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初唐:开局告诉李二我是穿越者 > 第一百八十八章 还有这样的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然了!


其实让人家一个小娘子这样,这对人家小娘子来说,似乎也不是很公平。


史书上徐惠的确没有子嗣,而且等李二死了以后,也跟着忧郁,不肯吃药治病,最后应该是忧郁加生病死了。


但如果历史可以改变,他们完全可以让徐惠不再出现这样的悲剧。


更别说,她甚至可能都不需要进宫。


历史上,对方之所以会进宫,完全是因为李二好色。


自从长孙皇后死了以后,李二可没少纳后宫。


只可惜……


估计真的是蝌蚪游不动了,最后,没有一个是有诞下子嗣的。


当跟李二说完了这个建议的时候。


事实上……


李重也是正在想着,这对对方来说,是否足够公平。


可终归,即便是对方不来,也还是需要一个人来的。


如果是随便派一个奴婢过来,那么结果又会是如何?


李重觉得……


其他奴婢可能未必会有那么好相处。


而徐惠,他知根知底,这样说不定会更好。


……


只见李重道:“徐惠才华出众,诗文优美,在历史上,她可是陪伴你,一直陪伴到最后的女人。有皇后的美德。而且,等你死了以后,她哀慕成疾,不肯服药医治,最后还跟着你一起去了。”


李二皱着眉头。


还有这样的事?


只不过……


李二此时还是分得很清的,历史毕竟是历史,现在历史都没有发生。


那这个人,就跟自己没有关系。


李二:“朕看是你想要吧?”


李重:“这话说的,我这不是给你点事情做做么。”


李二一开始没同意。


因为觉得徐家好歹也算是个世家。


而且……


要想达到相同的目的。


随便从宫中挑选一个奴婢去也一样。


李重却说道:“随便挑的奴婢无法保证对方的品行,徐惠的品行,起码还有一丁点保障。”


然而李二还是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毕竟……


这太过于乱来了。


以后,还是李重想要做什么,都向他提前报告吧。


李重只能说可惜。


也不知道今年徐惠会不会进宫。


不过……


看李二这意思,可能连进宫,对方都进不了了。


当然,这样一来的话估计也好。


至少……对方不用才活到二十四岁,就英年早逝了。


……


接下来……


李重又跟李二说了说他想修铁路的事。


直接全面铺开肯定是不可能的。


那就修一条短一点的,而且具备一定经济价值的。


只见李重道:“这个选址一要有铁矿,二要有煤,然后最好是可以拿来运粮食。我以为……洛阳才是天下中心。接下来……应该要开始慢慢地经营洛阳了。而且……可以把洛阳当做是陪都。到时候,要是长安没米了,便可以去洛阳就食。”


….其实……


真要等到那时候,也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


只不过……


这把一件事情分成二十年来做,总好过一年做完二十年的事。


至于这条铁路到底要修在哪。


这个还需要李二跟其他人去讨论。


主要,李重也没什么好的想法。


要不……


直接把铁路从营州修到辽东?


可问题是……


估计也不太好修。


更别说,还要考虑到辽东的严寒。


……


李二随后便召集了房玄龄等人对此进行了商讨。


此次商讨,李重也就不去参加了。


毕竟,不能让李二什么事都不需要做。


听到陛下要修建铁路,所有人也是除了惊讶,还是惊讶。


没想到,该来的还是要来。


其实当初他们看到那蒸汽小机车的时候,就已经是觉得很惊讶。


现如今,陛下终于都要开始动手了。


可这绝对是一项很艰难的事。


毕竟以大唐现在的产铁量来说,并不能说很充足。


众人都看着地上的地图。


而且拿起各地的奏报。


在地图上进行对比分析,有人建议在长安城外面建一段,也有人说,长安城外面没有铁矿跟煤矿,虽说是能提升货物的运输能力,可原材料、燃料等问题,也要得到解决。


因此……


这条铁路必然是在有煤矿跟铁矿的地方延伸出来。


只能说……


所有人商量了老半天,也没有一个是相对来说比较好的。


并且……


这其实还要考虑到铁矿跟煤矿的质量。


如果是劣质的铁矿跟煤矿,那这肯定也不能拿来用。


最终……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房玄龄等人觉得,还是要从修成后,好处大不大来考虑。


然后……


众人一致决定,要修从运城到风陵渡的铁路。


第一,全长只有不到一百五十里。


第二,运城有盐,这东西值钱。


以前运一百斤盐,从运城到风陵渡至少要一百五十文钱。


而如果有了铁路的话,这费用应该能至少减去一半。


这对长安的百姓来说,好处是最大的。


当然!其他地方,也不是说房玄龄等人不想修,而是现在只能修这么短,修这么短,又要有价值,那只能是从运城开始修起了。


经过大概十天的商讨后,李二便把这修路的计划拿给了李重看。


李重看了看,便回道:“也好,这里也比较接近关中地区,劳力的问题,也不用担心。”


随后……


李重便召集科学院的工匠,跟他们开了个会。


接下来……


他们要修这一段铁路。


修成之日,有望将长安的盐价降低一倍。


其实在大唐,百姓的用盐量还是很多的,几乎是后世的八九倍。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唐百姓就很喜欢吃盐。


而是,几乎所有大唐百姓,都需要用到盐来做腌制品。


像是一些酱菜什么的。


众人听到终于要修建铁路,也是有点兴奋。


毕竟,之前的那个只是玩具,这让他们始终觉得有点不够完美。


不过现在好了,终于有机会搞一个真的了。


为了更好地弄好这一条铁路,随后,李重也是带着一百五十多人一起去进行实地观察。


做的时候,可能真正并不需要这么多人。


不过……


这些人以后就都是科学院的中坚力量了,因此,即便这一次并不一定就把任务分到他们的头上,可他们还是要多多少少地了解一下这整个修建的过程。


另外……


李重觉得,还应该在科学院内部搞一份报纸。


比如说,要是谁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解决的方法。


因为不同的小组有时候是做不同的事的。


有时候,你正在做的事遇到什么问题,其他小组的人未必知道,因为其他小组的人并没有参与。


那通过这份报纸,稍稍地读一读,所有人就都知道了。


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知识共享吧。


.


摆烂11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