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九锡 > 517【一路向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初春午后,永嘉北城永宁坊内忽现波澜。


织经司大批玄衣密探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十余座民宅,当场格杀三十余人,另外捉拿二十余人,其中就包括柳昭和池佑之这两位景廉皇族子弟。


用间本来就是一柄双刃剑,柳池二人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反复验证边胤这个内应的真伪,边胤自然也会通过反跟踪的手段收集城内景国奸细的信息。


一朝收网,滴水不漏。


这等动静引来不少京城百姓的关注,不过当朝廷声明这是缉捕景国奸细,无人不拍手叫好,风波很快就平静下来。


稍晚一些时候,山阳侯府。


“奉陛下旨意,织经司已经将北边的奸细一网打尽,保证你们在战场上没有后顾之忧。”


秦正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很平淡,仿佛他和边胤耗费七年之久编织一个陷阱平平无奇,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功绩。


陆沉却知道这件事究竟有多难,织经司不仅要在七年里做到不露一丝破绽,还要在关键时刻出卖情报换取对方的信任,从而让边胤一点点触及对方的核心人物。


很多时候牺牲二字的份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沉重。


故此,陆沉敬佩地说道:“此战若胜,织经司居功至伟。”


他当然不是在刻意吹捧对方。


江北战局从最开始的景军占据绝对主动,到现在逐渐进入齐军的节奏,一个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庆聿恭被迫从后方转到前线。


当他领兵南下沫阳路,定州那边的景军就已经从主攻变成侧翼配合,然后厉天润突然强攻雍丘得手,导致庆聿恭辗转腾挪的余地更小。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织经司给京城里的景国奸细设了一個套,让景国皇帝错误判断形势,从而逼迫庆聿恭主动出击,让景军在前期建立的战略优势化为乌有。


“总要做些事情,不然死的时候不顺心。”


秦正一言带过,继而道:“现如今织经司靖州检校是叶奇,江北检校是羊静玄,后者负责统领定、淮两地的织经司人手。昨天陛下确定让你去江北领兵,我就让人飞鸽传书告诉叶、羊二人,接下来江北的所有情报都会直接抄送一份给你。”


陆沉应道:“好。”


秦正又道:“另外,我让人准备好这半年来江北所有重要的情报汇总,今天一并带了过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多谢。”


“不必言谢,这是织经司应尽的职责。”


临别之际,秦正望着陆沉的双眼,郑重道:“预祝陆侯旗开得胜,大胜凯旋。”


陆沉拱手一礼。


秦正带来的卷宗很快就送进书房,陆沉在送秦正离开之后立刻返回。


眼下他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在他和天子最初的谋划中,江北战事会由厉天润和萧望之联手指挥,他则在京城帮边军打理后勤,同时对京军进行提前安排。


这样可以极大减轻厉天润的压力,避免他因为过度耗费精力而拖垮身体,让他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和庆聿恭的对决之中。


但如今厉天润以身为饵坐镇雍丘,暂时还可以指挥靖州军其他各部,一旦雍丘被景军主力包围,厉天润和靖州军各部的联系就会被切断,到时候必须要有一个人居中联系和指挥这些军队,否则必然会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结局。


毕竟战场形势千变万化,随时都有可能偏离原定的计划,没人能靠着最初的计谋走到最后,因为敌人不是任你操控的木偶。


莫说厉天润,史书上任何一位名将都做不到这一点。


当厉天润决定留在雍丘,陆沉接过靖州军各部的临时指挥权便是必然。


书房之内,一张巨大的地图平铺在大案上,旁边的几张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卷宗。


地图上已经被陆沉勾勒出靖州军的兵力部属大略情形。


在首次北伐之前,靖州都督府下辖二营七军,分别是亲卫营、飞羽营、广济军、安平军、河阳军、清徐军、平阳军、定西军和灵怀军。


北伐大胜之后,靖州都督府又增设阳翟、盈泽二军,后来飞羽营扩为飞羽军,故有一营十军,兵力合计十二万有余。


兵力看似不少,但是靖州北部防线达到一千二百余里,需要驻扎防守的城池关隘很多,平摊下去就显得很稀薄。


陆沉站在大案前,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按照厉天润最新奏章里的阐述,他将亲卫营、清徐军和河阳军留在雍丘,广济军、定西军和灵怀军驻守西线,安平军、阳翟军和盈泽军防守东线,飞羽军则作为机动力量协防东线以及保护后方辎重线。


