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一十四章 窗口指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见着赵煦自信满满的神色,刑恕也聪明的不再在这个事情上纠缠了。


尽管,他内心还是有着疑虑——所谓火器,只在交趾战场上用过一次。


虽然,看上去确实是不错。


但交趾什么实力?辽人又是什么实力?


交趾人能和辽人比?


开玩笑!


信不信在西北战力垫底的吐蕃人过去都能匡匡三拳,将交趾人打趴下。


这也是如今许多朝臣非议、贬低章惇功绩的理由。


在这些人嘴里,章惇南征大胜,不过尔尔。


我上我也行!


何况章惇还在交州放纵土司,屠戮衣冠。


名教罪人!


实乃当代少正卯!


酸臭之味,赵煦在大内都能闻到。


刑恕稍稍整理一下心神,便接着问道:“设如陛下之算,此番交子谈判,我朝底线何在?”


赵煦笑了笑,道:“且看辽主的答复吧!”


辽人去年曾提出,用其从平壤府库之中找到的白银、黄金以及珍玩,送来大宋,作为增发的交子保证金。


根据当初刑恕从耶律琚嘴里套出来的情报,辽人从高丽府库缴获的白银大约二十万到三十万两,黄金一万余两,其他珍珠、宝石、香药一类的东西,估计可以折算十万贯左右。


这自然是一大笔财富!


但,如今辽人还留在手里的,恐怕不足一半了。


甚至可能都花光了。


因为,辽人在用兵。


用兵就要赏赐,大头兵们辛辛苦苦的打仗,不就图这个吗?


所以啊,得看耶律洪基手中还有多少黄金白银。


毕竟,赵煦又不是做慈善的。


刑恕点点头,道:“臣明白了。”


……


李二虎回到家,家中的下人就来报告说,田员外下午派人,接了他的妻儿父母去。


李二虎听完,不发一言,只是默默回到了自己的厢房中。


然后,他红着眼睛,关上门,看着空空如也,再无妻子与孩儿们的房间。


“田齐!”他低低的怒吼着。


但他却无能为力,甚至只能硬着头皮,替别人趟雷。


发泄之后,李二虎清醒下来。


他开始自己的准备。


首先,是选址!


他倒是想选在城外,可惜,行会的人不会允许的。


而汴京城的话,内城和外城的厢坊全部排除掉。


因为这些地方不仅仅人多眼杂,官府的控制力也非常强大,基本上各厢各坊都有官员。


于是,可供选择的地方也就剩下了新城之外的九厢十四坊。


所谓新城外九厢十四坊,本是外地州郡,逃难入京的灾民寄居之地。


久而久之,这些人就在城外的无主之地,建起了屋舍,形成了聚落。


官府本是不愿承认的,而且曾多次驱赶。


奈何,城外的人是怎么都赶不走,而且,越来越多。


当开封府还在为了新城外的事情头疼的时候,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不需要头疼了。


景德元年,辽军南下,宋辽会猎于澶州。


而结果所有人都知道了。


大宋不败而败,辽人不胜而胜。


大宋从此罹患恐辽症,并逐渐病入膏肓。


虽然朝廷粉饰妆点,都说这是大宋的白登山之围、渭水之盟。


将来必可复仇雪耻。


但现实却是人人都知道——哪怕是汴京城里的闲汉们都晓得。


那是不可能的!


至少真庙皇帝在位时不可能。


于是,从澶州灰溜溜回京的真庙,为了挽尊,就搞了天书。


然后又风风火火的去了一趟泰山。


本意是想要涂脂抹粉,结果却连自己都骗不了。


汴京城内外,议论纷纷。


没办法了!


就只好推恩于民,装出宽仁,承认了城外的这些灾民自发建立起来的厢坊,也是汴京城的一部分。


这就是汴京城外九厢十四坊的来历。


而这些厢坊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它们虽然属于汴京城,厢坊之中也有着官吏、铺兵。


但是……


人数相对较少,而且管理很松懈,只要打点好,哪怕李二虎在其中杀人放火,开封府恐怕都不会知道。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只有一个——这九厢十四坊,哪一个最合适呢?


李二虎只是稍稍一想,就得出了答案:“京南厢的安节、明义二坊!”


为什么?


因为京南厢直面着汴京的南门南熏门。


南熏门什么地方?


京城的畜门!


每日早晚,成群结对的猪、羊都会被猪贩子驱赶着从南熏门入城。


其数量多达数千,巅峰时可能上万!


