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娘子她娇心似铁 > 第二百八十三章 秋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开镰节的次日,各寨便开始收早稻。


每一个寨都是男女老小全部出动。


为了抢收,苏青媖又与各寨主商量了一番,从联寨外边的寨子请人来帮忙收割,包吃住,一日三餐,一天二十五文。


还以为在颇费一番功夫,没想到立刻被要来上工的山民抢破了头。


各寨人手立刻招满了。


新更寨这边虽然有不少人,但人手也缺。也外招了不少人。


新更寨里,苏父几天没睡好,激动的。


开镰这天早早就起了,还亲自去大通铺把人喊了起来,跟大家一起吃了大锅饭,就风风火火带着镰刀下地了。


不知道是心急,还是因为裴大人住在家里的原因。


苏母和苏青柳也要帮着做饭,安排晒谷子的事,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苏青媖带着裴大人和李管事在新更寨看过,又去了隔壁的柏家寨。


见各山头人头攒动,地里黄澄澄一片,稻浪滚滚,心里抑制不住的激动。


这得是多少粮啊。


能活多少百姓啊。


这得是多大的政绩啊。


想着仁州的粮仓能充盈起来,裴念激动得手都在颤。


再想想自己买的那么多良田的晚稻,再过不久也能获得丰收,心里涨得满满的。


“大人,这些产量跟仁州城里我们买下的良田不能比。”苏青媖忍不住打击他。


裴念浑不在意:“我知道我知道,但山地里的稻子能长这么好,可算是奇迹。而且你还准备带领他们接着种冬麦。这一亩的产量就比咱后来种的的那些地里强上不少了。”


说完脑子里不停地计算着产量。


“大人可以等我明年春上收了麦子再看看,如果成功了,地里也可以安排种两季稻。”


“好好。”裴念心里激动,一地两熟,得有多少粮啊,粮仓都要满出来了吧?不知道要不要再多建几个粮仓。


“大人,你不担心?”苏青媖觉得自己挺适合干泼冷水的活的。


“担心什么?”


“担心你地里的那些稻子收不进你的粮仓啊。”


“为何收不进?”裴念狐疑地看向她。


一旁的李管事反应快:“那谁敢动。不怕裴大人剁了他的手!”


“裴大人一个人怕是分身乏术。要是被人抢割了……”


裴念也反应过来:“没人敢动。我有派人巡逻。”


就怕有人抢夜活。


“观察使大人要是来要呢?”得先打预防针。


“他……”嗯,有这个可能。裴念沉默。


仁州各县镇种的粮食,一怕饥民,二怕暴民,三怕上头的官来强要。苏青媖是时刻提着心。


裴念能压着下面,但上头的令,他不能不听。


良田是良田,土质肥沃,再不上心,也比山里她精心照顾的山地的亩产要高不少。但苏青媖怕最后落不到她手里。


竹篮打水白忙活一场。


裴念跟她利益相关,比她的地多,得提醒他一下。


“放心吧,我夫人的嫁妆都投进去了,她要落不着好,我能有好日子过?”


“那我就放心了。”


嘴上虽这么说,但苏青媖准备多派些人过去日夜巡逻。以防远水解不了近火。


裴念呆了两天就回去了。


说晒好了粮,运到山脚下,他会命人来收。


李管事则说他会让丁掌柜挂出收粮的牌子,他也要收一些。


苏青媖应了。种子都是他找的,不能让他白忙活一场。


交了裴念和马明温的两成,剩下的足够大家吃到明年了。


有富余的卖一些给李管事,山民们也能得些银子改善一下生活。


新更寨的早稻连割了七天,才颗粒归仓。


各寨子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收割完毕。


来帮忙割稻的山民们依依不舍地走了。带着七天的工钱,三步一回头地走了。对着稻田羡慕不已。


他们也想要这样的稻田。


听说有好多人都搬到了集镇附近,回去也跟家人商量一下,看要不要也搬到这边来。


因为照顾得还算精心,水稻亩产达到了四百斤左右。旱稻也超过了二百斤。


让苏青媖很是惊喜。


苏父苏母更是喜得直蹦:“我们以前在桥头村良田里种的也只有四百斤左右,这山里能有四百斤,旱稻也有二百斤,真好真好。”


苏青柳便笑道:“娘你是不知道青媖做了多少努力,又是浇肥,又是开沟,晚上排水早上又是放水的,又是撒各种杀虫的药,抓着众人陪着她各种折腾。”


“没想到我儿不仅庶务精通,做得一手好生意,地里的活也种得比你爹好。”苏母连声夸赞。


看来还真得是要识文断字才好。


看苏父种了一辈子地,还没青媖说得头头是道。


苏父也是服了。


被苏母各种贬低,半点不在意。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激动,一天都不肯歇,带着寨里的人就去找地方准备藏粮。


苏青媖得的粮,除了交出去的两成,剩的都不打算卖。


都打算囤起来。


反正山里山洞多,是藏粮的好地方。有的是地方藏粮。


和各寨主一碰头,知道大家的亩产也都差不多。


各寨主个个喜笑颜开。自建寨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多粮食过。这下可真的不会再饿肚子了。


“还是会长领导的好。大家都托我们给会长带些东西,这篓子里的都是。”


苏青媖一看,各寨主都背着篓子来,装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这么大老远,爬山过坡的,也难为你们背来。”


“不背来不行啊,大家抓着不让走。”


盛情难却,苏青媖便把东西收了下来。


又跟各寨主统计好产量,把上缴两成粮都集中收起来,运到大山脚下,通知了刺史那边来运走。


等把两成粮一交,各寨都还是有很多富余,丁掌柜也挂出了收粮的牌子。


苏青媖就不干涉了,各寨各家根据自己情况,卖还是不卖,卖多少自行决定。


丁掌柜收了不少粮运了出去。


特地提着东西来感谢了苏青媖一番。


割了早稻,没过几天,苏青媖立刻又紧锣密鼓地安排起了冬麦的种植。


等到各寨的麦子种下,又到了采摘秋茶的时间。


这一回家里不再收秋茶了,丁掌柜早早在集镇那边挂出了收新鲜茶叶的消息,价格跟春茶一样。


原来柏家寨的八口大锅也都移到了集镇永丰号的后院。


苏青媖家里也不再收茶了,但不妨碍她组织她的人上山采茶。


她有三座大山呢。


没做成中间商,赚不到差价,但她做为主产茶农,也卖得了不少钱。