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888章 来自大洋彼岸的压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像这种涉及到多方参与的项目,即便几家公司之间有着颇为特殊的关系,要想正式开始,也势必少不了一番扯皮。


但在达索的推波助澜之下,相关消息,或者说是传闻,还是很快被故意“泄露”给了华夏方面。


毕竟,合作嘛。


一方有情,另一方也得有意才行。


于是,在常浩南回到京城之后,甚至还没来得及抽时间找侯询院士和霍鹏华聊起“光波束形成网络”构想的可行性,就在一次例行找丁高恒的工作汇报中被告知了这件事。


“前视地形绘制与自动避障系统……”


“全天候地面形貌观察与目标标记系统……”


“衍射式抬头显示系统……”


“……”


“17种全新的可选传感器,在最低至零能见度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保障飞机正常起降和飞行……”


这资料上面的内容看得常浩南有点挠头:


“听上去达索准备设计的好像不是一架公务机,而是一架战术轰炸机……”


有些客机或者运输机确实也有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运作的需求,但一般情况下,这种飞机正常飞行时所处的高度是不会涉及到雨雪雾这些天气现象的,也不会有什么障碍物。


所以只需要考虑速度相对较低的起降过程即可。


解决方案也比较简单,像是NH90,还有某些型号的伊尔76就会在机鼻下方装一个多通道的红外/可见光摄像头,给驾驶员观察一下跑道的基本情况就完事了。


而达索这套配置在“公务机”上面的东西,功能齐全到了可以支持飞机在夜里进行低空飞行,或是在几千米的高度上观察地面情况。


隔壁苏34的同款功能了属于是。


而且因为是以外挂吊舱的形式实现,视野相比苏34上面那套固定视场的普拉坦系统还要更好……


而当他又翻页,看到了更详细的介绍之后,更是直接就绷不住了:


“这T……不就是个达摩克利斯瞄准吊舱吗?”


差点爆出粗口。


“还有个低空导航吊舱?”


“我都不知道法国人还有这么个型号……”


“好嘛……允许飞机在100米以下、低能见度条件下低空飞行,这可真是太公务了……”


显然,在不要脸这方面,常浩南道行尚浅,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丁高恒点了点头:


“公务机本来也只是稍微遮掩一下的幌子而已……法国人应该是想在阵风项目上跟我们维持更深入的合作,所以拿这些东西做诱饵……做筹码。”


毕竟是五大体面人之二。


有些事情,哪怕全世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面子上也还是得过得去。


一個北约国家和华夏搞这种级别的军事技术合作,要是完全公开,那简直是骑在北约老大的头上抽耳光。


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不行。


这时候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对大家都有好处——


华夏现在都已经是WTO国家了,那我们从全球化精神出发,搞一搞民用技术合作,总没什么好指责的吧?


……


“还是你们资本主义会玩啊……”


良久之后,常浩南把材料放回到丁高恒的办公桌上,用自愧不如的语气感叹道。


这一声感慨,不仅是对于眼前的合作邀请。


也是对于重生前的一些记忆。


很难想象,90年代致力于实现欧洲一体化、2003年还站出来公开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法国和德国,在随后的短短20年里就光速滑跪,几乎完全失去了自主性。


包括华夏在内,很多国家都曾寄托过期望的“联欧制美”自然也就没了下文。


而这一世,虽然欧元的汇率要强势得多,至少相比美元从未跌破1.0关口,但显然也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


独立自主和对外合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看完了?”


丁高恒抬头看向常浩南:


“说说你的想法吧……”


这种情况下,肯定要先表态。


因此,常浩南当即回答道:


“我们全力支持上级决定!”


