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带着荒田回过去 > 第348章,接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粮票,也是给大院里补了一针强心剂。


杨小乐也没有太在意,给都给了,就没有再去管了。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都去上学去了,杨小乐自然也是开始他正式的课程。


至于喜子他们半个月前就已经开学了。


来到学校,一群成群结伴的学生向着学校里走去。


高中和初中部的人都到齐了。


总共三十多个班级,一千多号人。


在后世可能不算多,但是在这个时候,已经算是规模较大的一个学校了。


今天不像以前新学期开学,打扫一下卫生,领一点书本就回去了。


毕竟这些人已经来了一个月。


“看什么呢?”


杨小乐进来以后,看着屋里热闹的很,对着冯爱军笑着问了一下。


随后坐了下来。


伸头看了看。


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冯爱军拿着报纸说道:“也不知道这口粮压缩是和我们有关系,好像就我们和老人没压缩了啊!”


杨小乐看了一眼报纸。


这是几天前的报纸了。


只见上面大大的篇幅:关于压低农村和城市的口粮标准的指示。


底下则是写着:有关部门分析了今年夏收形势,提出了压低农村和城市口粮标准的要求。


长长的一片写着关于农业的分析。


不过这些人最关心的自然是城里。


在介绍完农村以后,底下则是写着城里的情况。


在压低农村口粮标准的同时,城市供应标准也必须相应地降低。除高温、高空、井下和担负重体力劳动的职工以外,每人每月必须压低口粮标准2斤左右(商品粮)。


《XX》强调,实行压缩城乡粮食供应,必须走群众路线,做好正治工作。


上一次的压缩,大家都有阴影了。


上次是市里发出来的,这次不一样,是上面发出来的公告。


也就是说,这次的减少定量将会波及到了学生。


只不过这个通告下来几天了,却是迟迟没有动静,这弄的学生心里慌的不行。


本来就吃不饱了,再降低两斤,这日子真的没法不过了。


好在有小道消息传了出来,之前普通居民压缩过一次,这次不会再进行压缩了。


也有小道消息说,北上广津这些沿海大城市不在此时的范围。


因为关乎到国际荣誉。


这里不能饿死人了。


至于真假,那就不知道了,毕竟都是小道消息。


只不过这让杨小乐想到了一个地方。


川省!


好像那里开始调粮了。


同时底下还有一个通知,那就是针对农村以及城镇的浮肿病人,每人每月提供2斤黄豆,直至病愈停止。


杨小乐看了一下就没有再看了,已经看麻了。


“哎,杨小乐,马上就国庆节了,这黑板报怎么出啊?”


思绪间,旁边的陆敏琪对着他问了一下。


听到这话,杨小乐翻了翻白眼:“你是文艺委员,这个不应该是你的事情吗?”


陆敏琪也是同样的眼神回应了一下。


“你还是班长呢!这伱得定下来怎么写啊!”


杨小乐闻言看了一下身后的黑板,回过头来说道:“你们自己想,到时候写字我来写,这个可以了吧?”


想这个头会疼的。


“这还差不多。”


陆敏琪回了一个嗔怪的表情。


思绪间,老韩提着两摞捆好的书过来了。


东西放下。


看着众人笑道:“好了,军训结束,大家也该收收心了。下面把书发一下。”


和以前都是一样的操作,轻车熟路。


看着众人在那里分书,老韩这继续说道:“咱们响应教育局的小秋收运动,算是圆满结束了,”


“那边的统计也出来了,咱们班级贡献的东西,总过作价62块3毛钱。其中野猪按照收购价七毛二,一共是59块7毛6分钱。这些将会作为班费,由我统一保管,杨小乐记得做一个记账本,每笔开始都要记清楚。”


后面的话自然是对着杨小乐说的。


众人听到这个钱,都是一阵的惊讶。


六十多块钱,两个人的工资了。


杨小乐闻言没说什么,登记就登记呗。


“下面还有两个事情,一个是班级的优秀标兵的人员奖状已经出来了。杨小乐,李保国、王蓉,你们三个上台来领奖。”


