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 第279章 本君只是想消除文盲,不是要消灭文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斯颔首道:“上将军治军之能,本卿自是信任。”


“有上将军统军,必不会有不愿学者。”


“然,便是愿意学,却也不一定能学得会。”


“本卿昔日便有一同窗好友,夜以继日的苦读学习,却在学会文字之后便无能寸进,纵是以泪洗面却也无能为力。”


“人,各有别啊!”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有些人力能扛鼎、军略无双,但他就是不喜欢读书。


有些人匠艺高绝、巧思不断,但他却连字都学不会。


每个人都有所擅长也有所不擅长,学不会文字读不懂书却在其他方面大有能为的人,何其多也!


王翦眼睛一瞪:“弓箭易学否?骑马易学否?枪刺易学否?”


“皆不易也!”


“然身在军中,岂能不学?岂能不会?”


“李廷尉知人各有别,却不知军中治的就是此等有别之人!”


“一年正卒役,可令一没摸过剑的稚童成长为一名战士,自也可令一名不通文字之人认全九百个字!”


“一年戍卒役,可令一名战士成为精兵,自也可令一名通晓文字之人熟读《秦律》并懂得为官之道!”


在非战之年,大秦的正卒役除了维护地方治安、站岗巡逻之外,其主要任务就是让一名黔首从材官、轻车、骑士、楼船这四个基础职业中选择一个就职,并通过军事训练获得经验,提升技能。


射手发弩不中、御手不会驾车、骑士策马最劣者均会根据其考核成绩而受到轻则罚款、肉刑,重则充入先登营炮灰梯队的惩罚。


不止如此,负责督训的官吏和负责选募的家乡主官也会被牵连受罚!


王翦就是要将认字、读律也纳入到这个考核体系之中。


王翦面向嬴政一拱手:“依末将之见,只要对读书认字加以考核奖惩,我大秦军中将无有不认字、不识律、不知何以为官之卒!”


嬴成蟜嘴角微微抽搐:“上将军,不至于!”


“本君只是希望为我大秦储备官吏,而不是将不愿意学习的将士弄死!”


王翦是个稳到发苟的人。


王翦既然说能让军中没有不认字、不识律的士卒,那王翦就一定能做到!


因为所有不爱学习和学不会的士卒都得死!!!


可本君只是想利用军队推进教育、消除文盲。


本君不是要消灭文盲啊喂!


王翦理所当然的说:“若无奖惩之依,将士们何以抵死而学!”


嬴成蟜解释道:“莫要忘了本君此谏意欲何为。”


“本君令士卒们于军中学习,是为我大秦培养人才、储备官吏。”


“我大秦便是一统天下,所需之官也不过数万,何至于令全军数十万甚至百余万将士皆知为官之道!”


“故而本君以为,可以正、戍各一年为限,两年之内不能认得九百篆字者,方才行赀(zī)刑(罚款)。”


王翦砸了砸嘴:“两年学不会九百个字才行赀刑,不能熟读《秦律》、不懂为官之道不惩处?”


“其惩过轻也!”


嬴成蟜笑道:“明明身居高爵却因不识字、不懂律而不得为官。”


“这本就是重惩!”


想象一下,你出生入死多年终于可以入编上岸了。


而且一入编就可以直接从县令做起!


你的直系领导、直系领导的领导都是你的战友,有着过命的交情,未来的晋升通道可谓一帆风顺。


在拿到编制之前,伱只需要完成一套小学五年级的卷子即可!


结果,你不会做!


你只能回到老家做个空有田产钱财却无未来可言的小地主。


面对妻儿父母们期待的目光,面对孩子天真的询问,为了一些小事要低声下气的去求昔日下属帮忙。


你是什么心情?


这等事放在两千余年后都能让人崩溃,更遑论是在阶级分化更加明显且坚固的大秦了!


但好在你不是一考定终身。


你还可以再次入伍,再次获得学习和入编的机会。


当机会再次来临,你是否愿意去认全那九百个字,看懂那部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秦律》?


想想将士们的心情,王翦也笑了:“倒也是。”


“只要将这个道理说清楚,想来大多将士都会奋起学习。”


除非战时,否则秦人皆是十七岁入伍。


绝大多数黔首在这个年岁都已经当爹了。


他们都不再是不懂事的孩子,他们有着成熟的判断也很清楚人生的残酷。


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去争取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那这种人也不配为官!


李斯略略颔首:“长安君所言有理,是本卿低估了黔首的上进之心。”


“然,即便将士们尽数学会了文字、懂得了《秦律》,却也不能尽数为官,这岂非是在浪费法吏的精力?”


“识文认字便可观百家典籍,其思其想将不可控也。”


“心怀韬略却无法安置,此实乃动乱之源!”