以至于,官府在南熏门下,专门建了畜道,以便牲畜入城。


于是,这南熏门就成为了汴京专门的畜门。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士庶官商,都不会从南熏门出入。


哪怕要出城往南去朱仙镇,也是宁肯绕路走新封丘门。


即使是就在南熏门外的京南厢的安节、明义两坊的居民也是如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熏门外的安节、明义坊也就成为了汴京城最安静的地方。


也成了想要在官府眼皮子底下,做些见不得光的事情的人首选。


……


第二天一大早,李二虎就带上了几个布铺的伙计,从家中出发,前往南熏门外的京南二坊,实地考察。


在路过大相国寺的时候,李二虎顺便买了些烧朱院的肉饼当早餐吃。


所谓烧朱院,通猪也。


其实就是个卖烤肉的地方,乃是这汴京城生意最好的烤肉铺子。


曾上过汴京新报,被汴京新报称赞为:京中烤肉,滋味无过烧朱院也!


当然,能上汴京新报,还被如此称赞,这烧朱院自然是颇具传奇的。


其创始者,乃是数十年前,大相国寺的一位叫惠明的僧人。


和尚穿着僧袍,站在烤肉铺里烤肉。


这画风确实是惊奇,买点更是十足。


所以一开业就引发了轰动,时至今日,已是大相国寺周围最有名的吃食店。


经过汴京新报的宣传后,更是成为了外地人入京必吃的一个铺子。


于是,生意越发火爆,如今已是每日不休,十二时辰连轴转。


铺子里烤肉的僧人,更是有数十人之多。


即使如此,还是忙不过来,烧朱院门口经常性的被堵。


李二虎也是路过,发现可能因为太早,所以竟没什么客人,于是差了一个伙计,去买了些烤肉回来,解解嘴馋。


很快,伙计就带着烤肉回来了。


“东家,这烧朱院的烤肉,也太贵了些吧?”伙计回来就说道:“一斤烤肉,竟要两百钱……”


“州桥下面的吃食店,也不敢卖这么贵!”


李二虎哈哈一笑,道:“你不懂,这烧朱院的烤肉,那可是当年大年学士都要专程来买的烤肉!”


“大年学士,可是文曲星般的人物!”


“他老人家都爱吃的东西,贵一些很正常!”


李二虎嘴里的大年学士,就是当年的西昆诗派的三巨头之一——杨亿。


这烧朱院的名字,还就是杨亿给取的。


不过,如今知道这个事情的人,已经很少了,只有像李二虎这样的商贾,才会专门留心这些故事、典故。


这样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就能有话说。


这也是他买卖能做起来,甚至得到田齐赏识,嫁一个女儿与他的缘故。


说着,李二虎就接过烤肉,然后咬了一口,接着他的眼睛就亮了起来:“好!嫩!多汁!”


“不愧是烧朱院的烤肉,味道更好了,还有股甜味!”


“这两百钱一斤,确实值!”


……


烧朱院的后宅,连通着大相国寺的地方。


十几个僧人,正在将今天早上,刚刚从早市买回来的猪肉,一一宰割、切块,洗干净后,放入一个个大盆里腌制。


大相国寺中,专门派来督办烧朱院的僧人圆惠,从一个大缸里,取出了准备好的腌料。


此乃当年的那位惠明僧圆寂时,留下的不传之秘,历来为大相国寺的高层所掌握。


但其秘方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正常的烤肉腌料外,加入少许蜜蜂与红糖。


过去,蜜蜂和红糖都很少。


只有大相国寺这样的皇室寺庙,才能大量得到。


但如今,市面上的红糖却渐渐多了起来。


尤其是正旦之后,马行街上出现了专门卖红糖的铺子。


这些铺子里甚至还有着晶莹剔透,宛如水晶的糖霜售卖!


于是,这京中大大小小的吃食店,都是闻风而动,纷纷前去买糖。


于是,烧朱院的烤肉,不再独一无二。


这些天来,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选择就近买肉了。


烧朱院的生意,慢慢受到了影响。


这就让圆惠,有些愁眉苦脸。


再不想办法,扭转局面,把买卖做好了,圆惠感觉自己可能会被主持勒令回寺。


从此只能青灯古佛,再不能依红偎绿。


想到这里,圆惠就忍不住叹道:“阿弥陀佛!”


“小僧恐怕是命犯煞星了,须得去城外的中太一宫找王道长去去晦气才行!”


这过去的几个月,对他来说,简直是梦魇。


先是,好好的质库,不知犯了当朝官家的什么忌讳,被勒令交出去,并入那抵当所。


大相国寺虽然可以保留三成的干股,但原本掌管质库的僧人,却多数被遣回寺中。


只有那些精于算术,善用算盘,熟悉账目的僧人,被抵当所高薪聘留下来,签下了契书,从此吃上了官家的皇粮。


据说将来甚至有机会出官!


