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 第369章 秦国囤粮我囤刀,秦国就是我粮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何看待?


跪着看!


长安犁的生产力已经超出了楚国君臣的想象极限!


但一时间御书房内却一片安静。


数息之后,大司农熊科方才沉声开口:“此乃耕作神物也!”


“若公子启所言不虚,此物将尤善于我楚地耕作。”


“若我大楚得此物,必能得良田无算,令得粮产暴增、人丁兴旺!”


“臣谏,派遣候者深入秦地,探查此犁详情,务必获得此犁的匠造之法!”


熊科知道为什么没人开口。


但他身为楚国大司农,执掌楚国一应农事,直言上谏是他的职责。


他更是楚国王室宗亲,他不能眼睁睁看着楚国落后于诸国!


景畴缓声开口:“长安犁轻便,所以更便于被运入山林。”


“长安犁占地较小,所以能于山间窄地耕作。”


“长安犁可由一牛一夫操持,可令得小股流民亦能开垦田亩。”


“且既然能为一牛一夫操持,那想来在没有耕牛的情况下也可以合三夫之力完成耕种,这对于难以获得耕牛的乱贼而言,更是大喜之事。”


景畴看向熊科,声音加重:“故而本官以为熊司农所言大谬也。”


“此物并非是尤善于我楚地耕作,而是尤善于云梦泽那等乱贼云集之地耕作!”


“若此物流入我大楚,我楚国可得利,但乱贼却得利更甚!”


屈禾认同颔首:“景司马所言不虚。”


“现下我楚国境内的诸多乱贼之所以不堪久战,便是因其无粮可食。”


“但若是这长安犁传入我大楚,必当被乱贼所用。”


“此犁有利,对于我大楚而言却是弊大于利!”


最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敌人。


屈景昭三族治奴数百载。


三百余年间,屈景昭三族压制了数千次中大规模的奴隶作乱。


纵观天下,屈景昭三族可以自豪的说:没有人比我们更懂奴隶!


嬴成蟜?


他蓄养过多少奴隶?


他杀死过多少奴隶?


他平定过多少次奴隶造反?


两辈子都没见过奴隶的人,他能比我们更懂奴隶?


嬴成蟜有心利用长安犁剑斩楚国的上层建筑。


但屈景昭三族连长安犁长什么样子都还不知道呢,就已经根据熊启的描述判断出了此物对于奴隶的意义!


此物对于奴隶主贵族而言,弊远远大于利!


他们是奴隶主贵族,他们不是资本家。


即便给予他们百倍的利益,他们也不愿卖出绞死自己的绳子!


熊科长身而起,手指北方怒声道:“景司马、屈太宰,你等眼中难道就只有我楚国内部的乱贼吗?”


“近些年间,秦国连战连捷,不断东进,吞魏灭韩。”


“便是我大楚都不得不割让了颍水以北的所有疆域。”


“若非秦国粮草不丰,去岁或许便是赵国灭亡之日!”


“大敌!”


“在侧!”


“而今,秦国获得了如此耕作利器,无须数年,秦国当无饥馑之忧,大可随意兴兵!”


“反观我大楚呢?”


“愈发倾颓!”


熊科面向楚王负刍肃然拱手:“我大楚若欲存,唯奋起!”


“若不奋起直追、得长安犁之技,则我大楚覆灭之日已可见矣!”


楚王负刍端坐高台,沉默无言。


景畴沉声呵斥:“危言耸听!尽是谬论!”


“若长安犁果真入楚,则楚地乱贼必大兴也。”


“甚至会有更多僮仆忤逆犯上,逃入山林,啸聚成军!”


“届时,我大楚内乱不休也!”


景畴肃然拱手:“臣谏,勿许长安犁流入大楚。”


“若胆敢有私运长安犁入楚者,夷三族!”


看着景畴和熊科针锋相对,楚王负刍面色沉凝。


在景畴和嬴成蟜看来,长安犁是斩向楚国上层建筑的一柄剑。


但在楚王负刍看来,这却是斩向他的一柄剑!


楚王负刍凭什么登基?楚王悍为何被杀?


原因皆在于楚国贵族们的支持!


而楚国贵族绝大多数都是奴隶主阶级!


对于奴隶主阶级而言,长安犁乃是致命的毒药。


可对于任何一名国君而言,长安犁却都是兴国的良方!


对于楚王负刍而言,也是如此。


楚国的主要势力集团是奴隶主还是大地主,对于楚王负刍而言不重要。


楚国能否强大兴盛,对于楚王负刍而言很重要!


嬴成蟜这一剑,斩破了楚王负刍与楚国贵族们的蜜月期。


让君王与奴隶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暴露无遗!


数息之后,楚王负刍方才缓声开口:“景爱卿言称长安犁于我大楚而言弊大于利,寡人深以为然。”


“然,熊爱卿所言亦乃事实。”


“暴秦如虎狼,更对我大楚觊觎已久。”


楚王负刍肃声道:“秦地广而人稀,制约秦国的缰绳始终是粮食和人口。”


“但若长安犁果真如公子启所言那般,只待长安犁于秦国推开,秦国的粮产至少可以暴涨数倍。”


“这既能保障秦国出征所需,又能支撑秦国蓄养更多人丁。”


“再过十余载,秦国人丁亦当倍增之!”


“暴秦得长安犁,如虎添翼也!”


“我大楚该当如何抗衡?”


楚王负刍两边都没得罪,直奔问题核心。


不引进长安犁?


可以。


但寡人不能坐视大楚倾颓!


