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初唐:开局告诉李二我是穿越者 > 第三百零二章 科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亨九年。


持续的大旱仍然困扰着大唐百姓。


这也让李承乾一度考虑,自己要不要修改一下年号。


还有官员建议李承乾祭天的。


不过这个很快就被科学报又给拿出来打脸了。


因为这到底下不下雨,下雨需要什么条件,科学报早已做出了十分科学的解释。


而且……


在整个元亨八年,李重的团队还陆陆续续在益州的高山云层上做了不少的实验。


这些实验也都再次一一地证明了,盐粉确实可以提高降雨的可能性。


至少有七成的概率。


当然!


主要是因为本身那些地方相对来说,水汽就多。


这应该算是科学跟神学的第一次相争吧。


然后自然是以神学失败告终。


没办法的李承乾只好过来问李重。


问道:「老师,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李承乾直接问李重。


李重便道:「这天要是不想下雨,那我也没有办法。只能是忍一忍。」


不过……


这倒也是让李重萌生了要修建大型水库的念头。


「要想防范干旱,只能是靠提升水资源的控制力。」


「如果能修建出一个大型水库出来,然后再配合输水工程,说不定能在需要的时候,解一下燃眉之急。」


「只不过……要想一下子就解除所有人的燃眉之急,那想来也是不大可能的。」


说罢。


李重便把水库的大概运作原理给李承乾说了出来。


「只可惜,以现在的大唐应该还不具备修建这样的大型水库的能力。」


「主要是这水泥还没有研究出来。」


「即便是研究出来了,要修建那样一座拦水大坝,也不是一件十分轻易的事。」


「到时候,这工程量不一定比修铁路少,甚至可能还要多。」


然后李承乾便问道:「老师你怎么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李重:「额……」


这个问题,你让李重怎么回答。


最后……


李重便也只好不要脸地道:


「说不定我其实是个天才?」


虽说……


李重确实有穿越者的身份在里面,但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那也是不能否认,他绝对是有点东西的。


【鉴于大环境如此,


虽说大唐有些地方出现大旱,这确实是影响了两人的心情吧。


但是!


总的来说,洛阳这边住着也还行。


而且就在这一年的二、三月份,李重的两个女儿也是终于都生下了第一胎。


而且还都是儿子。


母子平安,那李重便也算是放下了一些些心头大石了。


至于说对姚元崇跟张仁亶两人的安排。


两人如今也已经恰恰是弱冠之年。


一般这时候,就该准备开始参加科举了。


说实话。


这科举李重还真帮不上他们太多。


真的就必须靠他们自己的努力了。


反正……


就先去考一下试试吧,就当做是一种体验。


实在要是考不上去了,那再考虑别的办法。


为此……


两人今年也是一起去参加了这一次的考试。


不可能一下子就上榜。


那这两人岂不是天才中的天才?


不过确实!


两人应该有着很大的劣势。


这话怎么说呢。


大唐虽说比较地「公开透明」,而且主考官,也相对地来说,没有那么为私吧,可是,看人考不考得上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


如果李重是那种权倾朝野,而且又愿意给自己的子嗣开后门,愿意跟别人换取利益的,那倒也另说。


问题是……


主考官一旦知道讨好李重估计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又或者说,即便不讨好,李重也不会对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就不一定会对两人有什么太多的照顾。


甚至,还会因为这两人是李重的女婿,从而对其严重要求。


那两人估计能一次考上的概率,也就会低很多。


除非……


这两人确实是惊才艳艳,把主考官也给惊艳到了。


然而李重看他们所写的文章,暂时倒也看不出觉得有多么地惊艳。


估计这第一年,应该是考不太上。


不过,以两人的聪明程度,应该考个两三年后,可能熟悉了,也就没什么了。


另外……


如果是想知道自己到底什么水平,在年轻一辈当中,大概在什么样的层次,到底是上游,还是中游,还是下游,其实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去找一些大儒,去问问人家,让人家给自己写的文章点评点评。


只不过……


两人并没能有这样的机会,去认识这些大儒,那李重也只能是以自己过来人,专写议论文的角度,来给他们稍稍地看看。


只要是说的东西有理有据,一般六十分的作文,拿个四十分应该问题不大吧。


而要是想再拿高分一些,那就必须要从遣词造句等下手。


说起来……


其实两人也是可以去找找一些状元,看看能不能向对方请教一下,对方当年的那篇时务策到底是怎么写的。


又或者说,当年出的是什么题目。


两人忽然对人家登门拜访,这也是让人家有些吃惊。


尤其是毕竟在人家看来,你是李重的女婿,那当官不就跟玩一样么?


还需要自己考?


虽说是这样吧!


为了结个善缘,对方倒也乐意与他们说。


本来呢。


李重是这样打算的。


结果……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承乾给他们放水走后门了,还是他们真的熟读了四百年汉朝,结果回答的内容超乎了主考官的想象。


然后……


两人竟然都在第一年便考上。


虽说,在那么多考上的人当中,两人肯定是并不属于排名太高的那种。


但起码这明经科,他们还是考上了。


今年的时务策,第一道就是考对经营西域有什么看法。


比如说——如何才能让大唐的边境长治久安,你可以随便说说自己的意见或者是建议。


只能说……


这问题一出,对西域丝毫没有概念的考生不少,而这些考生,也是第一时间就被刷了下去。


以至于出来后,有的人便抱怨,这题目也太难了,这西域,谁知道啊。


离长安至少四五千里的距离,关键是这地方,谁也没有去过啊。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吧,由于两人恰好听自己的大舅子说过西域的事,说不定就是因为这样而被录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