽身在齐州,但若把目光都放在齐州,所做之事便不是变法!”


“二位作为齐州变法的主将,不仅仅需令齐州富庶,还要在这块土地上不断尝试,比如尝试青苗法在其他地方是否依然可以完整施行,在冗官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施行青苗法,会不会因地方官员的怠政,导致百姓再次陷入债务中,以及如何为朝廷挣钱,如何为朝廷省钱,如何使得百姓富裕,如何使得官商免于勾结……”


“齐州自自治始,便不是齐州,而是我们大宋的缩影……”


此番话,一下子将二司马光和王安石镇住了。


二人根本没有想那么多。


此刻的二人,顿时觉得身上有千斤重担。


不过,他们觉得苏良所言甚是正确。


如果齐州变法不能够引来全宋变法,那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


“二位,莫要听信了我在朝堂上提出的‘先变一州,成则再变路,再成,则再变一国’的理论,那只是为了骗一骗那些守旧派们。”


随即,苏良看着面色严肃的二人,面露笑容。


“你们也别觉得只有伱们二人在扛着大宋朝前行,其实,在我眼中,从我将欧阳学士留在汴京城的那一刻,全宋变法便开始了!”


“我在朝堂上的任务,就是将那些无用之臣赶出朝堂,赶不出便熬死他,此外向官家不断传输变法的益处,然后令贤臣归朝。”


苏良所言的熬死之人,明显是夏竦;而贤臣,则是范仲淹、富弼等人。


“二位试想一番,三年之后,或许根本用不了三年,二位手握多条令官家愿意尝试的变法之策,而范公、富公等变法之士尽皆归朝,我大宋将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二位要做的,是我大宋变法的先锋官,你们蹚出的路,便是我大宋的变法之路!”


王安石和司马光听完这席话,不由得肃然起敬,连忙站起身朝着苏良拱手。


他们没想到苏良竟然有如此宏大的目标和布局。


而苏良将内心压抑许久的想法倾诉给了志同道合之人,心情也不由得舒畅许多。


自打他入京之后,便一直想着变法救宋。


为的是没有靖康之耻,没有偏安一隅,没有后世人称呼的犬宋、大怂,没有后续几百年的那么多奴性文化与制度……


“景明兄,今日之言,令介甫实感羞愧,真正为我大宋远谋者,唯景明兄耳,接下来,我知道该如何做了!”王安石郑重说道。


司马光也感叹道:“而今,君实才知何为大丈夫之志,这三年,我知晓该朝着哪个方向拼命了!”


……


在三人互换了许多想法后,最后聊起了范仲淹的《条陈十事》。


《条陈十事》虽然失败,但对新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聊,三人便很难停下来。


一直聊到东方露出鱼肚白,苏良才紧急喊停,三人都不由得打起哈欠,各自去休息了。


而此刻,房顶上还有一人。


不是别人,正是内侍张茂则,他看向东方即将升起的太阳,脸上不由得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