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828章 来自沪飞的邀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栗亚波的行动力,确实没的说。


常浩南在给他部署过任务之后,便例行去盛京出了趟差——


现在涡扇10A/B两个型号都已经进入装机试飞阶段,如果这十几台小批领先使用的正样机不出问题,那接下来就是设计定型了。


相应地,从用户端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比过去成倍提高。


这些一手数据,即便其中没有异常,对于航发研制来说也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所以,常浩南最近半年去盛京的频率明显提高了不少。


至少不再是长期遥控指挥的状态了。


而当一周之后,他从606所返回京航大学的时候,栗亚波在第一时间就把已经做完的方案交了上来……


半个小时后。


“这些……都是你一个人做的?”


常浩南一边翻阅着报告的最后几页内容,一边语气平淡地问道。


不过,这副样子他特地装出来的。


毕竟在学生面前,还是得保持一点高深莫测的形象。


但实际上,栗亚波交上来的这份东西,可以说充满了惊喜。


除了正常的开题报告内容,以及他之前要求加在后面的所需设备和材料清单以外,对方还给清单中的每一项都列出了两到三个不同品牌的类似型号作为备选。


甚至,还以附录的形式补充了包括性能、价格、交付周期甚至供货风险在内的诸多详细信息。


可以说,哪怕一個中型企业的首席采购官或是采购经理人,在编列计划这方面也很难做得更好了。


当然,上面两个岗位更看重的是渠道管控的能力,不是弄份计划书就完事了。


但那都属于后话。


一个并没有特殊资源傍身的本科生,能做到这样,已经完全超出了常浩南的预期。


“有些外国厂家的联系方式,还有写商务邮件的格式这些,找学这方面的同学问过,剩下都是我自己弄的。”


栗亚波回答道:


“其实我一开始没准备做后面这些,但是开题报告和设备清单写完之后,我来办公室好几次都没找到您,所以就想着反正也是闲着,干脆提前做些准备。”


“哦……我前些天在外面出差。”


常浩南说着从显示器下面的杂物盒里掏出一张名片,交给对方:


“以后你再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打我手机就行。”


这还是他之前刚到航空动力集团上任时,办公室综合处给批量印制的。


但常浩南实在是没什么社交场合,所以到现在快一年了也没发出去几张。


“谢谢老师。”


栗亚波双手接过,收到口袋里。


一段小插曲过后,常浩南重新把注意力投回到桌上的报告。


他指着其中写有德国西格里SGL集团和美国赫氏集团的一栏:


“跟这些国外公司,也是你本人联系的么?”


这两家是全球四大碳基复合材料生产企业之二,属于业内龙头企业,栗亚波要是能以个人身份直接跟对方取得联系,也是有点手段的。


后者凑上前来,看了一眼常浩南所指的部分:


“是的,我的英语水平还行,所以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发邮件,都能应付。”


显然,他理解错了意思。


以为是自家导师在询问他沟通时的语言问题。


“我不是说英语水平。”


常浩南摆摆手:


“据我所知SGL和赫氏都没有一般的消费者业务,你直接打电话,他们就回复你了?”


这份表格里面有两家公司的详细产品序列,包括牌号、对应的性能以及价格,内容还是挺详细的。


“一开始确实不行。”


栗亚波有些不好意思回答道:


“不过后来我自称是火炬集团的采购经理人,又从同学那学了几句专业点的商务英语,SGL和赫氏集团就把产品目录发给我了。”


“但是东丽和帝人说必须要有集团出具的什么证明,反正是挺麻烦,再加上我和对面日本人的英语实在是说不到一块去,最后考虑反正已经联系到两家了,就没再管那边。”


“……”


常浩南听罢,略带无奈地笑出了声:


“你这脑子还真是活络……”


以前都是他拉虎皮扯大旗,虚张声势吓唬别人。


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能成为被扯出来吓唬人的那个。


而且,就连他都没想到,火炬集团这个名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能有这么高。


以至于对面甚至都没考虑,为什么一个软件起家的公司突然要买碳纤维……


至于另外两家……


倒也未必是针对火炬集团。


大概率是属于日企的经典死板操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嘿嘿……”


栗亚波抓了抓头发:


“我主要是想着,我是咱们火炬实验室的人,火炬实验室又是火炬集团和咱们学校联合成立的实验室,那这么算下来,我至少也应该算半个火炬集团的员工……四舍五入就是一个……”


常浩南露出不忍直视的表情,然后摆了摆手示意这方面问题不大,可以不用深究。


“你等会把这个给柳晨晨老师送过去,让她跟学校那边报备一下,然后就可以准备下订单了。”


这就是火炬实验室的特殊之处了。


即便是这种大六位数级别的开销,也是走的报备-年审流程,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先花钱,到年末再进行集中审核。


要是换个地方,就栗亚波表格里列的这些东西,还涉及到使用外汇,估计明年能批下来都算快的。


“那我这几天先用目前手头有的东西练练手,等设备到位之后就正式开始?”


栗亚波显然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


就像是每个刚进实验室而又有科研梦想的萌新研究生那样。


只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因为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方向选择错误、客观条件不足、运气太差或者导师不当人等原因,没能在科研这条路上持续走下去。


而栗亚波的条件,显然要好得多。


常浩南看着对方跃跃欲试的样子,突然觉得这样一个上进心很足的学生,自己有必要带他去见见世面。


“先不急。”


他把桌上的表格,推到栗亚波面前:


“你从镐飞接的那个项目,最开始是准备给C808客机造发动机短舱是吧?”


“对。”


后者点了点头。


“见过那个飞机么?”


“这个……”


栗亚波犹豫了一下:


“在镐飞见过照片,感觉圆滚滚的,跟以前见过的客机不太一样。”


图334虽然是百座级支线客机,但机体直径是干线客机的级别,视觉效果确实比较短粗。


不过这也是它的主要竞争力之一。


“没见过真的?”


常浩南上半身靠在椅背上,用轻松的语气问道。


“没有。”


镐飞集团虽然负责C808的一部分零部件制造,但毕竟不涉及机体结构件和总装环节,所以根本看不出个飞机的样子来。


“那好。”


常浩南拉开抽屉,取出了一个印刷精美的信封。


上面印着一架红白黄三色涂装,正腾空起飞的C808客机。


“过两天,沪飞集团邀请我去参加C808客机完成取证试飞的庆祝仪式,到时候伱跟我一起去一趟,见识一下咱们的国产客机!”


栗亚波的表情先是呆滞,继而变为惊讶,紧接着又转化为狂喜,


直接表演了一个无道具变脸。


“真……真的?”


会在上大学的时候选到航空专业,并且经过四年之后还坚定在这条路上继续读研的,多少都有点情怀,或者至少是兴趣加成在里面。


而C808作为华夏第一种完成取证的喷气式客机,情怀值和纪念意义双双拉满。


绝对是见证历史的机会。


“当然。”


常浩南示意了一下桌上的信封:


“里面是一张登机参观的邀请券。”


栗亚波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快的速度拿起信封,朝里面看了看。


然后才想起什么似地重新抬起头:


“那老师,这个给我的话,您……”


常浩南笑着从抽屉里又拿出了好几份一样的信封:


“沪飞怎么可能只给我一份邀请,这里还有多得很嘞……”


他说着在栗亚波面前展示了一下:


“只不过跟我比较熟的人基本上都收到了,所以除了你以外,也实在送不出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