这个名额是之前就定下来的。


开会的时候也通知了,奖状今天才算是发下来。


杨小乐三人见状在众人的热烈掌声中,上去把奖状给拿了回来。


底下的人则是神色各异,毕竟这个时候的奖状别说学生了,就是对大人同样的很重视。


不然就不会出现杨广志拿了一个奖状,在那里高兴的很。


余文彬一脸的不爽。


可是没办法。


本来信心满满的他,不管是打靶、投掷、列操他都排在了第三或者第四。


但是班级里有男的有女的,男的占据了两个,剩下一个王蓉自然是实至名归了。


弄好以后,老韩则是在那里说着最后一件事情。


那就是重选班委会的事情。


毕竟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了,而且之前就说了开学以后重新选择的。


结果自然还是维持了原样。


要知道现在大家相互之间还不是特别熟悉,除非以后出大差错,或者成绩下滑的厉害,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班主任老韩是带数学的。


结束以后,下节课自然是语文了。


老师是一个五十多的老学究,冯才伦。


对方这是代课老师,没那么多的废话,书发了以后,就开始上课了。


至于一个星期一节的外语课则是学的俄语。


毕竟之前俄语的学习者最多,和老毛子的关系最好,只有资源紧缺的初中才会上的英语或者其他外语。


作为重点中学的八中,那自然是学的俄语了。


不过作为不考试的科目,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课。


其他人都对这个不感兴趣,但是杨小乐可是很感兴趣的。


学会了基本上,以后去老毛子那边溜达溜达也是不错的。


……


接下来一段时间,杨小乐便开始重温这青涩的初中生涯。


时间渐渐过去。


10月1号,国庆节作为普天同庆的节日,其他人家都在那里过着节日。


只不过今年是普通的国庆,比去年的规模要差了好多。


而杨小乐一家人则是在为明天大哥结婚忙碌着。


其实也没啥忙的。


现在粮食不够吃,众人都是知道的,这婚也是响应上面的号召。


一切从简。


所以,本来应该在大院里摆酒席的,现在也是放弃了。


自己家里的人吃一桌就算完事了。


不过家里得贴双喜。


下午,老爹拿着烟,在那里散烟。


明天得跟王大爷和房国平两家人借自行车,然后过去接亲。


至于杨小乐。


他的车子太破,又是女式的自行车,而且他又要伴奏,自行车到时候由喜子推着过去。


老爹不止是在散烟,同样也是在通知大院里的男青年,以及小辈分的人,明天跟着去接亲。


这边去的都是和大哥差不多人。


当然了,还缺一个陈大林这个中间人。


老娘也没有办过婚礼,一时间有些紧张。


不停在那里问着院子里的那些注意事项。


晚上,杨小乐和喜子去大哥的新房去压床。


第二天一早,老爹老娘换上了新买的衣服,胸口戴着一朵布做的小红花。


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


这穿上新的衣服,人都精神了许多。


作为新郎的大哥自然也是少不了。


陈大林大清早的就过来了。


杨广志见客人已经上门,在那里寒暄着:“怎么不叫嫂子一起过来啊!怎么孩子也不过来。”


陈大林接过烟,笑呵呵的说道:“算了,他们在家就好了。什么时候走啊!”


“歇一会,你这老红人还没吃果子呢!吃点再走。”


糖果、糕点现在的定量非常的少,但是至少还有那么一点。


有杨小乐在,那自然是不会缺的。


理由自然有是借的或者是凑的。


这种情况在城里非常常见,有定量的东西,一旦确定结婚,要么提前就开始存,要么就是借,慢慢再还。


陈大林也没有客气。


堂屋的糖果、果子、糕点,已经摆好了。


作为两边的老红人,他得通吃了。


不过他也就每样吃了一点,算是意思一下。


堂屋里还有大院里的人在这里聊着天,毕竟这也算是大院里的一个喜事了,又赶上放假。


杨小乐待在屋里,默默的看着这一幕。


这段时间都是老爹老娘操心,他只要弄点东西就好了。


大哥结完婚,家里的一件大事情就算是了了,下一个结婚的,至少也得七八年以后的事情了。


因为大姐上学的时候,正好赶上一片红。


肯定要耽搁一段时间。


至于自己和喜子,没个十年八年都结不了婚。


几人待了一会,外面就传来了热闹的声音。


杨小乐伸头看了一下,爷爷杨满仓、杨广平和杨广安过来了。


只有他们三个,其他人一个都没来。


“爷爷!!(二伯,四叔!大姑)”


家里几个小的,看到人在那里打着招呼,就算之前的关系再好,现在大哥结婚,他们过来也不能没礼貌。


杨小乐过去打了个招呼。


看着杨满仓笑道:“爷爷,最近身体怎么样?你这该过来检查了吧?”


