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带着荒田回过去 > 第90章,古书的眉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出了胡同来到外面,此时路上有着不少的行人。


看着路边的店铺都已经纷纷开门了,瞄准一家五金店直接进去了。


煤球炉子(12块5)、铝水壶(7块)、铁锅(3块5)各买了一个。


铁锅自然是买了一个大号的,正好两口锅一起用,又花了二十多块钱。


买好东西出来,挂在车上又去了附近的店里把肥皂、香皂、牙刷牙膏、3个暖水瓶之类的都给买了。


空间里喝水还是要杯子方便点,搪瓷缸又买了一个。


就这二十多块钱又去了。


看着菜市场开门,进去把上次换的豆腐票都给买了,又买了点八角桂皮茴香之类的香料。


香料确实不便宜,都要一块多一斤。


看着副食品店的东西,桃酥不要票,而且价格也不贵,5毛4一斤,买了五斤。


东西全都买好以后,他这才准备去附近逛一逛。


车子来到一个店铺,他停了下来。


委托商店。


之所以知道这种店铺,还是因为张老憨。


委托商店是张老憨每次来京都进货的时候,必然会去的地方。


京都没有专门的二手回收市场。


委托商店就是回收各种旧货的东西。


本来是帮街坊邻居寄卖家具这种值钱大件的,后来老百姓把家里衣服、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也送了过来代卖。


送来的人太多,登记管理不方便。


形成规模以后,渐渐形成了只低价收购,然后再卖的地方,不再接受街坊代卖业务了。


同样也是京都城里拮据人家,必逛的地方。


车子停好,他直接进去了。


至于丢车,这个他倒是不担心。


现在的自行车相当于后世的汽车了,一旦丢失可是大案子。


上面有钢印,说不清楚来源可就倒霉了。


从修车铺买的时候还给了一个收据呢!


进来以后,地方不小,大概有个两百个平方左右,里面摆放着不少的东西。


店里一个老头在吧台那边拿着放大镜在看盘子,大厅里还有两个妇女在那里整理东西。


里面也已经有不少的人在里面逛游,挑选东西,一看就是家庭比较拮据的人。


对于他进来,几人只是看了一眼就没去管了。


只要注意他别偷东西就好了。


杨小乐进来以后在那里打量着。


左边是家具之类的。


旧的衣柜、桌子、板凳。


东西都是能用,比较旧的东西,家具的油漆已经掉的差不多了,显得有些斑驳。


中间是一些是普通用品,旧的收音机,闹钟、手表、锅碗瓢盆,暖水瓶,基本上都有…


这些东西要么是家里有钱人不要的,要么就是搬家甩卖的。


因为这年头城市之间的调动十分的频繁。


听说第一纺织厂里面一大半的熟练工人,都是从海市那边的纺织厂调过来的女工。


毕竟京都自古以来工业就不发达。


也就建国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


来到家具这边,他好奇的打量着。


前世他干嘛的?


为了忽悠那些人,自己可是真的认真学习了,不说精通,但是至少大部分都能说个头头是道。


在懂行的人面前,他就是班门弄斧。


但是在不懂的人面前他就是砖家。


大部分都是普通木头,上了油漆的虽然掉漆了,但是他还是看不出来。


倒是有两个红木的圈椅。


可惜有些残缺,而且是不是很值钱的鸡翅木。


看了一圈就离开了。


来到中间,老头还在看着之前的那个盘子。


而老头身后的置物架上,还摆放着不少的瓶瓶罐罐,里面有不少好东西。


低下头看了一下落款。


瞬间知道这玩意是什么东西了。


“清道光青花缠枝莲纹盘”


顿时索然无味。


现在的仿品很少,这个应该是真品。


但是这玩意虽然也是官窑,而且是青花瓷,其实没想象中的那么值钱。


主要还是因为道光穷啊!


工艺要求高的瓶罐类的立件做不起,只能少量烧制,主要就是烧制这种存世量比较多的碗盘。


而这种青花缠枝莲纹的盘子又是量最多的一种。


后世最多也就十来万。


倒不是他看不起这十来万。


而是这么早弄这东西,没有太多的意义,以后有机会收藏一两个玩玩倒也没问题。


现在要收,那也只收精品,空间就那么大,弄多了没地方放啊!


不然后面毁了也是可惜。


老头刚刚可能是听到他嘀咕这个花盘的名字,挑了一眼:“吆喝,小家伙,认识上面的字知道是道光的?”


那必须的啊!


现在的字都是繁体字,前年才刚刚开始普及简体字,看也看会了啊!


再说了,难道前世的毛笔字白练了。


“哦,看谁家吃面的碗好像就是这种。”


说完,看了一下置物架,好东西有一些,但是他现在还不需要。


不过他还是询问了一下:“大爷,这个多少钱卖?”


“哦,这个啊?这个3块5,你想要?”


