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六十九章 白嫖就是香!(感谢十二月的星夜萌主)

第四百六十九章 白嫖就是香!(感谢十二月的星夜萌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煦带着大臣们,在御龙直簇拥下,徒步穿过了靖安坊,到了旧封丘门大街上。


此时,这条昔日车水马龙的街道,已经完全被禁军清场。


偌大的街道,冷冷清清,只有骑着马在巡弋的骑兵。


赵煦看着这条宽敞到足以并行两辆太平车的大街。


回头看了看身后的靖安坊。


然后他对蔡京招了招手。


蔡京当即弯着腰,跑到了他跟前:“陛下,有何吩咐?”


“抓紧时间,将靖安坊围起来吧!”赵煦说道。


大宋的城市制度在整个中国古代王朝之中都是一个特例。


没有宵禁,没有严格的市坊制度。


官员和百姓、商贾混居。


老百姓可以随意出入,除了官署外的一切场所。


商品经济发达,市民文化也无比兴盛。


甚至连外卖都有!


三省六部的中高级官员,若是没有带家人入京,三餐都是在外面吃,中午更是常常差人点外卖。


现代传世的《清明上河图》,就绘有大宋外卖员拿着外卖送餐的景象。


靖安坊,自也不例外。


这里,既有着寻常百姓之家,也有着达官贵人养的外室,还有着地痞无赖们混居的小巷。


其他什么半掩门、赌场、脚店,也遍布其中。


外戚勋贵,也有好几家在其中——譬如那几家被赵煦抄没的勋贵。


这样混乱的市井,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


坏处自然就是,总有些装逼犯不得劲。


所以,像这种混居的坊市,房价都要比那些纯士大夫贵族居住的坊市便宜好多倍。


如今,赵煦要拆迁,进行开发,自然得把逼格抬起来。


封闭式小区,自然就是卖点了。


正好,全天下的士大夫,现在都很怀念汉唐那种森严的市坊制度。


赵煦做这个事情,不仅仅没有阻力,反而只会迎来无数赞誉。


当然,等他们发现真相的时候,是否还会和保持一致,那就不知道了。


但赵煦可不管这些!


他只要赚钱!


把钱从别人口袋抠出来!


蔡京低着头,道:“臣这就去通知有司……”


赵煦却抬了一下手,对他道:“蔡卿记住,这围墙要好看!”


“要有园林和艺术氛围!”


“尤其是靖安坊出入各门,要尽可能做的漂亮一些,大气一些……大门两边,最好各放一个石雕貔貅,招财进宝……”


要不是,担心士林物议,赵煦甚至都想在大门边,来一个横门列戟了。


蔡京听着,抬起头来:“官家这样做,会不会太奢侈了呀?”


赵煦嘿嘿的笑了笑:“奢侈怕什么?自有人出钱!”


在现代,赵煦看过好几个以卖大门为噱头的开发商开发的房子。


那一个个大门,建的是气势磅礴,美轮美奂。


唬的买房的人,脚都挪不开了。


这样的营销方式,挪到现在的话,赵煦相信一定也可以唬住那些有钱的商贾和形势户。


叫他们乖乖掏钱,为大宋中兴买单。


蔡京不明所以,但还是乖乖听命:“诺,臣这就去办。”


“此事,卿要亲自盯着!”赵煦叮嘱着:“用料、设计、建设,都要优中选优。”


“不要怕花钱!”赵煦补充一句。


“诺!”


“另外啊……”赵煦指着自己面前,那几个临街的院子说道:“这几个房子,尽快拆了!”


“朕会命天武军的人,尽快入场,先建一个展示区出来!”


“争取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这些事情做完,然后就可以卖房子了。”赵煦摩挲着手说道,他的眼睛更是开始泛起光,仿佛他眼前的不是破旧的靖安坊,而是一座座金山银山。


数不清的财富都在蹦蹦跳跳,主动的跳到他的封桩库里。


只是幻想着那个景象,赵煦就笑的嘴都歪了。


蔡京咽了咽口水。


展示区是什么?他不大了解。


但猜测应该就像是汴京那些吃食店,摆在店外招揽客人的东西。


但一个月的时间,真的够吗?


