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燕辞归 > 第456章 一股怨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柳学士虽然上了年纪,但中气十足。


又是常年与文书打交道,背起旧书来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字字清晰。


一时间,金銮殿里安静许多,只他老人家的声音绕梁回旋。


先前吵着要让定北侯交出帅印的官员,此刻也不好再咬着不放了。


李邵见状,斜斜瞥了柳学士一眼,收回目光,背着人勾了勾唇角,神色不屑。


编,真能编!


就李勉那小鸡崽子还能背这个?


看一眼都发瘟,再看一眼跟断脖子似的瘟鸡,也就柳贵人那母鸡护得紧。


还背隋书呢!


李邵一个字都不信。


当他没做过皇子?李勉那个年纪背隋书做什么?


这柳学士为了给李勉脸上贴金,还编这种故事呢。


也不怕父皇兴致来了、回去考校李勉功课,结果李勉一个字都不会背。


哦。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李邵想,下朝后他得跟父皇提一提。


李勉都那么努力了,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


至于现在,是真是假也无人在意,柳学士把话题一抛,自有沾亲带故、指着李勉后来居上的官员站出来附和。


“二殿下此话甚是有理。”


“临阵换将不合适,裕门正与敌军对峙,换了大帅、军心动荡。”


“以史为镜,吸取前车之鉴,不能犯史书上的错误!”


李邵越听,脸上鄙夷越发难忍。


什么叫李勉的话有道理?


那话是人家李德林说的,李勉究竟背没背都是两说。


再者,临阵换帅本就不合适,根本不用谁站出来背什么书。


金銮殿上这一个个官员能没数吗?


都有数的很!


不过是看屁股歪在哪儿罢了。


如今,关内李渡不知所踪、明显还在谋划着什么,关外西凉古月咄咄逼人、一副要与大顺连战数月的模样。


说起来是内忧外患,结果殿上倒好,还在比划谁的屁股大。


看那一个个大屁股左摇右晃、为了自家主子招摇的样子……


李邵翻了个白眼。


以前骂他是主次不分、轻重不懂的皇太子,这会儿看着,比他还没轻重主次!


呸!


还不就是利益两字。


既如此,也别怪他心狠,等他能掌权势时,定要让这些满心利益的臣子知道厉害。


当然,李邵很清楚,他要东山再起,少不了徐简助力。


那就绝不能让徐简折在裕门。


毕竟,父皇听得进去徐简的话。


沉思间,曹公公宣了退朝。


裕门换将不可取,圣上也不会真听底下人叫得欢,柳学士一言压住场子,圣上也就顺势把事情总结了。


前线稳定军心,京中细查定北侯府。


如果真有通李渡之事,严惩不贷,但若是被泼了脏水,也必须换季家清白。


在查明白之前,定北侯府只封府,对家眷要客气,断不能有威逼之事。


同时,也要再查那童公公。


仪仗离开,李邵没有留下来听朝臣们的议论纷纷,寻去了御书房。


圣上换下了朝服,从曹公公手中接过一碗甜羹,几口下肚,才缓过来些精神。


李邵也陪着用了大半碗。


圣上问他:“你怎么看这事?”


“儿臣在早朝时说了,”李邵答道,“儿臣不赞同让徐简挂帅去打什么进攻。”


只答徐简,不提定北侯,圣上道:“理是这个理,但你先前说话尖锐了。依你之见,如何安排定北侯?”


李邵对“尖锐”这一评价并不赞同。


真尖锐的那些,他只腹诽,还没有说出来呢。


真论起来,徐简以前看乐子说的那些话,才叫尖锐。


话又说回来,那一个个趁机想浑水摸鱼的,又何尝不尖锐?


李邵想反驳,见父皇沉沉看着他,还是咽了回去,只说正事:“儿臣与定北侯往来不多,不敢说他与李渡的关系究竟如何。


临阵换帅不可取,但儿臣想,定北侯如果是清白坦荡之人,他在得知京中状况后,定会以战功来换取信任。


要么打出去,得一场胜利,如果裕门状况的确不适合急切进攻,他主动把帅印交给徐简,好过您下旨换人。


说到底,还是得京里查得快些。”


圣上点了点头,情绪舒展很多。


看看,邵儿议事不是没有章法的,他前两年的确有很多错误,但经历废太子之后改变不少。


圣上一面想,一面道:“朕还是信任定北侯的,那童太监的话不能作数。”


李邵便问:“您有所判断,自然也看得清早朝上不少人浑水摸鱼,各怀鬼胎,您为何不呵斥他们?”


“早朝就是议政的地方,每位大臣站在那儿,于公于私,各有立场,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毫无私心,”圣上语重心长道,“邵儿,坐在龙椅上,得给朝臣们说话的机会。


有道理的,哪怕立场与你不同,你也要听进去;而毫无道理的,哪怕他引经据典、占据上风,你也别信他。


朕说多听多想多看,不止是在你六部观政时,金銮殿上也是同样。


你不听、不想,你怎么知道他们各自私藏了什么心思?又想得到什么目的?


朕要把他们嘴都堵上了,他们背后说去,朕岂不是听不着了?”


“说到引经据典,”李邵接了这个话头,道,“李勉都背起隋书了,父皇,不如让他过来给您再背几句?”


圣上笑着摇了摇头:“你既知道柳学士在胡编,朕也知道,何必去为难勉儿?”


李邵垂眼。


这是他为难李勉吗?


分明是柳学士为着李勉舞大旗,恨不能让亲外孙儿爬到他李邵头上去!


都是外祖家……


李临那个外祖家死得就剩妇孺的且不说,李勉有柳家,李奋那小毛孩还有顾恒替他拉拢人,而他李邵……


恩荣伯府还在,但阖府上下清高至极,远离朝政,留他李邵单打独斗。


思及此处,李邵心中升腾起一股怨气来。


从御书房出来,李邵往兵部观政,直到散值后才让高内侍安排马车。


“您不回宫?”高内侍问。


“去一趟恩荣伯府,”李邵盯着高内侍,道,“怎么?你不请示曹公公,我连恩荣伯府都去不得?”


高内侍脸上一哂。(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