杨满仓儿子递过来的烟,笑呵呵的说道;“没啥毛病啊!还检查什么啊!”


杨小乐也是没有同意:“那不行啊!再怎么也要检查,过几天吧!现在放假,等过几天您再过来,我带您去检查一下。”


“好,好,等到时候再说。”


老头笑呵呵的答应了下来。


至于来不来,就不知道了。


杨小乐见状也没有再说什么,到时候弄过来去检查一下就好了。


至于杨广平几个人,打了招呼以后,也就没有再理两个人了。


只要别今天整出来什么幺蛾子。


没一会家里又热闹了起来,大伯杨广春和钱红英带着杨自强过来。


众人又是一阵的寒暄。


屋里一片的吞云吐雾。


寒暄了一会,看时间差不多了,陈大林边站了起来:“行了走吧,时间差不多了。”


王秋菊正在别的家里忙活着。


因为今天要在家吃饭,家里烧不过来,只能听王大妈的意见。


跟以前大院一样,一家炒几个菜,到时候凑一起就好了。


杨广志见状开始安排了起来。


吆喝大院里的人一起过去接亲。


陈大林自己有车子,而杨广春的车子则是给了大院里的刘解放推着。


算下来一共四两自行车。


这排场已经算是可以了。


在陈大林的招呼下,大院里的年龄差不多的男孩都过去了。


接亲自然不用家里父母过去,也不用叔伯过去,最好是兄弟平辈的。


现在其他人没来,自然有大院里的人一起。


管他年龄大,年龄小的。


一窝蜂的就一起出去了。


“叮当叮当…………”


出来以后,杨小乐就开始了拉起了音乐。


王学武今天也过来了,听到声音,就跟着哼唱了起来。


“阿哥阿妹的情意长


好象那流水日夜响


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


阿哥阿妹的情意深


好象那芭蕉一条根.


…………”


其他人也跟着哼了起来,就成了大合唱。


没有唢呐。


杨小乐只能拉其他的曲子。


这首歌是前几年一部电影的《芦笙恋歌》的主题曲,几乎算是家喻户晓的。


因为这年代关于爱情的电影很少很少。


基本上一出来票就被抢光了,而且是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首《誓婚》,还是比较合适的。


陈大林将车子给旁边的人,他则是拿着盘子,里面放着糖果、花生之类的东西。


因为这时候有拦婚的习俗。


也算是热闹一下。


大部分都是小孩子。


一旦有人围过来,就得靠人来解决了,还不能伤了和气,不然就太晦气了。


陈大林走了一段路,看着渐渐越来越多的小孩子围了过来。


笑呵呵的在盘子里抓了一把糖果和花生,对着人群喊道:“吃喜糖喽,自己抢啊!”


说完,对着左边直接撒了过去。


看着抓了一把,结果出去的就只有几个。


但还是惹来了孩子们的哄抢。


左边一把,右边一把。


没办法,现在的东西稀罕,这要是走一路撒一路,多少东西都不够撒的。


路上倒也是遇到男的拦住去路,递了一根香烟,也算是意思一下。


路程也不是很远。


走路大概半个多小时,一行人就算是到了丁若兰的家里。


这不是普通四合院。


而是一座难得的四进大院子,占地面积非常的大,而且不像他们去后院的话走边上的月亮门。


这是带穿堂的院子。


一行人跟着大哥进来以后,里面也是十分的热闹。


因为今天大院里一共有两户人家嫁女儿。


亲朋好友来的不少。


来到地方以后,杨小乐的音乐拉的更加的欢快了。


过了倒座房的垂花门,穿过前院,最后来到了中院。


“来了,来了!”


看到他们过来,这边热闹了一下,鞭炮就立马点了起来。


等鞭炮停了下来,杨小乐也将音乐给停下来了。


“陈厂长,怎么麻烦您亲自过来了啊!”


丁父看着陈大林,笑呵呵的打了个招呼。


陈大林见状笑道:“我这老红人,怎么能不来呢!新娘呢!我们过来接人了。”


说完推了一下大哥。


大哥见状有些腼腆的走了过来:“爸、妈,我来接兰。”


听到这话,丁母也是叹了口气。


还不等他说话,就听到有年轻的妇女在那里笑呵呵的说道:“想接走新娘子,哪有这么容易啊!你们说是不是啊!”


“就是!”