丁高恒轻轻一笑,伸出两根手指敲了敲桌面:


“这个合作,之前一直都是你们唱主角。”


“所以,是否要进一步深化,也是以你们的态度为主。”


这就要征求意见了。


常浩南也不再绕圈子:


“对方的条件……还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昼夜激光瞄准吊舱,正好是我们装备体系里面比较紧缺的技术,现在光靠电视制导和雷达制导弹药不是个长久的办法。”


“所以如果他们开出来的要求不是很过分的话,我还是倾向于继续合作。”


在这条时间线上,华夏并未引入苏30MKK和苏30MKK2两个型号,也就没有接触到俄制的“游隼E”激光瞄准吊舱。


虽然进口了一部分KAB500L/KAB1500L作为测试,但目标瞄准部分却只能由地面侦察单位的激光目标指示器来完成。


不光是不够灵活,而且也难以对远离前线,乃至敌后的目标进行指示。


所以目前占据制导弹药绝对主力的,还是KAB500KR和KAB1500KR两种电视制导武器。


在开放了总线接口以后,可以直接挂在歼轰7A上面。


而且话也说回来,就算能拿到游隼E,其性能也着实一般。


甚至后来俄军自己都引进了法制的达摩克利斯吊舱。


出口的苏30系列更是几乎将其作为标配。


这么一看,倒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详细的条件,我估计他们自己也还没扯皮出个结果。”


丁高恒无奈地摇了摇头:


“目前他们透露过来的消息,主要是希望能派出更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M88发动机的升级工作里面。”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倒是好说。”


常浩南几乎不假思索地表示同意:


“M88的完善和改进工作是由涡扇10的副总师,刘永全同志负责。”


“永全同志的能力么……恰好到处,既能让法国人见识到一些新东西,但又见识不到太多……就当是给他练练手了。”


这个描述让丁高恒不禁露出了笑容:


“那这件事,就原则上予以通过了。”


“风水轮流转,想不到咱们也能有指导外国人设计发动机的一天……”


他说着拿起一支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了些什么。


原本,今天的话题到这里也就该结束了。


但常浩南正准备起身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另一件事。


于是又坐了回去:


“丁主任,我记得去年10月份那会,栾文杰栾局长说有一个海洋资源卫星的项目,等硬件研发阶段结束之后,需要适配新的星载数据处理算法。”


“但是这小半年都过去了,他好像一直没联系我?”


“你说海洋一号是吧?”


丁高恒放下笔,刚刚面露喜悦的表情微微一沉:


“硬件的研发过程受到了一些阻力,几个水文相关传感器需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订购,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取消了。”


“现在只有10色海洋水色扫描仪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国产,其他的暂时没有国内的替代方案,所以航天五院那边正在尝试寻找其它供应商,耽误了一些时间。”


显然,这里面的“各种原因”,只是借口。


真正的理由肯定还是有人从中作梗。


“海洋监视卫星,确实还是太敏感了。”


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丁高恒上半身靠在椅背上,继续说道:


“美国人在这方面跟苏联斗了几十年,很难轻易瞒过他们。”


单单一颗海洋一号自然不可能形成什么巨大威胁。


但如果把它视为华夏海洋监测体系的起点,那对方的警惕心理就不难理解了。


“看起来,我们这位老朋友的儿子,对我们似乎不太友好啊……”


常浩南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玩笑的意味,倒是听不出太大的压力。


毕竟这些剧情他都经历过一遍。


而且,这一世因为华夏本身发展水平提高,加上欧盟的制约能力更强,美国人的动作已经算是收敛很多了。


“没办法,战略性对手嘛。”


或许是受到常浩南的态度感染,丁高恒的神态也放松了不少:


“今年……其实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对面的动作就非常频繁。不只是在科技领域,你像是农业,还有金融上,这属于咱们历来薄弱的地方,都算是吃了些亏。”


“也算是在预料之中吧。”


常浩南轻轻揉了揉额角,回答道:


“加入WTO,本身就是机遇挑战并存,要是好处全让咱们给占了,那从一开始恐怕就加不进去。”


“这倒也是……”


丁高恒点点头,算是同意常浩南的看法:


“另外,从上个月开始,美军的侦察机对我周边地区的试探频率也在不断提高,好在海空军应对得当,处理的都还算妥善……”


听到这里,常浩南突然转过头,看了看墙上的日历。


2001年3月29日。


实际上,考虑到现在人民军队航空兵的装备水平跟上一世的2001年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并不一定真的会发生什么。


不过,他的心情还是比较复杂的。


一方面是难免有些担心。


另一方面,倒也有些庆幸。


来自太平洋对岸恰到好处的压力,说明时间线还没有完全脱离掌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