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谍影:命令与征服 > 第560章,军调局还是成立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军购?


那是自己可以染指的吗?


张庸深深的知道,所有的采购,里面的水都很深。随时淹死人。


他不想死。


也不想踩入这个烂泥潭。


他没事抓抓日谍,策划一下假情报,其实挺好。


何必去趟浑水?


“我不答应。”直接表明态度。


“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杨丽初的声音弱弱的,“也没真的叫你主办。”


“那是什么意思?”


“就是遇到德国人的时候,提一嘴,敲敲边鼓。”


“遇到麻烦了?”


“应该是吧。但是和我们空筹部无关。”


“哦……”


张庸隐约明白了。


应该是老蒋那边的事。夫人也是帮忙敲敲边鼓。


估计是陆军采购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所以,夫人也想帮助委座,尽快拿到相应的武器装备。


“关键是150毫米榴弹炮。”


“缺口多少门?”


“我们一共买了200门,但是目前到货才75门。还有125门还没发货。”


“德国人拒绝发货?”


“他们没有这么说。只是说目前生产线已经满负荷,暂时无法腾出足够的产能。要我们等一等。”


“呵呵。”


张庸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


都是托词。其实就是不想履行合同了。想要拖一拖。先装备德军自己。


从1935年开始,德国暗中疯狂扩军。


原来只有10万的国防军,会在极短的时间里扩展到100万以上。然后又从100万扩展到300万以上。


到1939年,德军进入波兰之前,已经拥有300万左右的兵力。


这是相当恐怖的数字。


相反的,英国、法国军队的数量在不断削减。


在德军进入法国之前,法国陆军的兵力,连100万都没有。所以,投降快不是没有原因的。


怎么打?


没办法打。打也是死。


要扩军,首先需要的就是武器装备。拿烧火棍有什么用?


从1935年3月开始,德军已经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一步到位,将军队人数从10万增加到50万以上。


这一大步跨越,需要补充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150毫米重炮。


之前,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军不能装备重武器。所以,最开始的10万国防军是没有重炮的。现在必须从零开始,大量补充。莱茵金属、克虏伯等兵工厂的排期,的确很夸张。产能到了极限。


125门榴弹炮,不是小数目。


尤其是这种口径150毫米的榴弹炮,生产周期是比较长的。


既然德军自己需要,那只好先调拨给德军自己。出口的只能是排期。等。等到什么时候?不知道。反正就是等。


“其实……”


张庸欲言又止。


他有一个想法。但是不成熟。


什么想法?


就是将德械改成美械。买美制榴弹炮。


因为轻武器的子弹口径已经限定是7.92毫米,想要改变的话,会带来后勤上的极大混乱。无法改。


可是,150毫米榴弹炮却是独立的。和轻武器可以分开。


甚至,和其他炮兵团也能分开。


美制150毫米榴弹炮的性能,确实不如德制。可是,它成本低,交货快啊!


目前的美国,工业产能是非常恐怖的。到处都是军工厂。绝对不需要担心供货的问题。只要你给钱,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供货。绝对不会拖延。125门榴弹炮,完全就是小意思。


“你说。”


“购买125门德制榴弹炮的钱,可以从美国购买500门105毫米榴弹炮。”


“你哪里听来的?”


“岩岛兵工厂,听说过吗?”


“日本人的?”


“不。美国人的老牌兵工厂。在伊利诺斯州。它几乎可以生产所有的武器装备。”


“你去过?”


“我在上海滩的时候,听许多美国人炫耀过。他们家里囤积的武器,很多都是岩岛兵工厂生产的。他们的产品类型非常丰富。军用、民用的都有。空筹部装备的春田M1903步枪,就有一部分是这个岩岛兵工厂生产的。”


张庸耐心解释。


杨丽初只关注飞机的发展。对陆地兵器了解不多。


专业所限。她居然不知道岩岛兵工厂。确实偏科。


“另外,我个人觉得,105毫米榴弹炮更加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更轻,更灵活,通过性更强。”


“150毫米榴弹炮太沉重了。自身重量往往在六吨以上。很难机动。极其容易受到道路限制。哪怕是一座小小的桥梁,都有可能成为拦路虎。事实上,我们有很多桥梁,未必能够承受150毫米榴弹炮的重量。”


“相对来说,105毫米的就轻多了。它自身的重量,只有两吨左右。一般的道路、桥梁都能够承受。不会i轻易受阻。机动性可以大大的提高。可以比较容易的躲避敌人的飞机。”