昭岑拱手道:“大王所言甚是。”


“得长安犁,无须数岁,秦国粮产必当倍增。”


“这必当令得暴秦粮价大幅下降,我大楚便可低价从秦国购入大量粮食,以供养我大楚子民。”


熊科嗤声道:“明明可以用我大楚的土地耕种出更多粮食,却偏偏要斥巨资从秦国购入粮食?”


“令尹此策,实可谓荒诞至极!”


“且不说我大楚每岁需要为粮食付出多少钱财。”


“若是秦国不售与我大楚,我大楚该当何如?”


“君岂不闻‘齐纨鲁缟’之策耶?!”


在熊科看来,昭岑的脑子简直抽疯了!


将一国粮食寄托于敌国之手,这是何其可笑之事。


懂不懂经济战、贸易战和粮食战啊!


不懂就多去看两遍《管子》!


昭岑淡声道:“我大楚不取长安犁,天下各国亦会取长安犁。”


“秦国不售粮楚,各国却皆可售粮于楚。”


“只要天下粮产暴涨,我大楚得粮的代价就会变得愈发轻微。”


“本尹以为,我大楚地利不善耕种,却盛产铜铁矿藏。”


“与其利用长安犁艰难开垦,我大楚理应将精力放于锻造兵刃,努力备战,夺回失地!”


“且,这也是弱秦之策!”


昭岑面向楚王负刍拱手一礼,沉声解释:“臣以为,长安犁对于秦国而言亦是弊大于利。”


“秦之法,乃是弱民而导民向战。”


“然,长安犁却令得秦民无须得爵便可饱食,长此以往,秦民必定溺于安乐、丧失敢战之心!”


“我大楚向秦购买粮食,再将各类享乐之物售卖于秦,必可加重秦国子民的享乐之心。”


“秦因长安犁而好耕恶战,我大楚却可于此时磨刀霍霍。”


“待秦惫战,我大楚便可提兵北上,尽夺失地,再夺秦之粮!”


“如此,则大楚兴也!”


昭岑不只是在为了反对而反对。


秦军之所以悍勇,与秦国的律法、秦人的生活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贫困之际敢战善战的兵团、族群在衣食无忧、荣华富贵后就变成软脚虾、面团军的例子还少吗?


古往今来都数不胜数!


一旦秦民安安稳稳的种田也能吃饱喝足,还有多少秦民甘愿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拼富贵?


贫穷,是让人民甘于被剥削甚至主动要求被剥削的利器!


如果秦国的变法速度跟不上长安犁的推广速度,昭岑所言很可能会成为现实!


景畴等人双眼一亮,齐齐拱手:“臣附议!”


看着尽数附和的群臣,楚王负刍心中轻叹。


私之利,更甚于国之利。


大楚柱梁皆是此等人,大楚何以兴也!


一时间,楚王负刍突然有些理解楚王悍了。


楚王负刍面色不变的反问:“若秦于子民富足之前,主动兴兵,何如?”


“战争自会将增产的粮食消耗殆尽!”


“秦人的生活不会发生多大改变,唯一的变化只有秦国愈发持久的战事!”


楚王负刍一言点出了问题所在。


昭岑的这番推论放在推行儒家思想或黄老之术的国家或许有用。


但对秦国无用!


嬴政非守成之主,实乃雄主也!


嬴政绝对会让秦国的每一滴血液都涌向尖牙利爪,化作扑咬敌国的养料!


昭岑双眼微眯。


与自己的计策被推翻相比,更令他在意的是楚王负刍的态度!


楚王负刍话锋突然一转:“寡人以为,令尹此策乃是良策。”


“但寡人只取前策,不取后策。”


“我大楚不应该将希望寄托于秦国自行衰落上,而是应当趁此机会壮我大楚!”


“我大楚今岁便可往他国购粮,并依这批粮食大兴兵、灭内贼,收回云梦泽等乱贼云集之地。”


“同时征调青壮,以现有大城为中心不断对外修筑道路。”


“待到内贼尽除、道路平整,便引进长安犁!”


楚王负刍做出了让步。


先耗费钱财购买粮食,以节省楚国的青壮人力,再利用这些人力耗费几年时间平定云梦泽等乱贼聚集地,剿灭国内已有的作乱僮仆。


而后修筑道路,利用道路延伸各奴隶主的实际掌控范围,进一步压缩可供僮仆逃亡的空间。


在最大限度保障奴隶主利益之后,再行引进长安犁。


景畴却还是有些不满,拱手肃声道:“修筑道路耗时良久,且我大楚诸多深山皆难供大军通行。”


“依令尹之策,待到长安犁进入我大楚,定会有僮仆窃长安犁而遁山林!”


楚王负刍斩钉截铁的说:“那就让他们遁!”


“些许僮仆,无关痛痒。”


“寡人不能为了些许僮仆而令我大楚落后于他国!”


“诸位爱卿!”


楚王负刍长身而起,诚恳的说:“北望故韩!”


“今岁韩王安被毒杀,韩公子成战死,韩诸权贵或被杀或被流。”


“何其凄苦也!”


“难道诸位爱卿要令我大楚步故韩后尘吗!”


景畴还要上谏,昭岑却轻轻摇了摇头,肃然拱手:“大王英明!”


楚王负刍愿意为了权贵们的利益做出让步,那权贵们也理应给予楚王负刍以善意的回应,而不是咄咄逼人。


楚王负刍终究是楚王!


且楚王负刍说的没错。


楚国存在,他们这些权贵才能继续存在。


若楚国覆灭,他们这些权贵必当重蹈韩国权贵覆辙!


景畴等人对视一眼,沉吟片刻后也随之拱手:“大王英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