会不会太赶了?


蔡京正想着,赵煦却已经,对着陪同他来视察,负责着外围警戒和净街任务的苗授招了招手。


这位大将,旋即来到了赵煦面前,躬身拜道:“臣授,恭听官家德音。”


赵煦咧嘴笑了笑,问道:“步帅啊,如今天武、捧日两军的手艺,操练的如何了?”


自从去年开封府大旱,赵煦命苗授以天武军在京诸指挥,开始承包开封府的凿井业务后。


天武、捧日两军的在京诸指挥的性质,就被赵煦改变了。


不对,应该说是正名了!


天武、捧日、龙卫、神卫……这些在京禁军,哪里还能打?


打灰还差不多!


于是,他们变成了工程部队。


职能从作战,彻底变成了营造。


苗授不太好意思,低着头,久久都没有说话。


毕竟,好好的禁军,拱卫京城,宿卫天子的百战之师,如今连训练都变成了如何建房子,怎么砌墙,怎么凿井,怎么修桥……说出去要笑死人了。


他这个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也是颜面尽扫。


但问题在于,这个事情,如今宫里面喜欢——自从天武、捧日在京诸指挥,明确了打灰军的职责后,过去闹事的禁军再也没有了,两宫表示很高兴,朝臣们也表示很开心。


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大宋。


禁军只要不闹事一切都好说!


禁军们就更高兴了!


大家都在忙着凿井、修桥、铺路还有营造宅邸,这些活赚的钱可比军饷要多多了!


而且,现在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做这些事情。


而不需要偷偷摸摸。


诸指挥,也纷纷摇身一变,成为了包工头。


天天奔走在官府和市井,拉各种各样的工程。


一个个算盘打的啪啪响,都在算计着自己能拿多少提成(苗授奉赵煦的旨意,将天武军、捧日军诸指挥进行了改革,把过去台面下的潜规则,变成了现在公开合法的规则,诸指挥现在都可以合理合法的,从工程里提成了——一般是工程款的一成到三成左右)。


而不愿就此沉沦,和这些人同流合污的军官,也早就申请调走了。


但苗授有些不太高兴。


因为,如今这位殿帅,在汴京城里有了诨号——修院子太尉、凿井子节度。


搞得他都有些不太敢出门了。


不过,每每当苗授看到官家的时候,总会重新燃起斗志。


就像此刻,当苗授看着官家,亲密的拍着他的肩膀,笑眯眯的和他说话的时候。


那些尴尬、羞耻,瞬间无影无踪。


此刻,苗授想起了邓绾当年的话。


“笑骂由汝,好官我自为之!”


是啊!


别人笑也好,调侃也好,有什么关系?


能妨碍到他在官家面前的地位吗?


不能!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当年,老前辈王超在仁庙朝被拜枢密使,成为西府执政。


但他老人家,每天都只是在西府喝茶、睡觉。


因此,王超被朝野戏谑、调侃。


可有妨碍到他的地位吗?


没有!


人家照样风风光光,还跟宰执联姻,与皇室保持着密切关系。


所以,武臣只要听官家的话就好了。


听话的武臣,前途光明,不可估量。


反之,若是像种鄂那样的刺头,再能打,名声再好也没有用。


想清楚这些,苗授内心的尴尬、羞耻就一扫而空。


浓浓的自豪,涌上心头。


是!


我是修院子太尉,凿井子节度!


可那又怎样?


老夫现在已经从步军副都指挥使,升任了殿前司副都指挥使。


正任官,也自武泰军节度使,升为保康军节度使!


还加了持节房州诸军事、房州刺史,兼房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的头衔。


爵位也升到了济南郡开国公,食邑加到五百户,食实封加了一百户。


可谓是圣眷深厚,天下武臣地位,只在殿帅燕达之下!


如此想着,苗授便抬起头,大声答道:“奏知陛下,臣奉圣旨,以督天武、捧日四厢诸指挥以来,恭奉旨意,明守法度,今诸指挥皆已熟稔于技艺,名动于京师!”


