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凡徒 >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古神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阵混乱过后,小院回归沉寂。


于野依然站在院子里,而身旁多了一位少年,带着好奇与探究的眼光打量着他身上的麻布孝衣与简陋的小院,悄声抱怨道——


“哎呀,我赶往山门销假之后,便返回寻找兄长,却四处找寻不见,唯恐你落入师门长辈之手,你丢了性命事小,若是连累兄弟,那才是冤枉,得亏途遇几位师兄追杀贼人,遂一路尾随而来,获悉古夏岭有人殁了,谁想竟是你家老人病亡,早知是这般情形,我又何必担惊受怕……”


是春麒。


这位古道热肠而又莽撞的少年离去之后,竟然一去不返。于野独自寻至古夏岭,结果连遭变故,又撞见古神山弟子盘查,正当凶险之时,他终于及时现身,凭借他同门的身份与一番说辞,不仅帮他于野摆脱了困境,而且为他找到一条去路。


所谓入侵古神山的贼人,应为天界修士,有关状况或许出乎想象,暂且不便打听。


“……但凡心慕神道,拜师不成者,或遭到驱逐的弟子,多半流落聚集在这古夏岭,奈何此地贫瘠,过活艰难,数百年来仅剩几户人家,如今你双亲已亡,又与古神山大有渊源,恰逢后山尚缺几位火工,姑且随我前去一试,至少有个栖身之所。”


于野怔怔而立,好像仍未从混乱之中清醒过来。


意外来到古夏岭,偷了一身衣物,结识一位老妇人,安葬了一位娘亲,遇到古神山弟子的盘查,然后前往古神山寻找他的栖身之所?


春麒见他沉默不语,催促道:“哎呀,兄长,你快快回个话!”


这位少年起初救他,为一时血勇、少年意气,如今帮他却似出自真心,或者说,他的一身孝服帮他渡过了难关。


而古神山固然凶险,却也不失为一个藏身之处。


“火工?”


“并不辛苦,无非烧火煮饭罢了。”


“外门弟子?”


“古神山没有外门、内门之说,仅有修神弟子、师兄师弟,与诸多长辈。”


“哦……”


于野斟酌片刻,拱了拱手,道:“救命之恩,相助之情,来日有缘,必当厚报!”


春麒却后退两步,道:“咦,你这作派……不像是山野间的凡夫俗子!”


于野的心头一跳。


修仙数百年,虽然修为有成,却也沾染了一身恶习,变得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又听春麒的话语一转,接着说道——


“论起渊源,兄长算是古神山后裔,自然不比常人,若有出头之日,切莫忘了兄弟的好处!”


此人年岁不大,却心思活络,颇有胆识。


只见他又抬头看天,道:“天色已晚,且将就一宿,待明日一早,再赶往古神山不迟!”


言罢,他走到一旁就地坐下,双手合握、双目低垂,像是在行功入定。


于野将草舍门前稍作清理,躺在草地上,悄悄打量着春麒,揣摩他修炼的功法,转而看向天上的两轮圆月。


今日安葬了老妇人之后,忽然心神清明,整个人也从初入异域的惶恐迷乱,渐渐回归以往的镇定沉稳。


一连番的阴差阳错,固然离奇,而他若是没有喊出一声“娘”,帮着老人收殓安葬,他此时的处境,或许不堪设想。人性不失,善念不灭,这是他于野的本色,也是茫茫仙途之中他所坚守的一缕心光。


天明时分,便将前往古神山,去充当一位外门弟子,不,称为火工,类似于伙夫,砍柴烧火的杂役。


春麒,年纪尚幼,善心未泯,一时冲动救了他,又怕他来历不明而受到牵累,于是劝说他前往古神山,不失为一条免除后患的万全之策,至于有无变数,后续如何,只怕春麒的眼光没有那么长远,而他于野同样不知来日的吉凶祸福。