“以后,炮兵的主要敌人,不是敌人的大炮,而是敌人的飞机。是来自天空的打击。飞机速度快,飞得高,可以居高临下的攻击。大炮是根本没有机会还手的。很容易被摧毁。”


张庸侃侃而谈。


这不是他的观点。是后世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大炮只有被屠杀的份。


事实上,后来的战争证明,国军装备的150毫米榴弹炮,基本上都被日寇飞机炸毁了。没发挥什么作用。


白白浪费了。


还贵得要死。


反而是有一些105毫米榴弹炮活下来,成为仅存的炮兵主力。


没有人不想要大口径的火炮。240毫米的更好。然而,国情如此,盲目追求150毫米,等于是白白打水漂。


德国人的东西,价格都是很贵的。一门150毫米榴弹炮,需要四万多美元。折算成银元的话,是十三万多!


一门就要十三万大洋啊!


被日寇炸毁一门,就等于是损失了十三万大洋!


张庸不懂指挥打仗。但是,他懂算经济账。打仗其实就是打钱。没经济,打不了仗。包括八路军在内。


八路军的经济,不是简单的金钱,还包括各个根据地的物资、人口等。有根据地,根据地运行良好,八路军就能打仗。就能主动发起战斗。甚至是发起百团大战。


然而,在冈村宁次的五一大扫荡以后,各个抗日根据地遭受严重破坏,经济严重受创,八路军也被迫缩编。几乎无法主动有效的战斗。足足用了一年多才稍微喘过气来。44年根据地基本恢复,八路军又支棱起来了。


这就是经济。


美帝为什么那么硬朗?有钱啊!经济实力雄厚!


英国为什么胜利了,反而衰败了?就是没钱了。


谈钱,很俗。


但是经济必须谈。


“伊利诺斯州?”


“对。”


“那我就先去那里吧!”


“什么?你要去美国?”


张庸颇感意外。


空筹部的人,为什么对火炮如此上心?


你的专业,不是飞机吗?你去美国,可以去洛克希德,去波音,去麦道。只要不去寇蒂斯就行。


可是,你偏偏要去岩岛兵工厂?好违和……


“嗯,前期考察。”


“没有其他人了。”


“难道我不行吗?”


“你不是空军的人吗?”


“空军的人就不能去谈火炮的事情吗?”


“那……”


张庸欲言又止。


明智的停止争论。否则,后患无穷。


杨丽初的行动,其实就是夫人的意思。夫人要她出去考察,她就得出去。


唉,她是真的不适应出差啊!


这年头,去大洋彼岸,没有直达飞机,只有远洋游轮。路上最快也要一个月。来来往往的,可能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忽然想起来,军统的其他两个大佬,唐纵、郑介民,去德国考察也好久了。


自己每天忙得胡天昏地的,都快要忘记他们两个了。错觉,军统只有戴老板一个。其实,除了戴老板之外,还有其他人。


他能做什么?


默默的拿出刚到手的美元,还有英镑。


无论如何,他的后宫里面,都有她一个名额。如果她愿意的话。他是非常欢迎的。


“我真是爱死你了!”杨丽初忽然说道。


“什么?”张庸愣住。


“我来这里,就是找你要钱的。”


“呃……”


“看来,我这一趟,可以过得挺舒服的。”


“那我……”


“你想要什么礼物?”


“要你。”


“现在还不行。”


“为什么?”


“你至少得和我爸见个面吧。”


“我们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关系,他老人家肯定不同意。见面就算了。”


“这有什么?张小六和赵四小姐还不是一样?”


“呃……”


张庸被堵住。


好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既然你都不怕。我怕什么?


反正自己的身边,也没有正常的女人。谁家正常的姑娘,会主动倒贴啊?


“对了,还有个事……”


“要钱直说。”


“下次再要。我是要告诉你,杜小蝶的案子升级了,闹到法务部去了。”


“杜小蝶?”


“对。就是复兴社特务处接手的那个。美乐汇的头牌。”


“不是。这件事还有人提起?”


“是的。而且,相关的卷宗已经来到法务部。”


“这又是谁在搞什么?”


“你们到底查到了凶手没有?”


“查到了。”


“那就尽快结案吧!不要再拖了。”


“好!”