“善!”赵煦点点头,便对苗授嘱咐道:“过两日,朕命石得一将相关图纸与卿,卿在天武军中拣选精锐,来负责做这个事情吧。”


天武军的军头和禁军士兵们,平日里,吃着赵官家的,穿着赵官家的,也花着赵官家的军饷奉钱。


现在是到了他们为赵官家奉献的时候了。


赵煦说完,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感觉空气都是香甜的。


“果然啊,白嫖就是爽!”他在心中说道。


可能是因为良心不安,也可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白嫖做准备吧。


赵煦说着又补充了一句:“卿可以和将士们说清楚,凡来此的,皆可以得到内侍省和将作监的大匠指导、培训,更有专一制造军器局的名匠教授相关技术!”


“将来,这些技术都是很吃香的!”


现在大宋营造,还是传统的技术。


而赵煦,将会在这个靖安坊项目之中,使用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


天武军的军头们来这里为官家尽忠,当然也可以顺便学到相关技能。


这样以后出去包工程,也就有了底气。


苗授没有想太多,直接拜道:“将士们能为官家效命,这是他们的福气!”


这是事实!


在大宋现在的这个体制下,上上下下,都在白嫖禁军的劳动力。


老实说,赵煦让苗授在天武军和捧日军里做的改革,对大部分底层士兵来说,不啻于是一次人身解放。


至少,在明确了天武军、捧日军,可以合法的外出接活后,现在除了赵煦,再也没有人可以白嫖他们了。


哪怕是顶头上司,也得给钱干活了。


所以,只要赵煦把握好白嫖的节奏,别把那些士兵当牛马使唤,给他们一定的自由打工时间。


他们只会感恩戴德。


这就是时代的红利!


在这个封建社会,赵煦这样的白嫖怪,都显得是这么的良心!


“咦!”赵煦忽然想起了一个事情。


“朕其实不算白嫖!”


“因为朕给他们开军俸了啊!”


虽然,每个月加起来,也就两三贯。


虽然,其中有不少被上上下下的人克扣了。


但他确实开了俸钱啊!


给钱,就不算白嫖了!


这么一想,赵煦感觉自己似乎亏了。


“早知道,该和天武军的那些人,收一笔职业培训费了……”赵煦摇摇头。


奈何他是天子,言出法随,实在拉不下那个脸去和苗授改口说要收培训费。


但赵煦不是个会吃亏的人。


在这个方面吃了亏,就得在别的地方赚回来才行!


眼珠子转了一圈后,赵煦舔了舔舌头,有了主意。


“那就把职业培训费用,摊到房价上好了!”


“每平尺再涨一贯……不对,五贯钱好了!”


这么一想,他终于平衡了。


解释一下,主角做的这些操作,都只是把过去的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并重新制定了分配方式。


比如上一章,有些读者章评说,对东西窑务的改革,可能会影响下面的人,造成不稳。


其实并不会,在宋代的皇室机构工作的工匠,都是很苦的。


除了那些有地位的大匠外,大部分人都是被盘剥、剥削的命。


就和这一章的禁军士兵一样。


上面的人吃干抹净,就剩下点汤汤水水给他们分。


而经过调整、改革后,像这一章的禁军,上下分配方式重新厘定。


士兵们虽然依旧受剥削,但有了明确的分配方式。


不再是和过去一样,看长官心情。


至于可能引起的阻碍、物议或者舆论干扰。


这也不必担心。


因为,大家想想主角合作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工匠,分流去的是外戚、勋贵们投资的作坊。


订单给的也是这些地方。


而北宋,外戚勋贵又和朝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人看似是两个群体,但实际上是一伙的。


王安石变法就足以证明这个结论!


同样的道理,这一章天武军、捧日军的改革,看似损害了军头的利益,可实际却保护了他们。


而且,这是皇权下场了!


对军头们来说,哪怕利益受损也会捏着鼻子的。


PS:主角的这些操作,是学习了法国的波拿巴主义。


只是文中不会说,因为那样太啰嗦,也缺乏趣味性,大家心里面明白就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