“谢谢了。我就问一下。”


随后没有再看,向着生活用品这边走了过去。


现在不急,等以后这玩意多的要命。


老头看着他离开,又继续看着手里的盘子,最后小心的将东西放在了架子上。


这玩意还得给那些高档饭店送去呢!


溜达到了旧书这边。


城里也有书店,这里的书不是很多。


已经有几个半大的男女青年,在那挑挑拣拣。


过来一看。


哎,这里还真有不少的好东西,来这个世界这么多年来,也就在学校蹭公社的孩子看看一些小人书来打发时间。


这里连环画不多。


而出版的书倒是有不少。


内地的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这种老书,还有一些现代人写的长篇。


还有不少外国翻译本的书籍。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罪与罚》《俄国情史》…………


种类不少。


随便翻看了一下,便笑着对旁边的大妈问道:“大妈,这个多少钱一本?”


大妈没说话,旁边的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便开口说道:


“价格不一样,薄一点的几分钱,厚的两三毛毛,洋书贵一些,5毛左右,看你要什么了。”


“哎,谢谢!”


杨小乐高兴的道了声谢,开始挑选起来。


总体来说价格是新书的十分之一不到。


一连挑了二十来本,感觉够他看一段时间了,这才收手。


将书放在边,他来到了旧衣服这边看了一眼。


这里的衣服料子其实都是那种耐磨的好料子,虽然旧,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补丁,或者很少补丁。


没有去弄这些旧衣服。


女式的花家给了不少,男士的就没必要了。


还要去解释,烦的很,还不如给家里吃点好点喝的好点。


来到卖旧铁锅这边,都是油乎乎几乎快报废的铁锅,而且还是城里用的那种小锅。


本来不准备买的。


杨小乐想到学校有任务,每个人得上交一部分的铁器,这旧铁锅正好交任务用,拿了两口小的铁锅。


大爷看了一下他,问道:“确定要买吗?你家大人呢?”


“哦,我爹他去我大姑家了。这个我要了。”


老头闻言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拿着算盘珠子在那里拨弄着,一边拨弄一边说道:“这本书2毛2,这本1毛3,这本6毛1…铁锅两口1块2.…一共8块3毛8。”


杨小乐点点头,还可以,自己挑都是比较厚的书。


平均三毛左右一本。


将钱付了,没有离开。


而是在看着老头在那里犹豫着。


“怎么了?钱不对吗?”


老头见他不离开盯着自己看,扶了扶眼镜奇怪的问了一下。


杨小乐回过神来,“哦,没什么,大爷,我就想问问,您认不认识这几个字?”


说完,掏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三个字体。


正是他将书名打乱临摹上去的。


“咦!小篆?”


看到纸上的自己,老头惊讶了一下,赶忙将纸张拿起来,扶了扶眼镜仔细看了看。


听到老头喊出来的名字,杨小乐一阵的高兴。


真的是篆体。


“身,养,后面一个一点也不认识!”


老头断断续续念叨了出来。


杨小乐听完对方念叨出来的名字,奇怪了一下。


是养生法?还是养生诀?


养生用的吗?


要这玩意干嘛?


老头读完以后,将纸放下以后对着他说道:“伱看,这是养,培养的养,这是身,身体的身,这个应该能勉强能看出来,最后我不太清楚,你这东西是从哪里抄写的?秦朝统一以后,文字统一成了小篆,就是这种文字。”


杨小乐瞅了一眼。


原来不是养生,而是养身。


秦朝以后的?


难道是秦始皇当年修炼长生不老用的?


心里不住的腹诽了一下。


不过听到老头说出来字以后,感觉还真的挺像的,养字跟个蟑螂的造型差不多,两个出头像是蟑螂的触角。


身体的身也比较明显。


就是最后一个字十分的繁琐,一点也没有参考。


抬起头来,对着老头说道:“这是我在一个雕刻上看到的,我就是问问,您老认识这么很多的小篆吗?”


既然是秦朝时期的,那肯定不能说是书籍上看到的了。


只能说是雕刻上看到的了。


老头看完以后赶忙问道:“东西在哪里知道吗?”


“知道啊,不过东西没了,但是我把上面的文字抄写了下来,就是好奇这上面写的什么。”


说完将一个本子拿了出来。


这是他这几天在空间里整理出来的,重复的字只取其一,这样就没人知道这上面的意思了。


其实里面还是有少量他能猜出来的。


不过保险起见,他还是都给抄了下来。


老头接过东西看了一下,随手翻看了一些。


又将本子给合起来了。


将东西递回去,对着他说道:“我只认识少量简单的,这上面大部分我都不认识。”


听到这话,杨小乐一阵的失望,以为来了个高手呢!


“那您老知道有谁认识这种字的专家或者教授吗?”


老头闻言想了一下,“这样吧,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你去找他,他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你把这东西给他,说不定还有奖励。”


“哦,谁啊?”