平阳军依旧镇守后方核心平阳府。


大抵而言,在攻克雍丘后,厉天润将靖州军一分为三,夯实东西两线的防御体系,避免被景军找到突破口,同时亲自率领两万多精锐驻守雍丘,意图以此来结束这场大战。


如此一来,摆在庆聿恭面前的选择就越来越少。


倘若庆聿恭不强攻雍丘,东西两线也无法取得突破,那么此战就会以他的失败而宣告终结。


虽说景军在东线攻下了定州北部,这并不能弥补雍丘被攻占的损失。


夺回雍丘,或者在东西两线打开局面,这就是庆聿恭仅有的选择。


厉天润已经将戏台搭好,一旦庆聿恭决定夺回雍丘,接下来陆沉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调兵遣将完成合围。


这件事看似简单,实际上极其考验陆沉对时机的判断,以及如何完成瞒天过海。


庆聿恭的机会在于中期,靖州军尚未完成反包围之前,他有一段时间强攻雍丘。如果他能在靖州军各部到来之前攻破雍丘,并且俘虏城内的厉天润,届时不论厉天润是死是活,必然会对大齐边军造成沉重的打击。


退一万步说,哪怕景军无法攻破雍丘,只要靖州军各部放弃东西两线,强行完成反包围的意图太过明显,庆聿恭也可以及时率军往北撤退,同时让其他景军强突东西两线。


陆沉的眉头越皱越紧。


战场上的动静很难悄无声息地瞒过对方,更何况还是庆聿恭这样戎马半生、临敌经验极其丰富的名将。


厉天润已经下好前半局棋,接下来收官的重任全部压在他的肩上。


他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思考着每个细节。


傍晚时分,宋佩端着一个托盘来到书房,不敢出声打扰,只是静静地站在角落里。


陆沉转头望着这个温柔体贴的丫鬟,暂时压下心中纷乱的思绪,微笑问道:“放在桌上吧。”


“是,侯爷。”


宋佩将托盘放下。


陆沉又问道:“做了什么?”


宋佩柔声道:“养神汤。”


听到这三个字,陆沉忽地心中一动,走到桌边端起汤盅,尝了一口之后赞道:“味道很正宗。”


宋佩眼角含笑,轻声道:“当初在来安城的时候,王姑娘给侯爷做了这种汤,婢子见侯爷很喜欢,便私下里找王姑娘求教,大致学会了做法。这些天侯爷愈发劳神,婢子就想着做这养神汤帮侯爷调理一二,也算是尽一份心意。”


“你有心了。”


陆沉将汤喝完,温言道:“明日我就要领兵出京,你也不必独自留在京城,我让陈叔派人送你回广陵。”


宋佩乖巧地应道:“都听侯爷安排。”


随即收拾一番便要带着托盘离去。


“等等。”


陆沉喊住了她。


宋佩转身问道:“侯爷还有别的吩咐?”


陆沉走到近前,看着这张宜喜宜嗔的面庞,缓缓道:“这段时间伱将我照顾得很好,有些话虽然以前隐晦说过,但是终究没有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等我办完婚礼之后,我会接你进门。师姐和王姑娘你都接触过,理应知道她们的性情,将来家里肯定有你的位置,也没有人会苛待你,你不用心怀忐忑。这次回广陵之后,你可以将这个消息告诉你的父母,让两位老人家放心。”


“侯爷……”


宋佩满面惊喜之色。


虽然她知道陆通这次特意让人将她接来京城的用意,但是她也很清楚在这座侯府里,陆沉本人的意见才最重要。


陆沉看着她眼中闪烁的泪光,抬手揉揉她的头发,笑道:“去收拾行李吧。”


“是,侯爷。”


宋佩下意识地应了一句,心中生出一股自己都不敢置信的勇气。


她鼓起勇气踮起脚尖,双唇在陆沉脸颊上轻轻碰了一下,然后转身迈着小碎步快速离去。


陆沉微微一笑,随即目光回到大案上的地图,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翌日清早,京城北门之外。


叶继堂率两千骑兵肃立等待。


陆沉带着两百多亲兵策马出城,后方跟着一群前来相送的文武官员。


亲兵之中,年仅十四岁的李公绪赫然在列。


“诸位,留步。”


陆沉朝众人拱手一礼,最后看了一眼这座巍峨如龙的城池,随即带着两千余骑拨转马头,踏上京城北方的官道,风驰电掣一般离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