不等嬴成蟜开口,魏缭便沉声道:“便是识文而不能为官之将士,其所学亦非浪费。”


“我大秦若传命天下,皆可将命文贴于城门,令黔首自观之。”


“我大秦若授新附之民以《秦律》,亦可直接将《秦律》发与黔首令黔首自观之。”


“将士们识文认字,便可看懂我大秦命令,而非是听当地豪强的随意曲解。”


“至于识文认字便可观百家典籍更是荒谬!”


“若其有资财可得百家典籍,无须军法吏教授亦可识文认字。”


“经军法吏教而识文者,又有多少余财去购诸多典籍?”


“故而本公以为,长安君之谏绝非动乱之源,实乃大治之根!”


魏缭入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军队进行改革。


让仅凭一腔血勇而胜的大秦将士们学会军略、阵法等先进的军事理念。


相较于教导一群不认字的将士,教导认字的将士们以军略阵法显然更为轻松。


嬴成蟜所谏的军校制度与魏缭的军队改革可谓相辅相成,甚至可以共生发展!


所以魏缭也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嬴成蟜身旁。


嬴成蟜紧跟着开口:“商君谏愚民。”


“然,愚民为何?”


“统一思想以驭民!”


“单纯压制黔首,令得黔首不认字、无法读书便是愚民吗?”


“大谬也!”


嬴成蟜沉声道:“本君以为,思想亦是战场,置之不理不可胜。”


“只因这片战场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唯有将我大秦的思想硬塞进所有黔首的脑子里,让黔首不得不一直围绕我大秦的思想去思考,而无暇思考其他思想,甚至无暇自我思考,方才是对黔首思想的全面占领。”


“方才是真正的驭民之术!”


嬴成蟜说的就是汉朝!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汉朝就形成了事实上的思想垄断,所有黔首能够接触到的书本皆经历过朝廷的筛选。


而若是想要封侯拜将、升官发财,更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学习儒家指定教材。


开民智的‘智’不一定仅指读书认字,愚民的‘愚’也不一定需要让黔首不识字!


李斯断然道:“莫说长安君此言对错与否,此举本就不可能做到!”


“莫说我大秦,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去数年如一日的教授黔首,将朝堂的思想尽数塞给所有黔首!”


“长安君太过异想天开!”


嬴成蟜笑了笑:“然,李廷尉无法否认本君所言。”


“待到他日我大秦国力昌盛,我大秦为何不能行此举?”


“便是现在,李廷尉依旧以为愚民便是令黔首不能读文乎?”


李斯很想诡辩以驳。


可相较于立足于外客立场为外客争取利益,李斯更在意的是嬴政的看法。


所以李斯只能无奈拱手:“本卿受教!”


“然,若欲大兴教化,其中所废资源颇多也!”


嬴成蟜解释道:“所以本君才令得不更爵之下的将士在军中学习,而大夫爵并以上者于军校学习。”


“于军中学习之际,无须另有任何花销,只需军法吏再辛劳一些,我大秦可赠肉食、粮食以慰军法吏之苦。”


“而高爵者来军校学习亦无须我大秦承担什么花销,由高爵者自付即可。”


“若是操作得当,我大秦或许还能从中有所收益!”


大夫爵每年有两百五十石的岁俸,其收入可谓不菲。


承担在校期间的开销对于他们而言算不上什么负担。


李斯却摇了摇头:“学习所需之费,非只饮食并法吏。”


“刻刀、竹简等物亦需良多。”


“钱粮可由有爵者之岁俸解之,然,刻刀、竹简从何而来?”


“便是可以钱粮购之,却亦需诸多人制之!”


“我大秦本就疲敝,实无力再抽出太多人力以制此物。”


嬴成蟜心一横:“此事交由本君负责!”


李斯微怔。


嬴成蟜的封地颇多,若嬴成蟜发封地之力,允许各食邑之民用竹简和刻刀交税,那嬴成蟜还真能担的起军校所需的各类资源!


但,若是嬴成蟜付出的如此之多,那这军校究竟是大秦的军校还是嬴成蟜的军校!


李斯正欲开口,嬴政却已颔首:“既然王弟有此担当,寡人怎能不允!”


“寡人为政至今亦深感我大秦官吏之匮乏。”


“为达寡人并诸位爱卿心中所愿,培养更多的官吏实乃势在必行之举。”


“军校之策,甚得寡人心意!”


“然,既是大夫以上者方可入军校学习,军校人数必定不多,无须于各郡开设。”


“故而寡人以为,仅于咸阳设立一处军校即可。”


嬴政如此言说,便是已经同意了军校之策,只是细节方面还需商讨。


嬴成蟜想了想,也拱手道:“王兄所言甚是。”


嬴政欣然而笑:“传寡人令!”


“令将作少府于渭水河畔修筑大秦军校。”


“擢长安君公子成蟜为军校令,秩两千石。”


“令长安君公子成蟜尽快拟定军校之制,上呈朝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