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818章 两种证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归说闹归闹,佩雷尔曼本人虽然理解,但并不喜欢这种夸张的排场。


或许这也是他在证明了庞加莱猜想之后选择就此隐退的原因之一。


所以,最后还是把这几十号人给遣散了。


只留下身份地位够高,确实不好赶走的几位。


在这些人里面,佩雷尔曼只跟田纲有过一面之缘,至于剩下几位,确实是没什么印象。


因此在常浩南介绍过之后,也只是分别打了个招呼,便跟车上下来的其余几人一起向酒店大厅走去。


倒不是说华夏这功夫连第三个有名有姓、上过知名数学期刊的学者都找不出来——华夏的理论数学领域虽然矬了一点,但还不至于这么寒碜。


主要是今天在这的,要么是微分几何领域的研究人员,要么就是几个数学专业较强的学院或学校领导。


这些人里面。确实没有太出名的。


而其它不相干研究方向的学者,或许会来听个讲座,但肯定不至于凑这种热闹。


所以才有了这個比较尴尬的场面——


当然,尴尬的肯定不是常浩南和佩雷尔曼。


“对了,田教授。”


或许是为了缓和一下气氛,有人突然对旁边的田纲问道:


“我记得按照安排,佩雷尔曼教授的报告会应该是安排在明天上午,那你那边……”


这个问题多少有点不合时宜,现场的气氛也并没有真的缓和下来。


田纲看着那边一行人逐渐远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没办法,跟这位撞了车,只能推迟几天了。”


要说郁闷,那他肯定是郁闷的。


准备这么长时间,结果最后被一个根本不以数学见长的学校给抢了风头,这你找谁说理去?


不过他倒也不至于一点办法没有。


至少在这个时候,佩雷尔曼还不能算是影响力最顶尖的那批数学家。


毕竟他还没拿菲尔兹奖呢。


所以,田纲的思路也很明确,利用自己的人脉,想办法请一位级别更高的大佬就是了。


想到这里,他便已经开始在脑海中筛选起合适又有可能的人选来……


……


佩雷尔曼的来访早在年初就已经开始宣传了,因此到了安排讲座的这天,现场在正式开始前一个多小时就已经座无虚席。


除了教授和研究员们以外,其实还有很多都是学生。


有些是数学专业,真的想要来听点东西。


还有些纯粹就是凑个热闹。


阶梯教室最前端,巨大的幕布上,正显示着今天的标题——


《约化体积和非局部坍缩定理》


以及在稍微靠下一点的位置,注明了本场讲座的邀请人:


常浩南教授。


“常浩南……是去年证明出那个常氏引理的常浩南么?”


后排位置,一名学生模样的听众小声询问旁边的同伴。


显然,这个名字在数学界还不像在航空界那样声名显赫。


“应该是了,我记得常氏引理恰好也是微分几何领域的成果,跟佩雷尔曼的研究方向很接近……”


旁边的同伴回答道:


“而且咱们国家研究这个领域的学者本来就少,不太可能有两个同样姓氏的人……”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在关注今天这个讲座的题目。


倒不是说常浩南不重要。


而是说……


“田教授,这个非局部坍缩定理,恕我孤陋寡闻,是微分几何领域的最新成果?”


坐在田纲旁边的另一名教授微皱着眉头问道。


他觉得就算华夏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不算高,但应该也不至于连别人的成果都看不懂。


然而今天连主讲人都还没看见,就直接怀疑人生了——


何止是成果,这怎么连标题都看不懂了?


但田纲也是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


“非局部坍缩是个很常见的概念,但定理……”


显然,他也没听过。


但作为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进行过45分钟报告的学者,他在见识方面还是要丰富不少的:


“不过,据说佩雷尔曼有个很怪异的习惯,他有时候会把自己的成果不通过任何期刊,直接公布出来。”


“还有这种人?”


旁边的教授直接就惊了:


“也就是说,这有可能又是一项新的成果?”


“嗯……有可能。”


田刚点了点头:


“不过严格来说,在经过数学界广泛认可之前,任何成果都不能被称作定理……”


话虽如此,但旁边几乎所有听到这段对话的人都齐刷刷地做出了同样的动作。


拿出本子。


翻开。


掏出笔。


准备记录。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在忙着向周围借纸笔,所以反应慢了几拍……


实际上,也不能怪他们在这种场合不带笔。


这种讲座,不管国内国外,本身的学术价值其实不高。


毕竟大多数情况下,讲的都是自己已经发表过的内容。


而这些内容,该看的人也早就看过。


所以核心还是看站在台上的人影响力如何。


只是今天遇到了这么个异类而已。


就在台下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今天讲座的内容时,换上一身整洁西装的佩雷尔曼终于登场了。


但他的第一句话,却并没有提到自己:


“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都已经看过常浩南教授发表在去年12月数学年刊上的那篇论文。”


他的英语仍然带着奇特的腔调和颤音,但明显刻意降低了语速,以保证绝大多数人能够听得懂。


因此,这句话结束,所有人的目光反而转向了第一排最靠边上的位置。


常浩南正坐在那里。


他之前就知道佩雷尔曼今天讲座的标题,尽管不知道内容,但考虑到非局部坍缩定理本就是对方和自己通过邮件讨论过的内容,所以对于自己的名字被提到也算是早有心理准备。


面对上百道目光,常浩南只是稍稍转过身,微笑着点了点头。


“在常氏定理的基础上,我发现了另外一个规律。”


佩雷尔曼转过身,把几面黑板分别拉到身边。


对于数学家们来说,哪怕有PPT和投影仪,他们很多时候也会更喜欢黑板或者纸笔这类传统工具。


“接下来,我将向你们演示,如何给出特定高阶流形上的局部内射半径。”


说完,他开始在黑板上奋笔疾书。


“令g(ij)是M上的完备流形,且满足g(ij)/γ=2R(ij)……”


而旁边的秘书也开始跟着他的步骤,不断给PPT翻页……


一个半小时。


整整一个半小时。


佩雷尔曼讲的如痴如醉。


台下的观众则听得欲仙欲死。


高阶流形上的里奇流本就极为抽象,再加上常浩南的论文见刊到现在本来也没多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佩雷尔曼一样看懂之后马上就灵活运用。


因此,除了早就看过这个思路的常浩南以外,基本都没听懂。


包括田纲在内。


不过他比其他人还要好一些,至少思路勉强跟上了一些。


当然,对于理论数学来说,这也没什么不正常的。


毕竟是个新的定理,别说是个讲座,哪怕是篇论文,都得看上几天甚至几个月功夫呢。


所以,大家也都已经奋笔疾书地把佩雷尔曼的证明过程给记了下来。


回去慢慢看嘛。


不管怎么说,他们今天至少都见证了一次历史。


不亏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


佩雷尔曼转过身,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黑板擦。


紧接着,回到了黑板前面。


台下所有人顿时掀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佩雷尔曼做了个深呼吸。


然后。


“唰——”


把自己已经写好的内容给擦了。


“我刚刚这个证法,是错误的示范。”


常浩南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原来“倒吸一口冷气”真的会发出声音。


他突然有点心疼今天这几百号听众了。


“当然,并不是说这个证法本身是错误的。”


佩雷尔曼的下一句话总算让已经快要心脏停跳的听众们缓过来了些许。


“只是,在我把这个结论发给常教授之后,他向我展示了一种更加精妙的解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