附近的小孩,年轻一辈的,笑呵呵的回应着。


杨小乐在旁边笑呵呵的看着,他知道这事情得陈大林来弄,不然的话,就得硬上。


此时他感觉还是人多好。


要是大伯家有几个同辈的兄弟,那才叫真的热闹。


杨小虎和杨小龙两个不算。


在村里也行,同辈的都会凑热闹,总有几个能活跃气氛的。


陈大林笑呵呵的拿着果盘过来,过去一一应付着。


现在不像后世闹的那么厉害。


弄点糖果,烟,就差不多了。


等了一会,陈大林带着大哥,在那里七大姑八大姨,这个舅舅,那个叔叔认了一圈。


这才算是都搞定了。


话说这边的亲戚还真的不少。


接亲得赶时间,回去晚了也不吉利。


陈大林带着大哥进了里面,将穿着大红新衣的丁若兰给接了出来。


在客厅里,众人安静了下来。


大哥红着脸对着丁父丁母说道:“爸、妈,我把兰兰接走了,以后我会好好对她的。”


这话一出,丁母在那里抹着眼泪,只是点点头。


随后拉着丁若兰的手交代着:“记住妈的话,去了好好过日子,听到了没?”


丁若兰此时也是眼睛红红的。


点了点头。


“知道了妈妈!!”


丁母见状,叹了口气:“行了,走吧。”


杨小乐在那里看着,如果到了一片红的年代,结婚那就不是和爸妈告别。


而是得对着老人家的画像保证。


爸妈反而不重要了。


“来,过来几个人,把这东西拿着。”


陈大林见状,对着外面的人招呼一下。


立马走过来几个人。


纷纷拿着嫁妆出去了。


大件是一个红色大箱子,里面放的有几件衣服和被子,其他的都是脸盆、暖水瓶、痰盂之类的小件。


丁若兰来到外面,坐上了绑着着大红花的自行车。


看着身后的人,抹了一下眼泪;“爸妈,我们走了!”


而大哥也是跟着重复了一下。


丁母见状抹着眼泪摆摆手:“行了,赶快走吧,别过了时辰,记得好好过日子。”


陈大林见状,这才喊道:“奏乐。”


杨小乐见状赶忙拉起了曲子。


跟着一行人出去了。


至于这边的亲戚,自然有女方招待。


大院里还有一对新人陶敏,看着门口燃放的鞭炮,知道应该是接走过了。


一行人嬉笑着向着家里赶去。


等回到家里的时候还不到十一点。


还没到家,大院门口就放起了鞭炮,开始热闹了起来。


簇拥着进了屋里。


香案上的香烛已经点上,王秋菊和杨广志两个人坐在上首位置,戴着小红花。


没有站起来。


等人到了以后,两人这才站了起来。


满面笑容的看着两个人。


“爸、妈!!”


两人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堂屋,看着面前的两人,同时喊了一声。


“哎,好好!”


王秋菊笑的嘴巴都合不拢。


手里拿着红色门对纸折的红包递了过去,老爹自然也是一份。


这时候的结婚很简单,新人接到了,婚礼也算是差不多了。


大哥带着媳妇把亲戚都叫了一遍,然后去了自己的房间。


剩下的人则是开始热闹了起来。


王秋菊在那里开始拿糖果、点心之类的给接亲的人分,一人还给了五毛钱的喜钱。


堂屋的桌子上,


说是不办,但是来的人也有好几个,加上大院里的人帮忙。


本来准备一桌的,现在变成了两桌子。


因为各家的当家的都被叫过来了。


杨老太作为大院里年龄最大的人,自然也是请了过来。


桌子碗筷都是各家凑的,跟农村差不多,吃完了再还回去。


荤菜自然是杨小乐之前弄的野鸡、野兔、腊肉、咸鱼、野鸡蛋……


一下将存货弄出来不少。


烟虽然不能管够,但是每人还是能弄到几根,酒的话虽然要票,这结婚的时候,自然也是弄一些。


说是不办,也跟办了差不多。


每家还是给了一块钱的礼钱。


大哥大嫂过来敬酒的情况自然是少不了。


杨小乐几个人自然是在旁边一直在那里忙活着,帮忙干事情。


一直到下午吃好了以后,众人这才散去,杨小乐一行人这才有时间开始吃饭。


吃完饭。


大姐和小麦跟着老娘和大姑去收拾残局。


留下一群人在那里聊着天。


杨小乐则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