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腰软知青在年代和忠犬糙汉贴贴 > 第六百章 “先进”文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任那两人再怎么说,傅璟佑始终摇头。


小傅同志没别的想法,老婆说得有道理,他就一百个听和一百个服从。


见他们还要拉扯,傅璟佑捏着鸡蛋就往回收手。


那两人见状,只能见好就收,利落给钱拿走鸡蛋。


临近吃完喷香的卤鸡蛋,两人都感觉牙齿缝都没塞够。


人馋得睡不着觉,也不好意思盯着人家吃东西,不然那叫什么话?


上下铺两人便架起二郎腿重新躺下身,在车间里和傅璟佑闲唠开来。


傅璟佑听说他们都是广州附近的,也来了点交谈的兴致。


他没傻到跟陌生人交底,只胡诌说自己是国营旗下的业务员。


听说广州开设许多经济项目,他负责过去考察情况辅助采购。


那两人见他吃得好,穿着也体面,还是个挺精神的年轻小伙。


说起调查采购时大大方方的。


确实很像国营单位的做派,便对他胡诌的身份没有起疑。


就着经济项目的话题,对床两人以自身了解的情况,还真透露了不少消息给傅璟佑。


诸如什么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有大批外国人涌入啦。


还有广州临近港澳台,这两年,尤其是从去年国家开始基层平反特殊分子后,大量海外华侨靠岸重返祖国。


地区优势,广州有先手接收贸易消息的先机,近两年发展得相当迅速。


对床两人说着,顺势就唠了起来。


傅璟佑专注听着。


也不白跟他们打探消息,挑两块偏小的牛肉块,外加鸡蛋,一人给了他们一份,算是报酬请他们吃。


两个大哥吃到心心念念的卤牛肉,都夸傅璟佑实诚能处、仗义。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两人也想回馈傅璟佑点什么,就建议说,他要是考察市场的话,可以去广州十三行和高第街看看。


再往深的,两个人也没再说什么了。


本身也只是广州周边的住户,消息大致知道一些,但都了解得都不深。


只能到时候傅璟佑亲自去看。


不过不要紧,这些消息对傅璟佑来说,也是相当的有用。


他初来乍到,至少有了点了解,不至于等回头到地方眼前一抹黑。


颔额道谢,傅璟佑默默把两个地址信息记了下来。


后面的车程里,傅璟佑收好东西,断断续续地睡着。


中间起来去过几次洗手间。


原本以为路程应该走了大半,结果看看手表,一半还没走到呢。


躺躺睡睡,车间里转到车间外,来来回回地又折腾了许久。


直到北方的那股寒气感受不到了。


傅璟佑渐渐觉得热,身上的军大衣也捂不住了,被他脱了放去车间小床一侧。


对面两位大哥感受温度体感的变化,笑呵呵地说:


“已经进广了,再要几个钟头就到了。”


傅璟佑看了眼手表,还真是。


那两个大哥打趣跟他闲唠:


“这边冬天比北边舒服得多,没那么冷咧!”


傅璟佑点点头。


本身也是南方人,南北有差异他还是知道的。


两边冷的性质不同,但都是冷的,硬要说,南边可能要稍微好点,至少越冬地里还要种东西。


广州也是南方,傅璟佑以为和老家情况差不多,结果后面下火车直接懵了。


热呀。


热得额头大汗直滚。


天气温度跟平常的春末、初夏似的。


脱了军大衣也不顶用。


把中间的夹衣也脱了,就穿着最里层的背心和薄褂子才觉得好过许多。


不论是过来办公,还是回乡探亲过年,从北边赶往这边的人,大多都跟他一样。


早早地就脱了厚实的衣服。


傅璟佑初来乍到,落地双脚站踏实了,才对这边的气候天气情况刚有了解。


他抱着厚大衣倒是不突兀。


不过对比那些事先有所准备,下车前就用绳子把棉袄等厚实衣服捆扎好背在背后的人。


他没准备绳子,只能在车站的长椅角落把军大衣卷着叠一叠。


跟平时在家抱闺女似的,长臂把军大衣抱在右侧肩窝、胸口,正好压住褂子里侧揣钱的口袋。


火车站里人山人海,出了车站,照样嘈杂热闹。


之前夜里八九点上的车,到这边时,已经是两天后的凌晨四五点。


就是这个点儿,天幕还幽蓝着。


路旁一些立着的竹竿和木桩上,却有简单的走线,拉起了一个个昏黄的灯泡。


愣是在冬季的破晓之后,染出初阳的颜色来。


跟在人群后面沿着主道往外走,傅璟佑眼睛一路扫视。


摆小桌的面摊,摆过锅炉卖油条、卤蛋的早点摊。


还有直接在地上铺垫蛇皮袋,摆着袜子、毛巾等小商品卖的小贩。


诸多重重。


叫喊、叫卖声不断。


都是过去不曾见过的景色。


国营市场业务员可不会像这样吆喝。


都是你要买什么你就买,不买拉倒的那种。


这些人明显是干的私人营生……


傅璟佑狐疑环视,有点没明白过来,这个经济政策到底推动的是什么?


这种街头明目张胆地叫卖,难道就没人管吗?


路旁有年轻的小伙子,也有年纪大的叔伯、婶子和嫂子,口音各不相同,吆喝的内容也不相同:


“嘿,袜子,纯棉的,老板看一看,看一看?”


“叶儿菜清汤面,二两粮票两角钱一碗,两碗送半个鸡蛋咧!”


“油条两分钱一根,卤蛋五分钱一个,里头的大汤罐里还有绿豆汤、豆浆,比国营饭店的便宜,里面有地儿,进来坐……”


卖袜子的是个矮个儿的小寸头。


年轻人受时代文化影响,大概接触过来往的港岛人,所以学了一些“先进”的文化。


没见他喊过什么同志,老板、大哥的,却是一口一个。


目前阶段,广州本土这种叫法,私下无伤大雅。


可火车站人流涌动,人们来自五湖四海。


好多地方还在搞反资本的那一套。


别说买那小寸头的东西。


光是听见他对人的称呼,行人就纷纷挥手避之不及。


生怕被扣上什么帽子……


傅璟佑对那小寸头手里杂七杂八卖的东西,挺感兴趣。


但是刚过来,还不明局势,也不好上前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