杨小乐一阵的警惕。


可别把他抓起来了啊!


老头在纸上写了一个地址和一个号码递给了他:“故工博物院铭文陈列室的陈覆海教授,他对这个非常有研究。去之前打个电话给他。今天礼拜天,他不在学校,应该在博物馆里。”


“这个多少钱?”


思绪间旁边有人过来付钱。


老头此时没有功夫搭理他,给旁边的结账。


“大爷,谢谢啊!”


杨小乐接过东西,看了一眼,道了声谢就离开了。


出了委托商店,来到外面,他一阵的犹豫,想着要不要去呢!


一会怎么解释呢!


想了想,他还是决定过去看看。


他也想好怎么说了。


故工博物院没人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四下看了一眼,看到远处有个邮电局,准备去那里打个电话问问。


来到地方,里面有不少的人在那里大喊大叫的。


没办法,现在的通讯设备落后,不大叫听不清楚,除非很近。


打市区内就没这问题了。


等了一会,排队到他了,接线员看着他问道:“打哪里?”


“故工博物院。”


接线员听到这话,点了点头,直接在那里操作了一会。


没一会电话就通了。


只是没人接电话。


等了两分钟以后,才有人接通电话:“喂,你好,找哪位?”


“我找一下陈覆海陈教授,请问他在吗?”


“哦,我就是,有什么事情?”


“哦,您就是陈教授啊,我有一些小篆的东西想让您看看,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小篆?”


这声音立马来了兴趣了。


“嗯,是的小篆!”


“你现在在哪里?”


“我在西单这边,我上哪找您。”


“这样吧,你来西华门这边,我在门口等你。”


“哎,好,我马上就过去。”


说到这里,杨小乐便挂了电话,对着接线员问道;“多少钱?”


“1毛五”


杨小乐闻言将钱递给了他


基础话费三分钟一毛五,打不打的够三分钟都要一毛五。


出了邮电局询问了一下西华门的位置,骑着车子就向着目的地行去。


十几分钟以后来到了城墙边上的一座桥边,旁边就是围着整个故工的筒子河,相传这里后来被人扔了好多古董和钱进去。


不过那是过几年的事情了。


过了石桥,来到了一个城门口,此时有不少的人正在买票进去。


来到地方,他一眼就看到边上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正在那里四处张望着。


对方穿着一身的青灰色的寸衫,下身是灰色西裤,身体瘦弱带着一副老花镜。


“是陈教授吗?”


杨小乐来到地方,对着他询问了一下。


老头上下打量了一下他:“我就是,刚刚是你打电话过来的吗?”


“嗯,是啊!”


听到这话,老头点了点头,声音失真,他还以为是成年人呢!


没想到是个小孩子。


不过他也不管这个,赶忙问道:“你说的东西呢?带来了吗?”


杨小乐见状赶忙将东西递给了他。


“东西没带来,不过里面的内容我抄了下来,您看看,我想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可以吗?”


看着他递过来的东西,老头眉头皱了起来。


打开以后翻看了一下,又给合上了:“你抄写下来的吗?东西在哪里?我想看看东西!”


这玩意他看了有什么用啊!


他要的是东西!


“炼了!”


老头一阵的疑惑。“炼了?什么炼了?”


“哦,我是在公社看到的,从河里挖沙挖出来的,他们说那绿绿黑黑的里面可能有铁,就给扔炉子里炼了。”


听到杨小乐的话,老头摸了摸胸口。


赶忙问道:“是什么东西知道吗?”


“是一块碑文!”


老头闻言一阵的气急:“那怎么能炼了呢!那绿色的是铜绿,铜和铁都不清楚吗?暴遣天物,暴遣天物啊!”


随后摇了摇头,没办法,这些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几乎没有。


也不能怪谁!


赶忙将手里的本子收好了。


东西毁了,这个可是好东西了,也许能分析出来一些东西来。


他要的是这里面记录的历史。


杨小乐见状赶忙说道:“哎,陈教授,我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能给我翻译一下吗?”


听到这话,陈教授这才反应过来,这东西还不是他的呢!


随后对着他问道:“小同志,你怎么想起来记录这个的?这个能给我吗?我给你五块钱。”


“哦,我喜欢练书法,对这个比较感兴趣,钱就算了,这个给你可以,但是我要知道这上面写的是什么。行吗?”


听到他的话,老头眉头皱了起来。


这上面这么多的字,应该有两三千个呢!


想了一下,他说道:“这样吧,你先跟我进去。”


刚拿到东西,他也想知道这里面记录的是什么内容。


杨小乐有些奇怪这个不应该慢慢查的吗?


带他进去,难道这么快就能出来?


虽然奇怪,但是他还是赶忙答应下来,将车子推到了车棚里,交了2分钱的停车费过来了。


而陈覆海已经拿了一张票递给了他。


“走吧,进去吧。”


说完,带头向着博物馆里走了过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