“那我去忙了。”


“呃……”


杨丽初主动凑过来,亲了亲他的脸颊。然后跳着欢快的小舞步去了。


张庸暗暗感慨。这女人真会骗钱啊!就一番甜言蜜语,再亲一下,一万美元就没有了。外带五千英镑。偏偏自己还心甘情愿。


唉,真是堕落啊……


张庸,你不能这样了。从今天开始,你要戒烟戒酒,拒绝女色……


等等,我本来就不抽烟不喝酒,如果连女色都没有,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呸。不戒。拒绝女色,从你们做起……


皱眉。


杜小蝶的案件,还没完结?


卷宗还跑到法务部去了?这背后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吗?


是有人要针对复兴社特务处吗?


话说,杜小蝶不就一个普通的舞女吗?她还有个妹妹叫杜小曼?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吧?


张庸首先想到的,就是党务调查处(中统)在背后捣鬼。


除了他们,没有他人。


闷闷的回来。进入李伯齐的办公室。


“不欢而散?”


“不是。是她跟我说,说杜小蝶的案子,到了法务部去了?”


“谁干的?”


“不清楚。”


“多半又是那边吃饱了撑的。这帮混蛋!”


“肯定是他们!”


张庸点点头。毫不犹豫的将屎盆子扣在中统的头上。


习惯了。大部分都是如此。但凡是想不清楚的事情,都往那边招呼。有什么可以栽赃嫁祸的,也一个劲儿的甩过去。


不然,怎么能体现出中统和军统“亲如手足,团结友爱”的关系呢?


“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


“什么事?”


“陈立夫将出任法务部部长。”


“啊?”


张庸顿时愕然。


忽然明白杜小蝶案件的重要性了。


她虽然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案件。但是,别人可以用来做很大很大的文章。


如同杨乃武和小白菜。


最后人头落地的,都是各级官员。都是权力斗争的失败方。


如果法务部部长不是陈立夫,杜小蝶的案件,自然没有人重视。也没有人会挑刺。它会石沉大海。然后杳无音信。


然而,既然陈立夫做了法务部长,那杜小蝶的案件,就会成为典型。


或许,相关的卷宗,根本就是陈立夫下令调来的。杨丽初说的隐晦。估计也是不想得罪陈家。


毕竟,她的老爹,是法务部的次长。而法务部有好几个次长。随时有可能被人打发去守冷宫。


阳谋啊!


堂堂正正的阳谋。


就是要你戴老板屈服。要你听话。


否则……


“已经确定,军调局成立,陈果夫担任局长。”


“现在吗?”


“估计电报差不多了……”


“呃……”


“报告!”


话音未落,就有人送来电报。


两份。


李伯齐看完。面无表情。


张庸拿起电报。看完第一份。内容就是任命陈立夫为法务部部长。


得,果然是真的。陈立夫冒头真快。


看第二份……


军调局成立。陈果夫任局长。


原来的党务调查处改称军调局一处。徐恩曾担任处长。


原来的复兴社特务处改称军调局二处。戴老板担任处长。


新增邮电检查处。丁墨村担任处长。


委座签名。通报四方。


一切都没变……


事情又回到了历史上的轨道……


军调局终于还是来了。


就在1935年的最后几天,它最终还是成立了。


发呆。


似乎想到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想。


突然感觉戴老板也挺难的。


别人在背后算计他,他也无能为力。


别人找到了好机会啊!


双管齐下。


用法务部盯着复兴社的旧账。


然后趁你不在金陵,迅速操作。将生米煮成熟饭。造成既定事实。


现在好了。命运多舛啊!


你可以不鸟法务部。一次两次可以。但是长久肯定不行。


日后的赵理君是怎么被枪毙的?就是被法务部逮住了。然后各方大佬背后角力,最终戴老板失败。被迫弃子。


只要陈立夫一天还在法务部的包坐上,都会对戴老板造成威胁。


其他法务部长或许没能力。但是,陈家的陈立夫,绝对没问题。


以后难办了……


何况,戴老板头上,还多了陈果夫这个婆婆。


当然,你完全可以无视这个婆婆。可是,婆婆要给你找点事,制造点麻烦,羁绊你一下,还是非常容易的。


尤其是复兴社特务处的物资调配,都需要经过军调局,那绝对被制约得死死的。


如果长期抗拒不合作,恐怕特务处连一颗子弹都领不到。


难啊……


真的……


“你应该高兴才是。”


“我?高兴?”


“这样才更凸显善财童子的重要性。”


“呃……”


张庸看李伯齐的脸色,似乎不是开玩笑。


好像,也许,大概,可能是吧……


自己给特务处谋取的福利越多,处座肯定越高兴。因为这样他就不用低声下气的去求陈果夫。


“对你来说,没坏处。去做事吧!”


“是。”


【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