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初唐:开局告诉李二我是穿越者 > 第四百八十章 落叶归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永隆十九年。


冬。


正所谓落叶归根,人死了,就要葬在自己的家乡。


所以……洛阳自然不会是李重的最终目的地。


在运送灵柩回长安的当天,整个洛阳,万人空巷。


虽说万人空巷这其实是个比较喜庆的词,一般都用来形容喜庆之事,不过……


确实!


不管是认识不认识李重的,这一天都涌上了街头。


小孩们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挤在人群里面看着。


只有在大人们的带头下,才稍稍地能够感受到这位对大唐来说很重要很重要的人的离世,是让人有多么地悲痛、悲伤。


而在出洛阳的这短短的可能不到七八里的路上。


这前来送行的人,也是一批接一批。


像是科学院的人,更是能给你整出一条十里长街出来。


毕竟怎么说……


李重都是一手开创科学院的人。


那科学院的所有人,便都可以视为是他的徒子徒孙。


以至于最后这队伍,只能说堵在城里半天都出不去。


也是李恬好生劝他们,这才慢慢地让开了路。


回去的路上……


以前可能需要用到马车什么的。


但这明显效率过慢。


所以……


这一次的运送灵柩,直接就用蒸汽机车。


别的人要是这么搞,说不定会被骂,说你作为儿孙怎么这么会偷奸耍滑。


但李恬对李重这么做就不会。


因为……


这本来就是李重一手主持发明的啊。


甚至于……


这对李重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性的荣誉。


用阿耶一手打造的东西送走阿耶,这再合适不过了。


并且……


在车站即将出发之前,还有飞机从天上飞过。


最后……


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送葬的陪葬品。


钱财方面的东西,倒是不多。


不过这书籍,还有各种陶俑等东西,倒好像是挺多的。


并且,等到了墓穴后,还会对其进行真空玻璃封装。


这一点……


在老早之前,李重就已经是跟武氏说过。


甚至……


李重还曾让武氏一式两份。


一份放他这,一份以后放到她的墓穴里。


毕竟……


再怎么说,这里面的大部分的东西,其实武氏才是第一作者。


然后在昭陵进去的路上。


按李重的遗言,也是竖起了不少的碑。


跟高宗陵墓里的碑一样,不过这一次的话,倒是让人感觉容易理解很多。


比如说……


“天地鸿蒙谁噼开,尧舜大禹缘何祭拜。”


“三代邈绝虽念怀,由此浮世兴衰。”


就好像是那什么一样,没错,《千字文》差不多。


但有一说一,比《千字文》要没有内涵得多。


所以……


众人曾进到里面,看过这些碑文的,也是好奇,为什么柱国公,要把这些东西刻在这里面。


只能说……


他们猜测了很多的理由,但感觉都不是很充分。


而且有一说一,《千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而这个呢,那读起来,无疑是音韵不齐,拗口之极。


关键……


它还长短不一。


还有……


最后,这结尾,好像也有点戛然而止的感觉。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就写到这。


只能说……


他们大唐有这么大气吗?


有一说一。


估计没有。


因为从李二到李承乾到李象,总得来说,这三代的大唐皇帝,还是比较地节俭的。


你不像是武氏,李隆基。


喜欢把所有东西都往大了造。


特别是武氏!


所以……


众人对这九天阊阖开宫殿有一点点的质疑,不过,毕竟是写我朝的,夸张一点,也可以原谅。


开头第一个碑,刻的是这个。


第二个碑,李重又换了一种风格,把之前给李承乾唱过的《小重山》也写了进去。


由于里面有一个‘鹏举’二字在里头。


所以……


后世人们也是不自觉地认为,这写的说不定就是李重自己,因为重,字鹏举,好像也有点说得过去。


至于说……


他到底还有什么是没有完成的,以至于发出像是‘只叹普天之下垂成的同庆’。


人们便认为,可能,是李重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吧。


他说不定还想让大唐再往前一步。


只可惜……


没成功。


而且……


他也老了。


第三个碑,就是一句很简单的话——“学理亦要明史。”


只是这个‘理’是什么,说实话,没有人知道。


说不定传到后世,就会被曲解。


……


总之……


里面的碑文的内容都挺五花八门的。


各种都有。


而最终……


李重还是没有把E=mc写上去。


虽说……


帝皇陵,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去的。


通常的话,不管是里面还是外面,都会有人把守。


但就算是这样,为了不外泄。


这公式,还是交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去保管吧。


藏在家族的图书馆里。


李重只希望,在自己后世的子孙当中,能够出一个特别聪明的,就像是张遂一样。


……


李重寿终正寝的事,不单单在大唐产生影响。


在辽东,西域,甚至是交趾,也都造成地一定的影响。


辽东陛下对李重是最为尊敬的了。


毕竟……


如果不是李重的话,那他肯定登不上皇位。


李欢文这边也不差,明明在无线电就能说明白的东西,他非得说,之后,要让使臣去特意登门哀悼。


至于交趾……


交趾虽然对李重不是很熟,但交趾这边还是清楚,之所以现在他们能够使用上蒸汽机,那完全就是因为有这个人。


甚至……


辽东陛下这边,还让人给李重写哀悼词。


当然了!


这就属于是即兴的那种。


不过有一说一,辽东这边的文化氛围只能说,咳,挺不浓郁的。


更加直白地说,就是文化底蕴极差。


大部分人都去研究技术去了,读书当官的人也有。


但是跟学习新技术比起来,只能说不值一提。


同时也可以这么说……


辽东应该说是比大唐要相对开放的一个地方吧。


而且……


即便工匠不负责朝堂上的事,但是却对朝堂上的事,却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就像是李重的这个科学院院长一样。


虽然平常不上朝,但是,也有一定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