抵达此地的天界修士,已被视为入侵的贼人,先后遭到围剿追杀,鸿元与梅祖的生死如何,又藏匿何方,暂且无从知晓。


却不出所料,古神山果然聚集大批修士,却非修仙,而是修神。山上是个什么样子,修神与修仙有何不同,功法有什么区别,皆令他好奇不已……


……


晨光熹微,薄雾淡淡。


春麒睁开双眼,长长吐出一口带着夜间凉意的浊气,随即飞身跃起,煞是矫健轻盈。而他又鼻翼翕动,循着一缕烟火的味道看去。


草舍旁的火灶升起一缕炊烟,有人在烧煮饭食。


他咧嘴一笑,走了过去。


几根柴火架着一个陶罐,翻滚的热汤漂浮着几粒谷米。


“嘿!”


春麒笑了笑,道:“兄长倒是勤快,用罢早饭,便随我动身!”


于野掩埋了火灰,用布帕裹着陶罐端起来,示意道:“是否……”


春麒摆了摆手,道:“如此清淡的米汤,一人果腹尚且不足,请兄长独自享用!”


于野不再谦让,慢慢端起陶罐。


他虽然躺在地上假寐,却一宿没睡,天明时分,搜遍了草舍,仅仅找到一把谷米,便烧煮了半罐子米汤。


他早已远离烟火之食,而烧火煮饭,依然驾轻就熟,便犹如他的狩猎之术,从未忘记。


而于野并未享用米汤。


他端着陶罐,又捡起一根竹杖,然后走出院子,走向林子深处。


春麒有些困惑,也不多问,随后而行。


林间的坟地,多了一个新的土堆,插着半截竹枝,垂着一块白色布条,应为新坟的招魂幡,地上残留着三根竹香的灰烬。


于野走到坟前,将竹杖放在坟前,又将米汤缓缓倒在地上,余下半罐米汤,被他几口吞入肚子。


一位陌生的老妇人,给了他母子之情,弥补了他此生的缺憾,他理当亲口唤一声“娘”,再奉上亲手烧煮的米汤而以全孝道!


于野放下陶罐,抹了抹嘴。


米汤清淡,却滚烫、火热。


他又冲着坟头躬身拜了拜。


之前,他拜的是娘亲,尽的是“山娃子”的孝心。此时,他拜谢这位善良的老妇人的指点迷津,正是对方的淳朴至善,唤醒了他一度沉沦的人性。


一旁的春麒连连点头,释怀道:“嗯,兄长如此孝顺,绝非坏人!”


于野扯去身上的白色麻布放在坟前,两人走出林子。


百丈之外的山坡上,另有一个篱笆小院,搭建着三间草舍,一位老汉与一位老妇人在生火煮饭。


“姜伯!”


于野并未走入院子,隔着篱笆躬身一礼,道:“晚辈前往古神山,特来辞行!”


“山娃子……”


老汉起身回应。


而于野拱了拱手,低头匆匆离去。


他身后的春麒也招了招手,道:“老人家,不必远送!”


老汉看着春麒的服饰,又看向于野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道:“娃子的模样变了,却知情达理,如当年一般……”


灶前的老妇人拨弄着柴火,道:“山娃子已死了多年……”


“呸!”


老汉啐了一口,叱道:“他若非山娃子,怎会为老姐姐收殓下葬,那一声“娘亲”我听得真切,绝无半点虚假!”


此时,天光已然大亮。


春麒飞身跃上一道山岗,示意道:“就此往前,便是古神山地界!”


于野,身着短衫,脚穿芒鞋,发髻凌乱,步履匆匆,俨然便是一个离开家园外出闯荡的年轻人。而当他抬头张望之际,清瘦的脸颊多了一抹朝晖,他更趋深沉的双眸,隐隐有霞光闪烁。


前方,群山起伏,气象万千。


天上,仅有一轮红日,远远悬在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