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六十六章 唯恐天下不乱的赵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汴京新报在头版刊载了一条重量级报道。


直接将王家的丑事给捅了出来!


顿时,朝野一片哗然。


御史台立刻开始弹劾!


守孝期间都敢乱来?


这个不孝子必须被开除出士大夫的行列!


而王仲修当年被责罚的记录,居然被人从堂薄、官告院里抹掉了?


乌鸦们在看到这个消息后,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这可是送上门的kpi!


于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已经死了的王珪,也被拖出来鞭尸!


反正,宫中就不喜欢这个故宰相!


去年王珪暴卒后,两宫连个谥号都没有给安排,至于什么神道碑、天子临奠这样的宰相去世的常规操作,更是连影子都没有看到过。


这说明宫里面对王珪也很不爽!


这种没风险的弹劾,是乌鸦们的最爱。


于是乌鸦们尖叫着,请求追毁王仲修出身以来文字,甚至还有人要将之发配沙门岛,去和鲨鱼作伴!


同时,他们也要求,追回给王珪的郇国公爵位,夺其金紫光禄大夫,收回赐给王珪的宅邸。


当然了,御史们也没有忘记把章惇拉出来踩上一脚。


特别是旧党的那几个御史。


王觌、吕陶、朱光庭等人,借着这个事情的由头,直接将王珪和章惇捆绑起来。


明里暗里,都在指摘着王珪、章惇是一丘之貉。


顺便悄悄的,将新党也捆绑在一起拉踩起来。


从道德、人品、言行等方面,对新党开地图炮。


这就让新党的御史们立刻警觉起来。


安惇、张汝贤等人,马上就不参与这个事情,将嘴巴牢牢闭起来。


而宫里面,对这些弹劾,只有一个态度——全部留中。


……


“陛下厚爱,贫僧感激不尽,回国之后,必为陛下日夜诵经祈福,以求佛祖保佑陛下!”


穿着紫色袈裟的大和尚,在殿中稽首而礼。


这是三月份入朝的高丽国僧统官释义天在陛辞。


他将要踏上回国的道路了。


而赵煦对这位高丽的大和尚是很给面子的。


不仅仅再次赐给释义天佛经、佛宝等。


更赐其紫袍袈裟,这对和尚来说,可是重宝。


属于全世界的大和尚们都在追求的东西。


高丽、日本这样的国家来大宋求法的僧人们,更是做梦都想要一件。


尤其是日本僧人们!


要知道,这个时候,日本正值所谓的平安时代的尾声。


其国内的大和尚们,可是很厉害的。


动不动就发兵,威逼朝廷。


在这个时候,日本僧人们的必修课之一就是兵法!


而且,这个传统延续数百年,赵煦要是没记错的话,后来的一向一揆就是从平安时代流传下去的。


不过,俗话说的好,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无论是高丽也好,日本也罢。


一个被大宋承认,并赐予最高等级的紫袍的僧人。


只要活着回去,那就足以成为宗教领袖。


这也是日本僧人们,一次又一次来大宋求法的原因之一。


得到大宋紫袍,回去后就可以硬刚平安京的那些贵人了!


谁不服,穿上紫袍,带上信众,抬起佛宝上洛!


而选择赐释义天紫袍,这是赵煦考虑了很久的事情。


首先,自然是因为这个大和尚在高丽国内,有着深厚影响,而且他一向亲大宋。


其次,则是为了贸易。


从登州到高丽,海上距离很近。


只要开通一条稳定的航路,每年至少可以赚取数十万贯的税收。


甚至还可以为未来忽悠高丽人使用交子打下基础。


交子这种东西。


赵煦虽然金融知识储备不多,但也明白,若只是在大宋流通就太蠢了!


应该让交子走出去。


让全天下人都享受到大宋高价值货币的福报。


“卿此番回国,务必将朕愿与贵国加深贸易往来的好意,转告贵国上下。”赵煦说道:“并待朕向高丽王问好。”


“陛下美意,贫僧一定转达给我国国王。”


“嗯!”赵煦颔首,对释义天道:“朕听说贵主喜欢诗词,故而命人准备了几篇我国词臣的诗篇,赠与贵主,以便赏析!”


说着赵煦就拍拍手。


冯景托着一个玉盘来到了释义天面前。


玉盘中装着的都是大宋知名诗词大家的亲笔真迹!


其中,就有着苏轼近来新写的一篇词。


释义天见着,那些诗词真迹上的署名,咽了咽口水,立刻拜谢:“陛下厚爱我主,贫僧代我主再拜谢恩!”


如今的高丽国王,正是释义天的胞兄。


释义天当然知道,自己的哥哥的软肋在哪个地方?


诗词!


是的,他的哥哥,自幼酷爱诗词,仰慕大宋文人的风采。


可惜,因为辽国阻隔,大海隔绝,一直不能欣赏到大宋诗人和词人们的文章风采。


所以,释义天知道,他的胞兄只要看到这些诗词,定然欣喜若狂。


尤其是那篇署名:东坡的词。


在他胞兄那里,价值连城!


赵煦摆摆手,道:“卿不必如此大礼。”


“朕及朕皇考,对贵国可是寄予厚望……”


释义天躬身不语。


高丽和大宋的接近,两国都清楚,其实只有一个原因——两国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辽国。


相对来说,高丽比大宋,有着更切身的危机意识。


在过去,辽国人多次大举入侵高丽,让高丽夜不能寐,时刻担心亡国。


到现在都还占着高丽的保州(今朝鲜义州)。


高丽人一直在为了这个事情和辽国人打嘴炮官司。


所以,尽管如今的高丽王已经即位两三年了,但却还是没有派人去通知辽国册封,也没有按照惯例遣使朝拜。


这就是大宋和高丽关系迅速接近的背景。


这些事情,赵煦心里面清清楚楚。


所以,在释义天第一次入朝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刻意拉进和释义天的关系了。


如今,更是进一步释放善意,不仅仅赐给其紫袍袈裟,还针对性的搜集了十多篇诗词,作为敲门砖。


释义天听着赵煦的话,他低下头去。


“陛下的意思,贫僧会原原本本转达给我国国主。”他沉吟了许久后,才选择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回答。


对高丽来说,他自然是希望,通过和大宋之间的关系,来倒逼辽国在边境问题上让步。


这叫挟寇自重,也是争取统战价值。


但高丽人绝不想激怒辽人,引发辽国大规模入寇。


哪怕他们其实没有恐辽症——高丽人曾经击败过辽国。


赵煦眯着眼睛笑了笑。


无所谓的!


明天他就会在接见辽使耶律琚的时候,不小心说漏嘴的。


就是煽风点火,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最好挑起辽人和高丽的战争。


这样他就可以卖军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