像他这样,只是靠着叔叔是大相国寺高僧的人,就只好卷起铺盖,回到大相国寺。


好在叔叔还是给力的,没多久就又给他寻摸了一个肥差——来管这烧朱院的烤肉营生。


这营生虽比不得过去在质库潇洒、快意。


却也是油水肥厚,旁的不说,每天酒肉管饱,想去与相好的相会时,兜里也拿得出贴己钱,隔三差五还能去桑家瓦子、潘楼布施一回。


但若是烧朱院的买卖,在他手下,也被搞砸,圆惠知道,他叔叔大抵也没办法再给他寻承一个肥差了。


圆惠正苦恼着,不知如何与寺内交差。


一个僧人,就急急忙忙的跑进来,一边跑,一边喊道:“师兄,师兄,却不好了!”


“在咱们对门,有人要开一家新的烧肉店!?


圆惠抬起头来,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在烧朱院对面开烧肉铺?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因为,没有人能在烤肉、烧肉这一块与大相国寺竞争。


不止是因为大相国寺的烧朱院,所用的腌料是外人所不能掌握的。


也是因为,烧朱院足够传奇!


但现在,却有人敢来捋虎须了?


真是好大的胆子!


当真以为大相国寺的武僧是养着吃干饭的?


圆惠当即放下手头的事情,跟着那僧人匆匆出门。


一出门,他就看到了,果然,在御街的另一边,那都亭驿的路口,一个新的烧肉铺已经在挂酒旗。


酒旗上,有着大字,圆惠低声呢喃着那酒旗上的店名:“孙家烧肉!”


“孙家正店的买卖?!”


孙家正店,可是如今汴京城最威风的正店之一。


其风头已经超过了一众老牌正店,在整个开封府,拥有了上千家脚店,最远的一家,都开到了滑州去了!


正店的东主孙赐,更是汴京的传奇与汴京梦的代言人。


汴京新报,就专门刊载过这个人的生平。


其出身微寒,不过是一个破落户家的儿子,起家也只是一个酒博士。


因勤勉忠厚,做买卖豪爽,深得其东家的赞许。


于是,资助其开了一家脚店,甚至还招其为婿,其也没有辜负其东主的赞许。


短短十余年时间,就从一家小小的脚店发展成汴京三十二家正店之一的东主。


如今,更是乘风而起,不仅仅是五家获得官府特许,可以酿玉液酒的正店之一。


其更是开始涉足多个产业。


包括但不限于烧窑、冶炼、家具等,听说,他还可能参与扑买抵当所。


其摊子之大,让人震惊!


他几乎是将自己在正店上赚的所有钱都拿出来,用于扩张、经营了!


其疯狂程度叫人咋舌!


照道理来说,这种疯子,要么是被人设套,坑个血本无归。


要么就是会被人套个麻袋,丢下汴河。


但,诡异的事情,就在这里了。


孙赐疯狂扩张,不断跨行,但他的买卖,却依然火热。


他本人更是依旧活蹦乱跳,没有遇到任何危险。


如今,他更是涉足了吃食业,甚至将买卖明目张胆的开到了大相国寺的烧朱院对门来。


摆明车马,就是要来和烧朱院碰一碰。


甚至是要踩着烧朱院,成为汴京最有名气的烧肉铺!


只是想到这一点,圆惠就大怒:“岂有此理?”


“真当我佛没有怒目金刚了?”


大相国寺,可不仅仅是皇室寺庙,也是汴京城最大的寺庙,更整个大宋最有钱的寺庙!


旗下产业数都数不清楚!


烧朱院,甚至质库,都只是其中的一个产业。


旁的不说,单单就是每个月初一十五在大相国寺内举办的万姓交易大会,就能吸引几乎整个汴京的注意力。


不知多少好汉的物件,多少英雄的收获,都是靠着这万姓交易大会成功出清的。


自然,大相国寺是要居中抽成的。


而好汉与英雄们,也需要大相国寺的配合。


大相国寺的一个招呼,整个汴京的好汉,就都会活跃起来。


别说区区一个商贾了,便是朝中大臣,得罪了大相国寺,也是吃不了兜着走。


但现在,那孙赐却在大相国寺烧朱院的对门,开起了烧肉店。


圆惠看着,心中愤火燃烧,脸也一下子红温了。


……


孙赐亲手将新开的烧肉店的酒旗挂在了店门口。


然后,他仰头看着,在空中飘扬的酒旗。


几个雇工,已拿着鞭炮,在店门口做好了准备。


只待着吉时一到,就点火鸣炮欢庆新店开业,同时也欢庆孙家涉足烤肉业,并将烤肉与美酒结合,推向大众。


但,此刻的孙赐却没有任何欢喜之色。


他的脸上,甚至还有着淡淡的忧虑。


“这一遭,却是要将大相国寺得罪狠了!”


大相国寺是汴京的巨无霸。


得罪了它,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可是,没有办法啊!


如今,他名下已经拥有了窑场、瓷场、锻造场、冶炼场在内的十几个大大小小的作坊。


加上他的正店的酿酒和售酒的产业。


现在,他光是雇工就有三千余人!


这还没包括那一千多家遍布汴京内外的脚店。


雇了这么多人,每天睁开眼睛,就得为了这三千多雇工的工钱发愁,还得思量着买卖、经营,维持自己庞大而臃肿的产业,稳定的向前。


即使如此,宫中却还是不满足。


还在遣人来催促他招工、招工再招工,扩大扩大再扩大。


宫里面的意思很简单——朕给汝撑腰,汝给朕招工!


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他将自己的雇工从不到三百,扩大了如今的三千余。


短短一年膨胀了十倍!


但宫中却依然不太满意。


压力层层下降!


于是,孙赐只能在压力下,不断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雇工。


不止孙家正店赚的钱,全部砸了进去。


便是老底子也都掏了出来!


唯一的好消息是,宫中虽然给压力,但也给政策,给待遇!


不止让他成为汴京唯五的玉液酒指定酿造商。


就连他的那些产业,生产的产品的销路,宫中也直接安排了。


一张张指向订单,不断下发。


跟着订单来的,还有各种技术。


譬如说,他的窑场里,就有着有司调来指导的各种窑场的窑工。


定窑、汝窑、哥窑、建窑、龙泉窑甚至是长沙窑……


这些窑工,教导他的工人,如何烧制各种形制的瓷器。


而这些订单,则来自各个方面。


有卖去辽国的,也有官府自用的,以及禁军的需求。


靠着这些单子,他才养得了这么多工人。


除了订单、技术支持,自然还有着官方的保驾护航。


他的名字,直接在开封府那里挂了号。


和他相关的司法诉讼,开封府直接走快速审理流程。


只要不做的过分,官府方面,将对他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他能不断的招工,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上的。


孙赐很清楚,一旦他不能让宫中满意。


那么现在给他的东西,宫中就可能回收,交给一个能让宫中满意的人。


但,暂时工坊那边,受限于种种条件,不好再和去年一样野蛮扩张了。


他就只能杀回吃食领域。


靠着开店,来雇佣人手,满足宫中那似乎永无止境的对雇工数量的追求。


孙赐正想着自己的事情,忽然他听到了一个路人的声音。


“咦!”


“竟有一家新店,还是烧肉店?”


“孙家烧肉?”


“有趣,有趣,竟有人敢挑战烧朱院的买卖!”


孙赐听着,面露微笑的回过头,对那路人拱手:“客官,我家的这个烧肉店,不仅仅比烧朱院的烧肉更加鲜嫩多汁,而且价格比他们还要便宜!”


“客官若是有闲,可以抽空来尝尝看!”


做买卖二十多年,孙赐最大的优点,就是善待自己的顾客。


这让他从一个小小的酒博士走到今天。


是他安身立命之根!


那路人闻言微微一楞,旋即回礼:“一定!一定!”


孙赐颔首,然后示意那些拿着鞭炮的雇工,只等选好的吉时一到立刻鸣炮开业!


……


噼里啪啦!


身后传来了爆竹不断爆炸的声音,硝烟弥漫在街道上。


李二虎忍不住回头看了看。


“孙家烧肉……”


“竟有人敢在大相国寺的烧朱院对面开烧肉店!”


“真是好大的胆子啊!”


“等等……”李二虎似乎想起了什么:“该不会是孙家正店的孙家开的吧?”


“若是他的话……倒是可以捋一捋大相国寺的虎须了!”


孙家正店,是如今汴京的标志性正店。


其东主孙赐,更是汴京城公认的奢遮员外。


据说,就是到了郡王家、驸马家,这个曾经的酒博士,如今也是座上宾,与那些勋贵同席而坐!


真真是羡煞他人!


孙赐也因此成为了包括李二虎在内的无数汴京商贾的偶像和榜样!


人人都想成为第二个孙赐。


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成为孙赐的机会,极为渺茫。


因为孙赐不仅仅是一个商贾。


还是当朝官家盖章认可的义商!


像他这样微不足道,连父母妻儿也护不住的小商贾,只是这汴京城内的一粒微米而已。


大概这辈子都只能仰视着孙赐这个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